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武打片是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表现手段和传播方法之一,武术不仅具有技击的特性,而且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体现着武德——武术的灵魂。当今社会道德沦丧,国民道德素质下降,亟需建设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道德规范体系,武德的丰富内涵有助于建设社会道德准则。武打片也是传播武德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有着广大的受众并且对武德的宣传起促进作用,加快社会道德规范体系的构建,为打造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武打片中的武德教育具有时代性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武德:武术文化发展的重中之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术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与人们对它的价值、意义评价密切相关,只有更好地培养武术品德,才能全面体现武术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使更多的人认识、理解和认可武术,以致更广泛地推广武术文化。因此,重武德培养是武术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培养社会所需的文武双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型建设人才的先决条件,也是武术文化、武术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传统武术的传承是武术传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武术不断向外发展的今天,传统武术自身的传承出现了一些比较大的流失。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传承的视角对传统武术传承出现的危机进行了梳理,结果显示传统武术传承过程中内容的流失主要表现在技击属性的转变、武德与文化内涵的流失、功法的衰落和武术精神的脱离。  相似文献   

4.
武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及其实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中华武术文化所蕴含的和谐思想,分析武术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价值。主要结论:中华武术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内在价值主要表现在追求人自身的和谐、人际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及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外在价值主要表现在中华武术文化能够化解个体心灵的信仰危机、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危机、人与社会间的人文危机、人与自然间的生态危机以及异文明间的价值危机。建议:促进中华武术文化自身的和谐发展;加强武德宣扬;突出大众武术的主体地位;加强理论研究,促进中华武术文化的现代化;加强中华武术文化和合思想的国际化传播。  相似文献   

5.
我国武术运动包含两个部分,传统的竞技武术和新兴的大众健身武术。我国武术运动的发展,要坚持推广与传承的结合,开发与保护的结合,一体两翼的结合,以及武技、武德与武术文化的统一。推广与传承的结合使得我国武术的延续成为了可能。开发与保护的结合丰富了我国武术体系。一体两翼的结合为我国武术指明了方向。武技、武德与武术文化的统一是我国武术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孙亚杰 《灌篮》2021,(2):56-56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武术的传播与发展并由此而产生的武德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主要集中体现在道德和行为规范上,中职学生处于德育思想形成的敏感时期,作为学校德育工作培养的主要目标,在中职学校开展武德教育对培养中职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武术文化的二重性与社会对武术价值诉求的分析,认为武术文化中"武技"与"武德"在目的、要求上对立,与在"历史"和"现实"的统一说明了"武技"与"武德"融为一体、密不可分的关系。提出武德价值的彰显应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以学校为主要阵地、以技击为基础,寻求行之有效的武德教育机制实现武德的内化,达到"非攻、兼爱"的境界,以弘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促使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8.
武德是武术在几千年的实践和发展中,习武者不断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和智慧,逐步形成的传统道德准则。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分析探讨武德的主要内容,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阐述了在武术教学中对当代大学生武德的培养及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9.
武侠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影响巨大。武侠文化对于中国武术的影响是相互的,武侠伦理促使了武德的形成,武侠精神又促使了武术文化传播,武侠作品有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武术的发展空间。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武侠作品又在一定程度上误读了中国武术,媒体技术的进步戕害了真实的武术,使武术的呈现形式与修炼方式都遭到了曲解。  相似文献   

10.
武术赛事在当代蓬勃发展并取得了丰实的成果,为武术国际传播与推广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武术传播中占有重要地位。全国武术对练大奖赛与以往的武术比赛注重个人展示不同,赛事以对练比赛作为切入点,努力打造一个武术赛事品牌,不仅迎合了市场,拉回了观众,吸引了企业参与,而且宣传了武术人和传统武德文化,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对武术事业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更加迫切,武术作为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以其独特的健身、防身、修身、娱乐为特点而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商业武馆也随之大量出现。文章通过对武术发展现状及问题的深入分析,结合商业武馆的现状和对武术发展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武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伦理学的辨证道德论认为,自人类道德产生以来,道德就一直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变化。武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社会要求中有着不同的内容,因此武术也具有时空流动性的特点。武术教学不单是纯粹的技术传承,而是一个民族文化思想、传统美德的教育过程。当代的武德要以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为基本立足点,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武术发展的要求为根本,充分发掘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武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武术以其特有的功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扮演着特有的角色,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开展武术运动,可以增进个人的身心健康,能培养人们公平竞争的意识,强化人们公平竞争的观念,促进个人全面和谐的发展;发展武术产业,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创造社会物质财富;传播武术文化,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文化繁荣,提高国民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重视身心的健康,养生是现代人们较关注的话题.武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其渊博的内容和悠久的历史,其中养生是其重要的一个分支.武术在现代社会的传播过程中不仅受到了西方竞技体育的冲击,而且其已有的发展模式也急需变革和创新,由此,养生便顺应时代的发展为武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数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养生的角度谈论武术的传播与发展,从而让更多的人更加细微的了解武术,为武术的传播与发展增添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民间武术的兴衰荣败与统治阶层或支持或限制的态度休戚相关。统治阶层为了维持安定就以禁武政策为主,防止民间“以武犯禁”;遇有战事就利用民间武术,提倡武事,“御贼备战”。民间武术发展就是在“禁”、“放”夹缝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历史角度对十世纪前后中国社会和中国武术的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十世纪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朝代更迭的时期,对武术的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中国社会在这一阶段由尚武转向尚文,武术受其影响,加快了它的平民化进程,走上了与前大相径庭的发展之路。十世纪也由此成为中国武术发展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17.
大众传媒社会中,文化偶像是人们了解并接受某一文化的重要原因,中国武术在当代社会发展滞缓的症结之一就是中国武术偶像的缺失。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武术偶像的发掘策略进行研究,以期对中国武术偶像的发掘以及武术的发展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试论武术对青少年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健康人格是现代文明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以现代人格理论为指导,在对健康人格内涵理解的基础上,分析了武术教育与人格形成的关系,指出武术道德、武术文化和武术教学,以及武术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均有益于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已经处在一个传媒占据主流的时代。传媒无时不在也无处不在。而对于中国武术的发展来说,我们仅以体育化的形式亦或通过竞赛比赛的简单形式去实现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的推介与传播,则是难以实现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的力量。中国武术应有自己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更宽的发展领域。文章从传媒与武术赛事的关系来探讨中国武术的发展。得出:媒体化是中国武术以及武术赛事的必然与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