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年进 《未来与发展》1990,(3):59-59,63
目前,全世界都在谈论温室效应气候变暖及其可能造成的危害。但也有不同的意见,例如,某些专家认为,温室效应不一定会导致全球变暖。实际上,地球可能正面临着一次新的冰河期。的确,近百年来,地球的平均气温稍有升高,并且本世纪最热的四个年份都出现在80年代。但是,在此期间冬季也延长了,也更冷了。据历史记载,北半球的冬季从来没有这样冷过;许多地方下雪期也延长了很多。将来会是什么样?  相似文献   

2.
1988年的夏季     
对1988年干旱的详细考察。1988年夏季,美国大陆的百分之七十以上遭受酷热和干旱。田野变得一片枯黄,一些湖泊和池塘消失得无影无踪,谷物产量下降了30-40%。正如许多美国人所担心的,这是不是由温室效应造成的不可逆转的全球性变热的开端呢?或者,这是否仅仅是某一个夏季的现象,纯属地球气候中的一次自然扰动呢?  相似文献   

3.
恒星之死     
和太阳相比,我们的地球小得简直不值一提。整个太阳系99.87%的质量归太阳所有,它是地球质量的33.34万倍,酷暑难捱的灼人热浪,使几十亿人犹如钻进炉膛一般。岂不知,整个地球只获得的了太阳辐射总量的二十二亿分之一。假如太阳稍不留神多给地球几十亿分之一的热量,就会将数十亿人致于死地。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中期以来,全球气候普遍升高。严重的干旱席卷东非和南非,北美出现少有的热浪。特别最近几年来,气候反常是罕见的。1998年5—6月,南亚印度持续高温,最高记录为49.5℃,为此2636人丧生。中国长江发生继1954年以来最大的洪涝灾害。地球陆地上的冰雪覆盖面明显减少,100年来,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了15厘米左右。我们知道,大气主要由氧氮组成,除此还含有少量二氧化碳、氟利昂等温室气体,当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二氧化碳就会吸收太阳光的辐射能量,这样长期日积月累,就会使地球表面逐渐升温,气候变得越来越暖,从而产生温室效应。由温室效应产生…  相似文献   

5.
陈琛 《百科知识》2007,(9X):23-23
近年来,地球气候异常一直是人们的热门话题。温室效应更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我们都知道温室效应,就是天气中的温室气体导致地球气候暖化。那么超温室效应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正>问:什么是水污染?答: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问:什么是全球十大环境问题?答:(1)土地沙漠化;(2)气候变化和温室效应;(3)生物的多样性减少;(4)森林面积减少;(5)水资源危机;(6)有毒化学品污染;(7)垃圾成灾;(8)海洋资源破坏  相似文献   

7.
张凯  胡敬 《科学中国人》2012,(24):66-68
风云激荡的人类历史,是将天气气候拢于指掌、造福万物的创造史,也是在气象灾害中砥砺求索的斗争史。地球气候的复杂多变,台风、暴雨、高温、海啸等极端现象的频繁发生,对人类生命和社会财富构成了巨大威胁,而人与干旱的对峙,更是触痛到了地球那根最敏锐的神经。据悉,当今世界,每年约有2000多万人因缺水而背井离乡。预计到2025年,水危机将蔓延到48个国家和地区,约有35亿人将为干旱所困。那么,在气象变化日趋反常的今天,中国能否从水困中顺利突围?如何才能摸准干旱气候的"命门"开展防灾  相似文献   

8.
《后天》是20世纪福克斯公司 2004年度的科幻巨片,影片讲述温 室效应造成地球气候异变,全球即 将陷入第二次冰河纪的故事。全片 汇集了大量顶尖特效,给观众呈现 了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场面,气候异 变是先由海水因气温急速下降而骤 然冰冻,因此包括自由女神、艾菲 尔铁塔、伦敦大笨钟都将被冻成冰 柱,场面极为壮观,震撼人心。本 片在电影科技方面的制作成效已经 远远超越了以往同类的灾难影片。  相似文献   

9.
2050年的气候     
据一些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气候将变暖,全世界海洋的水平面将明显上升。世界气候发生这种重大变化的原因在哪里?科学家们认为,首要的原因是地球大气层化学成份的变化。人类的活动不断地向空气中排放大量各种各样的化合物。其后果之一是产生温室效应;后果之二是破坏大气的臭氧层(臭氧层保护地面免受太阳紫外线的强烈辐射)。  相似文献   

10.
温室效应给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是当今人类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据预测,10年内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这不但会引起气候的强烈变化,而且会引发各种生态灾害,昆虫便是其中的一大灾害,虫害将对农业、畜牧业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害虫数量与气温成正比在地球  相似文献   

11.
黄炜 《百科知识》2003,(11):32-33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温室效应越来越成为热门话题。但无论是新闻媒体,还是专业刊物对于温室效应却多有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认识。 “当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时,会增强大气对太阳光中红外线辐射的吸收,阻止地球表面的热量向外散发,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上升,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这是关于温室效应的一种常见认识。而“如何消除温室效应”之类的语言经常见诸报刊杂志,那么这些说法是否准确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温室效应及其原理。  相似文献   

12.
进入2006年以来,关于地球气候变化的消息接连不断,飓风、洪水、森林大火、冰雪融化……所有这些都与地球变暖相关,地球温室效应所带来的气候问题正在变得日益严重。此前,只有少数科学家和环保主义者在关注这一问题,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承认,地球变暖造成的恶果已经显现。科学家们预测,到本世纪末,随着地球海平面的升高,一些海平面低的城市将无法居住。  相似文献   

13.
人类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臭氧层受到严重破坏、全球气候变暖及温室效应等。种种迹象都在警告人类,碳排放量若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仅将无法维持,更将继续恶化。这绝非危言耸听。科学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将导致地球两极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也将快于预期。遏止这一趋势继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正定价:58.00元(包括邮费)内容简介在未来四十年中,人口数量将会达到多少?地球是否能承受得了这么多人的生存需求?下一代人是否愿意为这一代人的养老与债务买单?气候与环境会不会一直恶化下去?西方式的民主能否解决人类面对的巨大问题?世界经济的主导地位将如何过渡给中国?  相似文献   

15.
280万年前超新星大爆炸改变人类进化过程?这听起来仿佛是天方夜谭的故事,其实是科学家经过最新研究得出的结论:在距今大约280万年前的某一刻,宇宙中一颗超新星突然发生爆炸,并将其恒星残骸抛向地球,当时的爆炸对地球大气层产生了长时间的影响,使得地球上的气候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早期的人类祖先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寻找更充裕的食物来源而被迫四处奔波和迁徙,进而逐步改变了人类的进化过程。科学家宣称,随着对超新星如何影响地球进行深入的探讨,将诞生一门新兴的学科——超新星考古学。找到超新星残骸虽然人类很早就记录下了超新星爆发的…  相似文献   

16.
徐冰 《今日科苑》2013,(2):54-56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多哈召开之际,世界气象组织2012年11月28日发布了《世界气候状况年度临时声明》,认为2012年是极端气候现象频发的一年。《声明》说,今年全球各地频现极端气候事件,北半球尤为明显,主要表现为热浪、干旱、洪水和低温。冰火两重天极寒:低温暴雪造成欧洲600余人死亡  相似文献   

17.
暂别热浪     
人们长吁一口气:酷暑终于过去了。“热!”入夏以来,这个词被世界不同角落的人用不同语言不断重复着。先是印度、巴基斯坦,再是欧洲,中国南方,热浪一次次袭击着地球。全球变暖这个幽灵再次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8.
《大众科技》2008,(1):7-7
干旱不仅仅只会“烘烤”干涸皴裂的土地,近期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干旱还会加剧目益严重的二氧化碳危机。主持该项研究的荷兰威治奈姆大学专家沃特·彼得斯指出,通常人们都认为温室效应会引起极端气候,相反,极端气候也是地球大气二氧化碳增加的重要原因。该项科研成果刊登在英国《科学生活》网站上。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的科学背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这种全球性的气候变暖,是由自然的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增强的温室效应共同引起的。我国的气候变化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未来50-100年全球和我国的气候将继续向变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点子与窍门     
将地球推离太阳 全球气温不断升高,导致气候反常,美国科学家打算采用前所未有的做法使地球降温,就是将地球“推往”较凉爽的地方──离太阳远一点,藉此化解温室效应,以及太阳变热而对地球造成的危害。 这个狂想是由美国太空总署一班科学家提出。当中的劳克林博士说:“这是透过高度准确计算,做到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 在构思中,科学家会向彗星或小行星发射火箭,小心调校它们的轨道,让它们与地球擦身而过时,把部分引力能量(gravitationalenergy)传送给地球,从而令地球速度加快,进入离太阳更远的轨道。 科学家会引导彗星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