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赏识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思想理念,要求教师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在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等热爱生命、善待生命的进程中,发现学生的潜能,唤醒学生的自信。在作文教学中,力争做到"你不会写,我教会你写;你不喜欢写,我激发你的写作热情"。让赏识教育与作文教学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相似文献   

2.
于爱玲 《辽宁教育》2013,(8X):78-78
<正>一、以情育人,走进心灵世界我很喜欢泰戈尔的一句话:"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头变成了美丽的鹅卵石。"我坚信,教师润物细无声般的爱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会伴随着孩子茁壮成长,所以我用爱来诠释教育工作的美好。2012年,校长安排我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工作。做了9年英语教学工作,突然成为班主任使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怎样管理班级,怎样上好语文课、数学课,一系列问题摆在我面前,让我隐隐感觉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似乎又从零开始,这让我有些不知所措,但我无法退缩,在探究和学习中前进是我唯一的选择。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老师应当是爱的使者,一句话、一个眼神都应该洋溢着诚挚无私的爱。所以,我总喜欢充满爱意地摸摸学生的头,拍拍他们的肩,与学生无拘无束地聊天,和他们谈谈自己的家人朋友,聊聊自己的快乐和烦恼,陪她们一起跳绳,踢毽子。我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热情,渐渐地,学生越来越喜欢围在我的身边,叽叽喳喳讲个不停,身体不舒服了,和同学闹矛盾了,学生都乐意告诉我。当学生来到我身边时,无论多忙,我都会放下手头的工作,认真倾听  相似文献   

3.
如何适应新课程标准,让孩子们喜欢上音乐课,并在音乐课堂上体验到快乐呢?在教学实践中,本人做了以下几点尝试。一、更新教育观念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反思:孩子们为什么不喜欢上音乐课呢?主要是传统的音乐课内容单一,教法死板,缺乏艺术性、生动性和感染力。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观念。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音乐课堂上变单纯的传授为灵活的交  相似文献   

4.
"不计得失,不耻下问,不卑不亢,不骄不躁,不避斧钺,勇往直前!"——工作三年自己总结的24字格言,作为今后工作的准则。花开花落,一转眼,我己站在讲台上三年了。从刚开始的不适应到现在逐步成长,这一路走来经历了许多的挫折。三年来,我一直努力着,但是"教无止境",为了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为了能让自己更快更好地成长和发展,成为让领导放心、家长承认、学生喜欢的教师,我还得付出更多  相似文献   

5.
郭佳荃 《山东教育》2012,(Z3):123-124
我喜欢这样一句话:"教育像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是一枚果!"我很庆幸,也很快乐,因为我加入到了教育工作这个行列,走上了向往已久的教师岗位,正在从事着这如花的事业。所以,我更珍惜!三年的工作历程,是我人生道路的一个转折点,更是我人生的一个新起点。它让我告别学生时代,成为一名启蒙教师;它让我用青春激情、教育理想、知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低年级的阶段目标中提到: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然而识字教学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呢?我在低年级识字教学方面进行了一番尝试。  相似文献   

7.
正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让我越来越喜欢教师这一职业,班主任工作尤其让我乐在其中。我常把自己想象成一潭清泉,而我的学生是那些鱼儿,要想鱼水情深,那就需要我和学生达到思想的契合,情感的交融。我以为这中间有许多途径可以抵达,而班主任一定要站在主动的立场,找到学生喜欢的教育平台,方能让教育美如画。下面我谈谈我的班主任工作原则。  相似文献   

8.
上海作家叶开喜欢阅读的孩子大声疾呼:"我不喜欢语文课!"叶开在一篇专栏的结尾讲到:"在教育工具化、教育关系物化的理念控制下,语文教材的编选,从小学的虚假道德、中学的空洞理想到大学的无趣审美。学生们寒窗苦读多年,毕业后,人人都成了合格的废品。这才是语文教育的真正伤痛。"这对于从事中学语文教育的我,是沉痛的一击。我和我的同行们在自信而勤奋的做着愚蠢的事情?孩子就像易碎品,这让我小心翼翼地进行了反复而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张美 《考试周刊》2014,(77):40-40
<正>从2005年初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以来,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展示自己,让反馈证实自己"的精神指导下,我校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形式多样,课堂气氛和谐民主,学生变得积极主动,并开始敢于表现,敢于质疑,也敢于向老师挑战,课堂开始朝着"迸发出生命活力"的新局面转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教育教学前线的一员,我积极投身于这场教育大变革之中,尝试把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自  相似文献   

10.
正教育博客代表着教师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我在2013年9月建立了"马中小"博客,用这个新载体简易便捷地与同行和学生进行网络交流。"马中小"博客内容以我的教学随笔和学生的数学日记为主。其中5篇教学论文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6篇教学论文荣获市县级奖项。博客让我学会并养成了整理资料和及时反思的好习惯,也让我在这种新方式中慢慢成长。  相似文献   

11.
奥苏贝尔在他的《教育心理学:认知的观点》一书的扉页上写道:"假如让我把全部的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如何探明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并以此进行教学呢?从大量的教学案例以及教育教学著作研读中,我们可以得  相似文献   

12.
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激发学生快乐作文。"快乐作文"教学是指导、渗透着"快乐教育"的作文教学。它的核心是"你不会写,教你会写;你不喜欢写,让你喜欢写",特点是让学生在学习作文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  相似文献   

13.
张东 《天津教育》2012,(8):66-67
话语在教学中我深信"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在工作中"干好任何一件小事,都不容易,但只要用心做,总会有收获"。教育的乐趣在于,能用自己的智慧慢慢地改变着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既让自己快乐也要让学生快乐"是我永恒的追求。带班感悟:新鲜、领导、疲惫、厌倦、收获、成就。  相似文献   

14.
何杨欣 《广东教育》2007,(7):151-152
体育新课程标准把"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作为体育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然而在目前的学校体育教育中,还存在着许多与"人的终身发展"不和谐的因素,最突出地体现为学生对体育兴趣的淡薄,其主要表现有:一是学生喜欢活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  相似文献   

15.
李亚玉 《辅导员》2013,(16):70-70
<正>自从我登上三尺讲台那一刻,爱就已起航。我的人生格言就是"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做家长信赖的朋友"。一、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多年的教育教学经历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做教师的辛苦,但也找到了做学生喜欢的老师的捷径:那就是爱自己的学生,如今爱学生不仅仅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而且已被视为当代教师的师德之魂,那么如何去爱自己的学生呢?我有三点体会:1.从学校日常生活点滴小事做起,细心照顾好  相似文献   

16.
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蕾  王晓燕 《陕西教育》2009,(12):35-35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这说明体育教学中,只要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就能变“要我运动”为“我要运动”、“我爱运动”。学生就能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体会到没有负担的快乐地学习。可见,在体育课堂上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的兴趣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其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还可以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他人合作交流学习等,学生在体育课堂上都能够自主的动起来,喜欢上体育课、喜欢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17.
金玲 《考试周刊》2014,(85):122-122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教师都渴望使自己课堂上的学习令学生感兴趣。"1仔细品味这句话,我觉得有两层意思:第一,学生对你的课感兴趣,你采用的方法适当,且符合学生的认识心理和特点。第二,每一位教师都希望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因为学生喜欢而兴趣盎然,教学效果好,这种为赢得学生思想和心灵而展开的"善意竞赛",正是教育教学双馨的崭新境界,也是每一所学校追求的目标。让课堂成为学生游艺的平台,是我多年教学追求的目标,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我在实践中探讨不休的问题。一兴趣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秦娜 《山东教育》2011,(Z4):121
昨天,你伴我成长。大学毕业后,我考进了一所小学任教,闲暇之余,就喜欢读你——《山东教育》。里面的教学案例展示了优秀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学风采,教我如何把一堂课上得更精彩。多少次,沉浸在阅读你的喜悦中,是你伴我走过教学的初始阶段。今天,欣赏着你的魅力。工作几年来,你让我受益匪浅:名师的文采和魅  相似文献   

19.
孙世江 《贵州教育》2011,(15):47-47
每次理完发,我总觉得理发师没给我理好,没有修剪出我内心喜欢的发型。这一次我去理发又是如此,我心里想:理发师怎么不通过观察或者询问了解顾客内心的需要呢?想着想着,我就联想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每天都认真地备课,认真地讲课,认真地批改作业,但我真正关心过学生的需要吗?他们需要进一步学什么?  相似文献   

20.
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是渗透在长期的复杂的教学、教育工作中的,教师要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程度的素质,适当地指导学生,让他们在轻轻松松的学习中,既学到了知识而又享受快乐,并让欢乐伴随着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从而深刻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