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步鑫生,中国当代改革家、企业家的典型,昙花一现。(注:原文如此。发稿时报载,步鑫生已被上海申佳联合公司聘为副总经理。)三年前,由新闻媒介掀起的“步鑫生热”宣告冷却。三年后的今天,新闻媒介对步鑫生又采取了否定的态度,把他作为一个反面典型加以报道。反差如此之大,不免使人迷惘和困惑。透视对步鑫生宣传报道的过程,可以看到新闻媒介对典型报道的模式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旧的典型报道模式使新闻媒介在对步鑫生的宣传报道中暴露出许多问题。一、观念混乱,是非标准不  相似文献   

2.
从步鑫生被免职想到的今年1月27日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一夫沉浮千夫评说》,在谈及步鑫生“落马”之后的种种议论时,也提出了新闻界应负的责任。其中有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记者的欠缺和不足是,……较多地从报道对象自身的行为、价值去评价,缺乏从整个社会改革的背景上去分析和考察。”剖析可谓痛切,思考可谓深刻。这不啻是对近年来我们报道简单化、表面化倾向  相似文献   

3.
深度报道的崛起——评近期报纸新闻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步鑫生被免职想到的今年1月27日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一夫沉浮千夫评说》,在谈及步鑫生“落马”之后的种种议论时,也提出了新闻界应负的责任。其中有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记者的欠缺和不足是,……较多地从报道对象自身的行为、价值去评价,缺乏从整个社会改革的背景上去分析和考察。”剖析可谓痛切,思考可谓深刻。这不啻是对近年来我们报道简单化、表面化倾向的反思。这反思的产生以及它能见于报端,这本身就说  相似文献   

4.
改革催生大批改革者,深化改革必将涌現更多的改革家。在改革浪潮中,由于多种主客观原因,难免会有一些改革者挫折、失败。如何报道改革者,这是人物报道需要探索的新问题。步鑫生是新闻媒介作过多次介绍的人物。今年初他被免职,报纸、广播、电視再次纷纷报道。这些报道引起读者种种议论,有褒有贬有建议,值得新闻工作者分析、反思。本刊第三期曾发表《冲击了滞后的思维》一文。这里再发表4篇来稿摘要。  相似文献   

5.
有些记者笔下的新闻人物,就象过去身居九五之位的皇帝一样,连吃、喝、拉、撒、睡,连和某个妃子过夜,都有人作《起居注》,“乾隆在此大便”之类都有人刻碑留念。对新闻人物的有闻必录,是新闻人物的悲哀,也是新闻记者的悲哀。对步鑫生的某些报道即是如此。步鑫生是个新闻人物。但只是改革中的新闻人物,他的新闻价值在于改革,离开改革,他和张鑫生、李鑫生、赵鑫生是一样的。想当初对他在海盐衬衫总厂的经营、管理进行报道,是因为他的做法对改革是有启发、借鉴和推动意义。今年以来,关于步鑫  相似文献   

6.
这个题目恐怕大多数读者都能一口答出:浙江省。可是,中国法制报10月2日一版《祝贺步鑫生与孙红娟打官司》一文,却说它属江苏省。文章开头一句就是:“江苏海盐衬衫总厂厂长步鑫生……”文中又多次提到江苏省如何如何,看来不是笔误,是作者弄错了。遗憾的是,这个错误,四川《文摘周报》摘登此文时,依然照“错”,而该报同期一版《步鑫生进浙大深造》的消息中,却明明写着“浙江省海盐衬衫总厂厂长步鑫生”。由此看来报纸  相似文献   

7.
“职业病”     
步鑫生“锐意改革”,是颇有名气的。想当初,全国几乎所有的新闻媒介都大量报道过他的业绩,以致形成了波及全国的“步鑫生热”。但是最近忽然从报上看到他被革职的消息,不免心里一时想不通这位改革家何故落到这般境地? 往深层想,又觉得把责任仅仅归到失职者头上,似乎也不公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那么,从新闻宣传方面讲,是不是也有值得反思的东西呢? 比方说,在报道改革人物的时候,我们常常喜欢  相似文献   

8.
步鑫生再度成了一名新闻人物。从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到全国各大新闻单位,争相报道。一时间,他那卧薪尝胆的传奇经历,闯关东的凌云壮志,以及最近的莫斯科之行,成了人们争相谈论的焦点。回想起在这场新闻大战中,作为一名业余通讯员的我,居然也抢到了一条大“活鱼”,在新闻界掀起了层层波澜,内心颇多感慨。我与步鑫生认识,是在1991年的春节。那时,免职风波已经过去三年了,社会各界对他的议论也已渐趋平静。这三年中,有关他的报道寥寥无几,人们无从得知他的情况。但是,广大读者并没有因此而忘记他,三年来,步鑫生怎么样了?带着这个疑问,也带着几分敬慕,我给步鑫生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这份关切之情,并且随信附上了一份采访提纲,列出了想要了解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闻与理论改革家步鑫生的沉浮,使改革家报道的得失也同时成为一个街谈巷议的话题。记者如何才能摆脱感性的浅表判断,少走极端?有两篇成功的报道也许能为我们提供一点线索。人民日报记者高海浩的述评《一人沉浮千夫评说》,最值得称道的,是浙江一位理论工作者分析中国企业家成长的历史背景的精彩片断。而中国青年报的“企业家问题探讨”系列中,更早地披露过一个步鑫生式的悲剧。某油漆工出身的青年厂长在扭亏为盈初试锋芒后,以宗法家长制管理企业,终于被那些当初拥戴他的工人所抛弃。文中很多议论堪与高海浩的文字媲美,如“这一代企业家,不是时代裂变中诞生的新生儿。他们跟昨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拖着传统人的影子,在通往现代企业家的道路上艰难地行走着,时时刻刻在经受剥离旧体更换新  相似文献   

10.
始料不及的冲击步鑫生免职报道发表后,有的新闻单位曾约请一些著名的改革者发表感想。有一位企业家迟迟未予理会,他私下里对人说:“记者不可靠。”“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是相当一些人就此事对新闻界所持的批评态度。步鑫生免职的报道,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冲击,这是可以预见的;但它反过来冲击了报道界,恐伯是许多同行始料不及的。新闻界对此事正议论纷  相似文献   

11.
始料不及的冲击步鑫生免职报道发表后,有的新闻单位曾约请一些著名的改革者发表感想。有一位企业家迟迟未予理会,他私下里对人说:“记者不可靠。”“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是相当一些人就此事对新闻界所持的批评态度。步鑫生免职的报道,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冲击,这是可以预见的;但它反过来冲击了报道界,恐怕是许多同行始料不及的。新闻界对此事正议论纷  相似文献   

12.
读者论坛     
由步鑫生报道引起的评说改革催生大批改革者,深化改革必将涌现更多的改革家。在改革浪潮中,由于多种主客观原因,难免会有一些改革者挫折、失败。如何报道改革者,这是人物报道需要探索的新问题。步鑫生是新闻媒介作过多次介绍的人物。今年初他被免职,报纸、广播、电视再次纷纷报道。这些报道引起读者种种议论,有褒有贬有建议,值得新闻工作者分析、反思。本刊第三期曾发表《冲击了滞后的思维》一文。这里再发表4篇来稿摘要。——编者  相似文献   

13.
新闻报道要反映各条战线上新近变动的客观事物,不能不有“行业新闻”,如工业新闻、农业新闻、文教新闻、文艺新闻等等。这一类新闻,今后仍是大量的。但过去我们太“重视”行业之间的区分了,太注重对各行业工作的具体指导了,以至于不少新闻工作者只注意写行业新闻,而对各行业的“结合部”不大注意,特别是很少重视各行业之中的社会新闻,或者说不善于从社会新闻的角度来写行业新闻。要扩大报道面,要增强可读性,不可不注意这个问题。事实上,一些新闻工作者作了探索,只是没有从理论上加以概括提高罢了。经济新闻与社会新闻可以结合。比如说,去年浙江海盐衬衫厂厂长步鑫生与上海一家领带厂厂长孙红娟为了一项经济合同打官司的报道,很吸引人。全国闻名的步鑫生因为没有执行合同,官司打输了。这给人们许  相似文献   

14.
人们大概还记得,十几年前,上海出现了“星期日工程师”现象。工程师温元凯利用节假日帮助市郊某乡镇企业开发新产品,对方按其贡献给予一定的报酬。这件事经新闻媒介报道以后,在全国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以后,报纸又相继报道了“渤2事件”,“关广梅现象”,“步鑫生现象”,大兴安岭森林火灾,以及今年陕西日报报道的“吴轩事件”等。这类新闻可称之为典型事件报道。所谓典型事件报道,就是带有一定偶发性的,引起公众强烈关注的,具有丰富内涵的典型事物的报道。一、典型事件报道的特点典型事件报道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偶发性。就典型事件本身来说,有其产生的必然  相似文献   

15.
有争议的先进人物要不要报道?怎样报道?这个问题在新闻界一直是有争议的。最近看了有关新闻单位以不同态度和立场对浙江海盐衬衫总厂厂长步鑫生所作的报道,觉得有必要品味、评述一番。  相似文献   

16.
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是描写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与精神境界的,在典型报道中经常会运用到。当前在实现四化的征途上,英雄辈出,群星璀璨,新闻报道的重要武器——人物通讯,就应大力发挥作用,去讴歌他们。“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近几年来,有关报道陈景润、吴吉昌、栾弗、杜芸芸、蒋筑英、罗健夫、张海迪、朱伯儒、步鑫生等先进事迹的人物通讯,激励着亿万人民振奋精神,艰苦创业,努力工作,冲破“左”的思想束缚,为着四化事业多作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一般地说,记者写完一个典型人物后。,就和他分手了。可是,自从报道完步鑫生之后,我竟被一条复杂交织的线扭绊住了,难解难分。肯定、赞赏、质疑、非议、上告、官司……一个小人物激起了争议的旋涡。浪花扑向步鑫生,也扑向报道者。作为报道者之一的我,不得不横站着身子,以一半精力对付这场长达十个月的是非真伪之争,以一半精力挽手伴随主人公共同经历社会舆论的“淘筛”。重新审度对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80年代初,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曾对步鑫生的改革创新事迹两次作出重要批示。作为"浙江名人",甚至是全国名人,步鑫生身上的时代烙印,是中国改革发展史上特定时期的一个缩影。2010年7月,省档案局组织于开始"浙江名人"评选与建档工作,步鑫生成为首批建档对象之一。海盐县档案局以此为契机,  相似文献   

19.
成放 《新闻实践》2010,(3):78-80
尽管20多年过去,人们还是念念不忘那个从媒体走向商海的陈冠柏。不能忘记的是,陈冠柏参与报道撰写步鑫生改革事迹而荣获“中国新闻特别奖”的通讯《企业家的歌》;他因撰写《黑色的七月》等多部报告文学而三度荣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他下海后在海南创办、主持《金岛》杂志而蜚声文坛;  相似文献   

20.
这个问题可以分几个方面来谈。在观念上要避免先入为主,一定要有一种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的愿望否则,带着观点找例子,很可能会不同程度地造成新闻失实。这就要求记者采访时多面了解情况,不能只听一而之词;不能只报道有利于“我”的一面或自己感兴趣的一面;报道方法也不能过于简单。当年关于步鑫生的报道,就由于记者只报道他的创新精神的一面,而对他独断专行的一面子以回避,结果步氏垮台,媒介也很尴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