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公共政策制定是公共政策执行的前提。政策执行作为政策运行过程的中间环节,是将政策从理念转化为现实的过程,是政策成败的关键。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政策执行偏差问题。究其根源,主要在于地方政府部门、政府官员本身也是具有特殊利益取向的自利性主体。因此,从政府自利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对于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保障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乃至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都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地方教育政策行为偏差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教育发展"分权战略"的逐步实施,地方教育政策在教育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地方教育政策行为也随之成为影响国家教育政策执行效果和地方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地方教育政策行为偏差现象普遍存在,直接导致了国家教育政策的失真、失误,也从根本上制约了地方教育的发展.地方教育政策行为偏差的性质、表现形式具有独特性,利益因素是构成地方教育政策行为偏差的基本原因,而地方教育政策系统不健全、制度规范不完善以及对政策行为的监督不到位等因素也直接促成了偏差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教育政策执行是教育政策精神与环境、技术判断与执行主体价值判断、公共教育利益与个人教育利益、教育政策的特殊性与公共政策的普遍性、公平与效率价值在实践中的统一。教育政策执行除了具有实现教育政策目标的工具价值外,还具有推动教育政策执行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宣传与创新教育理念,规范教育对象与主体行为,实现教育政策的社会价值和制度价值等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4.
公共政策执行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常常会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导致出现执行偏差。本文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就造成乡镇基层组织执行政策出现偏差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社区教育政策执行是政策主体采取措施将社区教育政策内容有效转化为实现效果的过程.政策执行是非常复杂的社会实践,从影响政策执行因素模型分析,可以将社区教育政策执行因素归纳为政策问题特征,政策本身问题和政策外因素等方面.在社区教育政策执行效果中检验其重要影响因素是:政策本身的目标明确性和策略可行性,以及政策执行的权威性.政策执行主体的合理结构形态和功能有效发挥,尤其需要协调政策内涵规定性和社会需求扩展性的矛盾.政策执行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政策执行主体必须适应和引导环境因素,其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由于复杂的环境和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公共政策执行其行为效果往往会偏离政策目标。本文从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偏差表现进行阐述,分析造成偏差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保证公共政策执行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社区教育政策研究的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华  杨钋 《职教论坛》2020,(1):77-83
社区教育在我国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最高层次的政策文件仍然是教育部门的工作意见。既有关于社区教育的研究比较多,但以公共政策、教育政策的基本理论和视角,对社区教育政策文件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对社区教育政策的研究从政策演进、本质属性、政策执行、实施主体、域外研究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综述,认为总体上存在研究数量还比较少;理论自觉性不够,研究深度有限;研究领域较为集中,重复性研究较多;涉外研究较少使用一手资料等问题。新时代对我国社区教育及其政策的研究,应进一步增强理论和学术规范意识、实证意识、本土意识,不断提升研究和解释中国社区教育发展及政策现象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过程的枢纽,但我国当前公共政策执行偏差问题比较突出,从而引发了多种社会问题。造成公共政策执行偏差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对公共政策执行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研究公共政策执行偏差问题的主体因素,找出执行主体异化的原因是提高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农村教育布局调整政策执行实质上是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基于各自利益需求,运用各种策略进行角逐的博弈过程。在变通执行政策所获高收益与低成本支付的双重作用下,地方政府采取多种策略与中央政府进行非合作博弈,最终双方博弈策略组合产生的"囚徒困境"引发政策执行偏差现象出现。制度是博弈的约束性规则,可通过制度调适、优化及创新等预防和矫正政策执行偏差行为。  相似文献   

10.
公共政策执行是将公共政策从理念状态转化为现实状态的实施过程,它是直接决定政策绩效高低乃至成败的关键环节.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地方政府自身利益冲突所导致的执行偏差行为是最常见的政策失效诱因.事实上,坚持各级政府及其公务人员都是纯粹的公共利益代表者和天然利他主义者观点的传统政策理论在现实政策实践过程中受到了挑战.因此,重新剖析和梳理地方政府承载的利益结构,研究和探寻规范地方政府政策执行行为的制度化途径,对于提高公共政策执行力、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利益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动因。教育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偏差。这些执行偏差,会对目标群体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影响着政策目标的落实。利益驱动是中小学职称评审政策执行偏差的主要因素,无论是政策执行者还是政策目标群体,他们之间的关系本质上表现为一种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2.
公共政策执行在公共政策活动中处于关键环节,对于公共政策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公共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加大公共政策宣传力度,确保对公共政策实质的认识;提高公共政策执行认知程度,确保公共政策"利益超脱";提高公共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强化公共政策的预测性;提升公共政策的质量,确保公共政策执行有序推进;提供有效的制度设计,建立有序的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3.
公共政策表现为制度、法律法规、计划项目三个方面,由此推及公共政策执行实际涉及宏观层面的公共政策执行者的再解释和执行、微观层面的具体执行者的执行行为,并且二者发生的机理是不同的。目前,我国公共政策执行面临的困囿主要体现在机械执行、野蛮执行、扩大执行、选择性执行和扭曲执行等方面。优化公共政策执行必须从以共赢思维解决利益博弈问题、以负战略思维预防执行偏差的出现和优化基层政策执行队伍等三方面入手,以此防止政策执行的异变,提高公共政策执行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学校在执行教育政策的过程中存在个体选择,主要是教育政策的公共利益与学校利益存在冲突,是学校的自利行为造成的.从教育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要求来看,学校执行教育政策的个体选择导致教育政策权威性丧失、主体的道德失范、教育政策失真.减除学校执行教育政策的个体选择,关键在于教育政策制定关注弱势学校的利益诉求,强化学校执行教育政策的指导和管理,加强学校执行教育政策的监督.  相似文献   

15.
教育政策失真:概念、特点与主要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政策失真的内涵是指在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消极因素的相互作用,教育政策执行主体或执行对象采取有意偏离、违背教育政策目标的行为,或者以消极不作为来逃避、妨碍、干扰教育政策对相关利益的调整和分配,从而使教育政策目标不能圆满实现甚至完全落空的现象和情形。它的基本特点是成因具有多样性、主体行为具有故意性和隐蔽性,与教育政策目标相偏离,教育政策失真的危害极其严重。主要表现在教育政策的象征性执行、违背性执行、附加性执行、选择性执行、替换性执行、呆板性执行、梗阻性执行、错误性执行、抵制性执行、牵制性执行。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高校体育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原因及纠正策略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高校体育政策频繁颁布却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力,在具体执行中出现了方式僵化、角度偏离等偏差现象.分析认为,高校体育地位边缘化是其环境障碍,体育伤害事故归责不明是其直接诱因,多方利益不均衡是其根本动因.提出政策执行偏差的纠正策略:狠抓体育课质量,切实提升高校体育的地位;切实执行体育风险防控,理清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多渠道拓宽、优化政策执行资源和环境,提升体育政策的执行效力;提高政策目标层次,协调政策执行中多元主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作为教育政策核心构成的教师政策,其执行效力直接关乎整个"教育政策效能"的实现。通过对教师教育政策、新课程改革政策以及教师继续教育政策执行所遇到的问题分析发现:教师政策执行主体地位的缺失;目标利益群体激励机制的缺位;教师利益主体利益诉求与表达政策考量的缺乏是当前教师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解决上述问题的路径可定位于三个基点:基于教师的行动逻辑与利益选择的教育政策执行;基于教师体验与主体参与的教育政策执行;以及基于执行路径多元化取向的教育政策执行。  相似文献   

18.
孙琳 《职教通讯》2019,(17):39-45
社区教育政策执行是社区教育执行者采取相关措施有效转化社区教育政策内容,进而实现效果的过程。然而,社区教育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波动较大,导致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境。从分析社区教育政策的执行背景出发,分析了社区教育政策执行的相关概念,并基于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经典模型,从政策本身、执行机构、目标群体、政策执行环境四个子系统来分析有关社区教育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优化路径,旨在为社区教育政策的有效执行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政策科学的研究表明.包括教育政策在内的公共政策系统的运行表现为各个阶段或环节,或说它是由一系列的功能活动所组成的一个过程,教育政策实践也充分证明,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教育政策最基本、最核心的环节。一定的教育政策都是为了解决特定的政策问题而制定和实施的。一项教育政策制定出台之后,只有教育政策的精神得到了较好贯彻,政策目标才有可能实现.教育发展中的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所以,教育政策的执行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特定教育政策方案付诸实践、将教育政策理想变为现实的过程。离开了政策执行。教育政策就成了一个只具象征意义“件”;进而言之,如果教育政策执行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教育政策问题的解决效果,有时甚至会使问题更加恶化,直至导致教育政策行为的失败。[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基于扎根理论,从公共政策执行过程的视角出发,构建包含技术、体制、利益、环境四个维度的产教融合政策执行分析框架,进而分析影响Y省K市产教融合政策执行偏差的因素。研究发现,政策执行过程出现“伪动”执行现象,政策执行结果表现为校企无法双赢。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在于:技术层面上,政策目标与复杂现实之间相互矛盾、实体法繁荣而程序法缺失;体制层面上,纵向层级制组织结构下政治权威的碎片化、横向同级政府不同职能部门之间协同性较差;利益层面上,“行为人”与“理性人”之间的博弈、执行者的特质;环境层面上,问题反馈渠道不畅、地区之间差异大以及层次差序现象。因此,政府应处理好政策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之间的关系,地方性产教融合法律制度亟待“落地”,监督型政府的治理能力亟待提升,校企要通过互适互信互配互利实现共建共管共教共赢,搭建信息反馈平台、整合多向度沟通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