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明确了语文学习的实践性特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其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探讨了针对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2.
语文实践活动是将已有的语文知识应用在实践中,又在实践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中教学建议部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我们在使用新教材的一年中,紧扣标准,充分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习、探究、感悟语文。我深深地感到生活是学习语文的大课堂,并且引导学生去感受、体会语文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身边就有语文。下面是我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的几点具体做法。一、激发兴趣,拓展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识字新教材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语文学习活动,它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研究,有利于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索、尝试中,我们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以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有利于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所以.我们应积极开展对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语文学习活动,它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研究,有利于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索、尝试中,我们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以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读写听说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而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重要的还是要让学生参与语文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有所体验,有所发现,形成积累,完成构建。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存在着对语文实践不够重视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建构语文教学与生活体验的绿色通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是与现实生活结合紧密的课程,语文学习离不开现实生活。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过程。语文教学需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缩短课本知识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从而达到言语实践训练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语文教学的最佳情境就是把语文学习放到生活实际中去,通过具体实践,使语文学习生活化,这不仅是大语文格局构建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本质的体现。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工具,就必须通联语文教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心灵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为此,笔者对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进行了以下实践,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朱春花 《学子》2014,(10):49-49
我国新课改特别强调,语文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要重视对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进而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关于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是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而是倡导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相联系,使在实践中拓宽学习空间,获得足够的体会,从而使语文知识得到广泛运用。以下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几条途径。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实践主动性在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上,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课外作业是小学课堂学习在时空上的延伸,是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的补充与巩固,也是其进行语文实践的重要阵地。崔峦同志在《大力改进小学语文教学》一文中指出:"语文是最开放的,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发生联系的  相似文献   

12.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一句话充分显示了语文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因此,语文课应该是最贴近学生生活、最具有使用价值、最丰富多彩的课。教师运用多媒体可以把生活的“活水”引入课堂,为学生创设语文活动实践的机会.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3.
朱双进 《考试周刊》2010,(36):66-66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研究,有利于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本文作者就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阐释教学开展中的注意点。  相似文献   

14.
王平 《现代语文》2006,(6):61-61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实践活动是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在实践中体验,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综合能力的过程。现将我在教学中的体会与各位同仁交流。  相似文献   

15.
刘兴旺 《甘肃教育》2020,(5):166-166
语文属于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应善于利用这些资源和机会,鼓励学生直接使用语文材料开展语言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语言技能。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开展生活化教学,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阅读、在阅读中体验生活。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深刻认识实践的重要作用,想方设法搭建各种平台、创造各种机会,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写作、综合学习等实践活动;同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将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掌握学习的内在规律。只有持之以恒,不断展开语文实践,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然而,中年级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孩子们的生活经历已远不如以前的孩子。笔者认为,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是有能力有主见的新一代,而不是教师的"复印机"。因此,语文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加强体验与感悟,不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邱春和 《教师》2020,(5):9-10
语文课堂是开展学生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文章从"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创造语文环境,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让学生在环境氛围中受到感染、熏陶""联系社会生活,为德育渗透搭建心灵感应之桥""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知行合一’"四个方面论述中职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进步,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实践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也在教育理念等内容中提及了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科目,倘若只把语文运用在纸张上,那便没有了语文工具性这一特点,因此教师更应该带领学生将"语文"从纸张中转移到生活实践中来。在实践中应用语文,在实践中积累语文经验。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就算在语文课堂之中,也可让学生在学习新课文、新句式、新词语的基础上,联系已有的知识、生活的积累,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一、创设实践情境每个人对母语的学习都是在生动探索、自觉实践中不断增加积累、提高感悟、掌握运用的,这是母语学习的规律。但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这种感悟、运用能力,仅靠自己的闷头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