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6 毫秒
1.
建设"环首都健身休闲圈"打造全民健身新亮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环首都健身休闲圈”,是为落实“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一种地缘体育休闲旅游发展的设想,它对于富有地方特色的首都和环首都周边地区体育休闲旅游设施建设,打造各类体育健身活动品牌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环首都健身休闲圈”的概念、意义、实施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环太湖地区经济变迁与体育旅游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新亚 《体育学刊》2006,13(1):42-44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环太湖地区人们对体育旅游的认知度还不够高,市场开发体系还不够健全,“环太湖体育圈”规划还不够完善,缺乏经营人才与特色品牌。提出了健全体育旅游市场的开发和促销体系及“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确立环太湖地区体育旅游发展的品牌与“人才兴区”战略。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黄石市不仅经济发展迅速,而且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显示了较高的体育发展水平,具备建设“环磁湖体育圈”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本文对“环磁湖体育圈”构建所需的基础条件,发展的战略构想以及相应的对策提出了一些初步的见解,并认为黄石市应抓住机遇,大胆构想,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环磁湖体育圈”。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环首都体育休闲圈"开发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河北省提出的建设“环首都体育休闲圈”的战略构想,在分析河北体育休闲旅游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提出进行整体战略规划,突出区域特色,建立多层次的休闲体育项目体系,建立多元组合营销策略,提高体育休闲业服务质量等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5.
“环首都体育休闲圈”旅游项目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河北省提出的建设"环首都体育休闲圈"的战略构想,在分析当前我国体育休闲产业发展趋势,河北省体育休闲旅游项目资源整体分布的基础上,提出"环首都体育休闲圈"旅游项目开发策略:进行转变思想观念,突出区域项目特色.打造特色体育休闲项目品牌;建立多层次的休闲体育项目体系;提高体育休闲企业服务质量;大力培养体育休闲方面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6.
"环首都体育休闲圈"消费群体需求状况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河北省提出的建设"环首都体育休闲圈"的战略发展规划,在分析当前我国体育休闲产业发展趋势,北京地区大众消费群体对体育休闲旅游需求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出大众消费群体娱乐性需求、减压需求、教育性需求、体验需求、个性化需求等新的需求特点,并提出未来体育休闲旅游产品应具备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体育圈"竞技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长三角体育圈”基本情况及现状。从政策学角度对“长三角体育圈”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外来人员子女选拔和培养、经济欠发达地区运动训练状况、学校体育运动练等问题进行探讨。提出“长三角体育圈”竞技体育一体化趋势;制度层面的趋同、都市连绵带的形成和训练、比赛层面的整合。  相似文献   

8.
开发苏州太湖体育旅游资源优势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钟华 《体育与科学》2007,28(6):62-64
体育旅游是旅游的一个子系统,已逐渐成为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2005年环太湖体育圈已经启动。苏州是环太湖的主要城市之一,占太湖面积的2/3之多。苏州的旅游产业位居全国前列,体育旅游产业资源丰富,大型体育赛事频繁,为开发苏州太湖体育旅游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针对苏州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优势,对苏州太湖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旅游资源的密集区,构建都市体育圈,从而发展区域体育旅游,建立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是当前一大趋势。依托乌鲁木齐都市圈,构建乌鲁木齐都市体育圈,探讨了乌鲁木齐都市体育圈概念、内涵和意义,分析了构建乌鲁木齐都市体育圈的条件,从指导思想、空间布局、形象定位、发展模式、建设内容5个方面提出了总体构想。  相似文献   

10.
以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简称"东湖风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文献综述等研究方法,结合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目前东湖风景区中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现状、景区内场地的设置与使用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东湖风景区内体育旅游项目开发处于初级阶段,维护管理不到位,供给项目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建议结合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建设要求,以及武汉水文化特色,精细设计体育旅游项目产品,提升体育旅游项目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1.
体育旅游是近几年兴起的现代旅游方式,并已成为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甘肃省,借助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如何利用“丝绸之路”甘肃段赋存的旅游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以及国内外体育旅游大发展的良好机遇,开展体育旅游,推动甘肃省体育产业的发展,对全省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全面论证了甘肃省体育旅游资源现状后,提出全面开发各类体育旅游产品,拓宽甘肃省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建设海西重大战略决策的提出,为海西的稳定与繁荣提供了政策保障与发展动力。体育旅游,作为后现代社会一种时尚的社会文化现象,满足了人们健身娱乐、增进友谊的心理需求,对社会和谐发展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为此,在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体育旅游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海西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体育事业的全方位繁荣与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体育旅游是近几年兴起的现代旅游方式,并已成为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甘肃省,借助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如何利用"丝绸之路"甘肃段赋存的旅游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以及国内外体育旅游大发展的良好机遇,开展体育旅游,推动甘肃省体育产业的发展,对全省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全面论证了甘肃省体育旅游资源现状后,提出全面开发各类体育旅游产品,拓宽甘肃省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于宇 《搏击·武术科学》2014,11(12):134-136
体育文化旅游是一种最新的、流行的、更具有刺激性和有趣性的旅游形式,它以参与性、健身性的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蚌埠市体育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发展体育文化旅游应当成为蚌埠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文章立足蚌埠市,以蚌埠市体育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实地考察法等方法,全面客观地分析蚌埠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蚌埠体育旅游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俊 《四川体育科学》2007,(1):17-18,30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中国旅游业将迎来历史性的突破。黄山旅游业也将掀起新的高潮。北京奥运会提出“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皆在突出体育旅游的文化品位和自然风格。借助体育项目的开发,旅游景点可提高其对游客的吸引力。但是,结合体育项目的黄山旅游要突出文化品位,要与“徽文化”相结合,体育项目要有可观赏性和一定的可参与性,否则,体育旅游就会失去魅力。  相似文献   

16.
高风险体育旅游项目是旅游项目的特别种类,《旅游法》规定对高风险体育旅游项目设置行政许可,是为了政府部门有效监管。但我国现行法律中规定有"高危险性体育运动项目"以及"高风险旅游项目",从它们的基本含义来判断,这两类项目都可纳入"高风险性体育旅游项目"。高风险性体育旅游项目行政许可范围是国家法律明确规定的行政许可的事项范围,这个事项范围即是由特定主体依法定程序确定的"高风险体育旅游项目"的项目。在我国法律法规规定不健全的情况下,我们建议应由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旅游局联合其他国家机关定期发布高风险体育旅游项目目录,保障高风险体育旅游项目行政许可范围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发展体育健身游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体育与旅游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们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体育健身游”是2001年我国旅游业的宣传主题。我国拥有发展体育健身游有利的资源和市场条件,有望使这一新兴项目成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又一拳头产品,前提条件是各有关部门能够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  相似文献   

18.
广西桂林凭借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及自然景观,构造出以山、河、岩、泉、洞、峡、湖、瀑等为主体的自然景观组合,并形成大量高品质体育旅游资源。近年来,桂林体育旅游业有了较快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体育旅游的意识、氛围不强,媒介宣传不够;体育旅游设施建设及其配套服务体系相对滞后;区域一体化旅游实体的发展对桂林体育旅游产生了威胁等,因而,提出以构建"大桂林体育旅游圈"为载体来规划开发体育旅游资源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社会体育专业"滨海体育休闲管理"方向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子众 《体育学刊》2006,13(2):95-97
对广东海洋大学在全国率先增设的社会体育专业“滨海体育休闲管理”方向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思考。“滨海体育休闲管理”方向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主要在于巨大的体育休闲市场,我国体育休闲经营管理人才缺乏;“滨海体育休闲管理”方向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主要是依据国家政策给予体育产业的导向,生源供应充足和完善的专业筹备;“滨海体育休闲管理”方向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广东海洋大学不仅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而且还拥有自己的学科优势与海洋特色。  相似文献   

20.
目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经费来源渠道单一,投资主体有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单打独斗没有联合旅游产业投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科研投入不足,影响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针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趋势是少数民族歌舞节日及文化旅游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深度结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地产及养老地产深度结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经济形态与生态经济深度结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金融体系深度结合,利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规格多样化多层次化策略、师资教材规范化策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服务战略经济主题的策略、投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大型专业化主题性赛会的策略,促进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