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采用2台JVC9800高速摄影机,对我国6名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的投掷技术进行拍摄和解析,并对投掷各阶段肩髋角、躯干倾角、肩链角、髋足角等进行运动学分析与比较。研究发现:运动员在投掷过程中肩髋角随旋转圈数增加而逐渐增大,躯干后倾角逐渐增大,最后用力阶段存在较明显的上体后仰现象;右脚着地瞬间髋足角普遍较小,肩链角的最大值出现在右脚着地之后,最小值出现在右脚着地之前,延长了单、双脚支撑阶段时间,使旋转速度节奏变慢。  相似文献   

2.
李荣祥标枪投掷步最后一步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动态摄像测量,运动录像解析方法,参照国内外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最后一步技术的某些运动学参数,对李荣祥投掷标枪最后一步的技术情况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认为,李荣祥最后一步右脚着地时,应适当抬起躯干,加大身体后倾角值;标枪出手瞬间,克服屈髋现象,加大出手时的右髋角。  相似文献   

3.
链球掷距受出手速度、角度和高度三个因素的影响。出手速度似乎最重要,速度提高5%,距离增长23%;出手角度改变5%,距离仅改变2%。多数优秀运动员的出手角度在38°—40°,理想的出手角度为44°,当代链球技术动作的特点:①起摆腿靠近支撑腿前摆;②转体时两脚间的距离缩短;③各转体时,两臂与肩轴之间有一相对稳定的三角形;④随髋轴的转动,肩轴的位置相对稳定;⑤运动员的眼睛注视着球体;⑥最后转体时的动作节  相似文献   

4.
运用近景动态立体摄像的方法 ,对我国优秀女子运动员完成旋转掷铁饼技术时的肩、髋、铁饼及人体重心的时空特征进行了三维分析。表明不同时空的肩、髋、铁饼及人体重心处于不同的位置 ,是与铁饼技术要求紧密相关的 ,破坏了各个时空中肩、髋、铁饼及人体重心的时空结构势必会影响掷铁饼技术、速度和最后的运动成绩 ;铁饼速度与人体重心速度的变化反映了旋转掷铁饼技术的节奏特征  相似文献   

5.
以我国女子铁饼运动员李艳凤和宋爱民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力学测试对她们的运动技术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李艳凤和宋爱民掷铁饼具有动作幅度大、时间短、出手角度小、完成动作快,技术稳定的特点;李艳凤起转速度低、肩髋扭转小、上肢伸展大、单支撑旋转铁饼加速快,腾空用力早,转换着地重心高,最后用力旋转幅度大、两脚距离长、出手速度快.宋爱民起转躯干扭转大、上肢伸展小,单支撑旋转时间长,腾空和转换阶段速度损失大、身体重心低,最后用力蹬伸幅度大、出手速度低.建议二人增大出手角度;李艳凤减小预摆幅度;宋爱民减小腾空和转换阶段的速度损失,增大摆动半径,加大最后用力两脚距离.  相似文献   

6.
采用2台JVC9800高速摄影机,对江苏省3名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的旋转技术进行拍摄和解析,并对旋转阶段的单、双脚支撑时间分布、旋转时间递减率、肩髋角、链球运行斜面等进行运动学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7.
利用三维常速摄像系统,采用定点定机摄像方法对李艳凤的技术动作进行解析,具体以旋转阶段双腿支撑起转环节肩、髋、膝关节的运动学分析为重点.通过对此技术环节的三维运动学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运动训练,为我国的铁饼技术提供较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爆发用力阶段相关运动环节及铅球的速度节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左踝与其他环节动作协调匹配形成的左侧支撑制动轴,不仅关系到下肢的动量有效地向上传递和形成稳固的双腿支撑,还可使铅球在出手瞬间的最高点合成适宜的出手初速度;铅球加速阶段,肩轴加速赶超髋轴,左肩制动与右肩前顶动作成为影响铅球出手初速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隋新梅 《体育科研》2012,33(3):82-84,95
运用三维图像解析方法,对张峻的旋转推铅球技术中过渡阶段的身体各主要关节角度变化进行运动学分析,目的在于通过了解在不同的时空中张峻各主要环节的角度变化,对其技术进行有效地诊断。张峻推铅球技术的过渡阶段中,投掷成绩在19 m以上时的肩髋夹角都在50°以上,且肩髋夹角与投掷成绩呈显著正相关;随着铅球成绩的提高,左肩角逐渐减小,右肩角变化不大,左髋角度逐渐加大,右髋角的变化不太明显,左膝角度有所增大,而右膝角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运用三维运动学分析的方法,对陕西省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胡海龙和国内优秀的选手的最后用力技术研究发现,胡海龙最后用力时间严重偏长,特别是双支撑时间过长,过渡阶段技术差,右脚着地瞬间身体重心的速度大,身体移动的速度快,"交叉步"速度快,过渡阶段对身体重心的控制能力减弱,增加了缓冲的时间,右腿蹬伸不积极、左脚着地速度慢。过渡阶段下肢移动速度较快,不利于超越器械动作的形成,用力顺序存在着问题,器械出手瞬间右髋速度较低,下肢向投掷方向蹬伸不积极,转动速度慢。  相似文献   

11.
选定进入2010年全国田径大奖赛(苏州站)女子铅球决赛前8名的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技术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最后用力阶段运动员有右肘关节提前用力的不合理现象,右下肢蹬伸不够充分;铅球出手瞬间,左髋伸展不充分,左踝角和左膝角的蹬伸幅度不够充分;最后用力距离短,铅球出手高度、速度与优秀运动员相比,有较大差距。通过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运动学参数进行比较与分析,找出差异,促进我国女子铅球运动不断提高,早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三维录像解析法以及数理统计法,以2007年全国田径锦标赛女子铁饼比赛前8名运动员的投掷技术为研究对象,对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肩、髋速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最后用力的两个阶段,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肩、髋速度变化差异较大,并且莱些环节速度变化与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标枪出手瞬间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三维DLT研究方法,得知在标枪离手之前,手的速度逐渐减小,标枪的速度逐渐增大,并在离手瞬间标枪速度达到最大值.通过运用建立起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标枪出手速度与身体环节相关参数指标的关系进行模拟分析,并利用训练好的网络模型进行了标枪出手速度预测,得到了较好的预测结果.预测结果反映出手、肘、肩环节决定枪的出手速度,要提高标枪的远度必须提高手、肘、肩及人体重心的移动速度及做好鞭打动作.  相似文献   

14.
用影像分析等方法对2名男子铅球优秀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最后用力过程中躯干转动的动作结构、速度变化等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最后用力阶段,运动员右髋合速度总体趋势上升,达到峰值速度后迅速下降,肩、髋轴的转动幅度在此阶段要远远大于过渡阶段,同时.肩、髋轴的转动速度都迅速增加,肩轴转动速度明显大于髋轴的转动速度,但髋轴先于肩轴达到峰值速度;躯干动作是一种在前振同时进行有序转动的复合运动,右肩的合速度在t1~t2阶段呈下降趋势;人体重心速度的变化在过渡阶段受OY方向的速度影响较大,而受OZ方向的速度影响不大;至最后用力阶段,OY方向身体重心速度迅速下降,OZ方向的身体重心速度急剧上升,而OX方向的人体重心速度对人体重心合速度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三维录像解析法和统计分析法对第11届全运会女子铅球决赛前八名运动员最好成绩投次进行关键运动技术研究,获取她们的部分关键运动学参数,同时和世界级优秀运动员的相应参数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为1.背向滑步转身跳投技术按整体动作结构可分为后摆、滑步、过渡、双支撑和最后出手投掷五个阶段。2本研究再次证明了出手速度与比赛成绩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95。而出手角度和其他运动学参数与成绩呈中低度相关。3.本届全运会中冠军巩立娇6次试投平均成绩为19.60±0.46m;平均出手速度为13.47±0.24m/s,与世界级选手接近;平均出手角度为33.99±1.23°,低于世界级优秀运动员;平均出手高度为2.03±0.03m,距离抵制板的水平距离平均为-0.03±0.08m。4.前3名运动员李玲、李梅菊和巩立娇最好成绩投次质心最大分别为速度为2.84m/s、2.65m/s和2.91m/s,质心最大速度与成绩相关性不大。铅球的出手速度为12.69m/s,13.31m/s和13.84m/s,出手角度为38.5°、35.5°和33.9°,铅球的出手高度为2.09m、1.98m和2.06m。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三维录像解析法和统计分析法对第11届全运会女子铅球决赛前八名运动员最好成绩投次进行关键运动技术研究,获取她们的部分关键运动学参数,同时和世界级优秀运动员的相应参数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为1.背向滑步转身跳投技术按整体动作结构可分为后摆、滑步、过渡、双支撑和最后出手投掷五个阶段。2本研究再次证明了出手速度与比赛成绩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95。而出手角度和其他运动学参数与成绩呈中低度相关。3.本届全运会中冠军巩立娇6次试投平均成绩为19.60±0.46m;平均出手速度为13.47±0.24m/s,与世界级选手接近;平均出手角度为33.99±1.23°,低于世界级优秀运动员;平均出手高度为2.03±0.03m,距离抵制板的水平距离平均为-0.03±0.08m。4.前3名运动员李玲、李梅菊和巩立娇最好成绩投次质心最大分别为速度为2.84m/s、2.65m/s和2.91m/s,质心最大速度与成绩相关性不大。铅球的出手速度为12.69m/s,13.31m/s和13.84m/s,出手角度为38.5°、35.5°和33.9°,铅球的出手高度为2.09m、1.98m和2.06m。  相似文献   

17.
优秀运动员投标枪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美国奥林匹克队优秀标枪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中拍摄了高速影片,拍摄速度为100格/秒。用摄影机的内时标纠正拍摄速度。共拍摄了28人次,男15人。女13人。影片在解析仪上处理,用小型计算机处理的运动学数据共有六个运动学参数;出手角、攻角、仰角、出手高度,前脚到边线距离及出手速度。出手速度是按出手后30毫秒内的平均速度计算的。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和交互相关评定了各运动学参数之间的差异。研究证明,男子组和女子组之间在出手速度和出手高度上有显著性差异,其它四个参数没有显著性差异。男子平均枪速为29.3米/秒,女子为21.8米/秒,平均成绩分别为84.5米和55米。该文研究发现男女组的枪速和飞行的实际距离之间都没有显著相关。还发  相似文献   

18.
使用两台松下M9000摄像机,对2001年第9届全国运动会的女子链球决赛进行现场三维立体拍摄。选取前6名运动员最好成绩的录像进行解析,获得了一些较全面的人体运动学数据。从运动学角度,对目前我国部分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旋转技术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综合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对象旋转阶段的链球速度增量较低,旋转阶段链球速度增量达到最大值后,随着旋转的继续链球速度增量逐圈降低;旋转中右脚离地落地的时机存在“早抬早落”、“晚抬晚落”、“晚抬早落”三种现象;在旋转过程中,右脚落地形成双支撑瞬间肩髋轴间夹角大于足髋轴间夹角的现象,并随旋转的继续逐圈减小,这是导致运动员持续加速能力逐圈减弱及链球速度增量逐圈降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速摄像法、录像解析方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陈奇2004年3次标枪比赛相关运动学参数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并对影响陈奇标枪出手速度的运动学因素进行相关排序.  相似文献   

20.
选定进入2013年全国田径大奖赛(苏州站)女子铅球决赛运动员巩立姣最后用力阶段技术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右侧技术中,右踝关节蹬伸比较积极,右膝角幅度大整个右侧各关节伸展比较充分;左侧技术中,左膝角偏小,蹬伸幅度、左膝关节缓冲幅度与世界优秀运动员一致;最后用力阶段各环节特征技术中,左脚着地瞬间身体重心速度、右髋速度、右肩速度都低于3位优秀运动员,而铅球出手瞬间右肩速度、右肘速度较强,另外最后用力出手瞬间,出手高度和出手速度都低于我国3位世界级优秀运动员相应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