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产方式是一个由生产的技术条件与社会条件结合而成的具有独立性的纯粹宏观概念。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构成都与生产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密切相关,因此,两者中的任何一方发生变化都会导致生产方式变化,即两者都是生产方式的决定因素。只是因为生产力的技术构成方面在马克思的分析框架中是外生的,才导致了"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这样一个公式。但是,由于生产力的社会构成本身是以生产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且是内生于马克思的经济系统的,生产关系的变化也可能导致生产方式发生变革,这时就不能再用"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这个公式了。  相似文献   

2.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变化发展具有不同的特征。社会生活中落后或超越了生产力的生产关系最终都要与生产力保持一致。政治结构、思想文化对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
“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探索东方社会(古代中国、印度和俄罗斯)历史发展规律而提出的一种假说。马、恩认为,“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与农业生产相联系的独特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历史原生阶段(相当于广义的原始社会)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具有存在意义上的普遍性。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理解“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关键,因此,正是依据“亚细亚生产方式”不同历史形式的发展和特征,马、恩对“亚细亚生产方式”作了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理解。正确认识“亚细亚生产方式”在东方社会中的历史定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前资本主义时期的东方社会,尤其是古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性和特殊性,以更好地理解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1846年12月28日,马克思郑重地给俄国作家帕·瓦·安年科夫(1812—1887)回信,在信中他批判了蒲鲁东的唯心史观和经济理论;深刻地阐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本质及其辩证关系,以及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归根到底决定了一切社会关系、决定了整个社会的发展等一系列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人们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不能自由地选择社会形式等正确论断。  相似文献   

5.
1 18世纪的俄国工业生产组织形式中,数量最多、发展最不平衡的工场手工业当属领有制工场手工业。要确定这种工业生产形式的经济性质在理论总结上仍然感到困难(波梁斯基:《18世纪俄国工场手工业的经济制度》,莫斯科,第161页)。处于畸形发展状态中的领有制工场手工业,乃是封建主义生产关系(政府派遣国家农民服偿劳役)和资本主义生产组织(以分工为基础的协作的工业形式)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互相结合。它的生产力的性质属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生产关系的性质则属于封建主义生产方式。两种生产方式,既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的确是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特殊产物。18世纪初叶至19世纪中叶,前后100余年(1721至1840年),沙皇政府特许贵族和商人私人占有土地,开办矿山工业和加工企业的工场手工业,并拨给资金、原料和作为劳动力的国家农民,这种工场手工业,被称之为“领有制工场手工业”。  相似文献   

6.
道德判断决不可能用独断论立场确立一个一劳永逸的现成尺度,只能根据道德的现实和未来作出具体的历史的思考。道德判断的尺度是现实的道德规范系统;道德活动的最终评判尺度必须服从生产力系统尺度;要实现现实道德规范系统向生产力系统的转换,还须以社会生产关系系统为中介,即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之内将社会生产关系系统作为判断道德活动的尺度,由此,构成道德判断的三重合理尺度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认为 ,社会主义作为高级的社会形态 ,应该以更高级的生产力为基础 ,才能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必须对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有正确的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从根本上改变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腐朽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基本矛盾的对抗性质。但我国坚持的“一大二公三纯”的所有制形式和趋于平均的分配方式 ,使生产力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要求的部分或环节进行改革。在这个复杂的体系中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决…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出发,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 本矛盾,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 务;同时,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相互作用、矛盾运动的,也有一个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 基本适合的过程,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因此,经济体制改革作为社会主义制度自我 完善和自我发展的手段,就成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的 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和环节,但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生产关系的其它方面,因此, 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就成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并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特定时期的生产方式以及与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正确认识其关键是了解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原理。在此基础上,弄清中国社会转型条件下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这既是理论研究的需要,也是符合实践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完善,是一个涉及经济制度变革的重大而敏感的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关于所有制关系方面的论述是所有制理论的历史性突破.其核心问题便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创造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完善是深层次改革.邓小平讲,改革是一场革命,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改革不应仅仅停留在经济体制层面上,改革必须深化.在不改变经济性质的前提下,构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新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经济新的实现方式,是今后改革的重大任务.我们必须明确,脱离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空谈生产关系的高低与优劣,不是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1.
生产关系概念源于马克思的交往形式理论。在变革社会制度的革命年代,人们侧重于从物质利益分割角度来理解生产关系,这种理解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中暴露出明显的历史局限性,我们应根据改革实践的经验重释马克思的交往形式理论,把生产关系全面理解为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物质利益的分割关系和合作关系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认为,在我国学术界流行的“地主阶级革命”、“奴隶革命”概念,以及“新兴地主阶级和封建生产关系在奴隶社会母胎内形成”的提法,都是非马克思主义的。这是把马列主义奠基人关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规律性说明当作公式,套在古代社会革命(指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上面而得出的。作者认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这两次社会革命以其各自的特殊规律而根本地区别开来。因此,不能把资产阶级革命的规律应用到古代社会革命上。作者并援引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许多有关言论,论证了如下的两大命题:第一,在资产阶级革命中自耕农和平民是革命的主力;而在古代社会革命中,奴隶和平民不能成为革命的力量。第二,在封建社会母胎内,形成了代表新生产力的革命阶级和新的生产方式;而在奴隶社会内部,不能形成新的生产方式和革命阶级。对历史研究中在这一方面的公式主义和教条主义倾向提出了批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三论"即价值论、拜物教理论及历史演进论构成了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的核心内容.价值论的本质是一整套的社会生产关系,是所有制结构条件下双方或多方缔结的合约结构,制度变迁则是合利益取向和价值取向于一体的合约选择与合约替代.拜物教理论从资本逻辑、利益集团和社会意识形态偏好等角度考察了异化或物化对组织演进和制度变迁的关键影响.马克思的历史演进论则从历史视角揭示了制度变迁的动力结构和演化机制.我们有必要从马克思"三论"中汲取有益的理论资源和思想资源,把生产方式的历史演进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博弈论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经济学的创造性转换,以便为中国的经济转型提供逻辑自洽的理论解释和有效而又科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探寻体育发展方式的理论内涵是推动中国体育发展方式顺利转变的根本。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以马克思的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决定生产关系的论点为理论基础,阐述了中国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研究认为,体育发展方式转变是围绕体育资源的配置与使用对体育发展主体、主体间关系以及发展目的进行的局部性调整或根本性变革;当前中国体育发展方式还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生产方式的一般要求,体育发展方式必须转变,从社会的发展看,中国体育发展方式应该向市场调节的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5.
亚细亚生产方式逻辑抽象与历史存在既相统一 ,又有区别。其历史存在方式表现为生产方式非独立性存在和与文化精神相融合性存在。亚细亚生产方式历史存在性说明东方社会制度的独特性以及东方社会历史发展不同于西方社会 ,更不能将东方社会比附于西方社会。  相似文献   

16.
劳动,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劳动在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不可缺少和不能中断的,没有劳动,人类便不能生存.但是,人类从事劳动的形式和劳动时间的安排与确定,却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改变的,这种改变是由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所决定,并在一定意义上标志了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所谓工作日,就是指人们每天的工作时间.在我国,八小时工作制已经实行了三十多年,无疑的,对于统一调整职工的作息时间,统一制订各项管理制度,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都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今天,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后,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这种工作日还是否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呢?是否适应“四化”建设的要求呢?在目前的调整、改革工作中,提出这一问题,并对之进行探讨,我们认为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1.乡村自然资源的类型和特点1.1乡村自然资源的类型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能被人类利用或在一定技术、经济和社会条件下能被用于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和能量的来源.乡村,通常是指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人口稀少、相对独立并具有特定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景观的非城市化地区.所谓乡村自然资源,就是存在于乡村地区能为人们所利用的各种自然要素和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光、热、水、土地、生物、矿产等资源.自然资源既是乡村自然地理系统的构成要素,又是乡村地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哲学的贫困》一文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前人理论的科学总结,尤其是对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的生产力理论,即资本生产力理论的直接批判和吸收并不断突破其局限性的基础上,形成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它不仅赋予生产力更加鲜明的哲学意义,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而且通过对生产力理论所蕴含的包括生产关系的阶段性、人自身也是生产力、生产力既是历史运动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是实现社会更替的动力等丰富的唯物史观的探索,为整个唯物史观奠定了科学而坚固的基础,从而使它成为科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社会形态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范畴,它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个主要方面所构成的有机统一体。任何社会的本质都是由这三个主要方面加以规定的,其中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统一就是社会制度,它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直接标准,而生产力则是不同社会形态质的区分的最终决定力量。为了完整、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本质,本文试从社会形态理论角度,对构成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基本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阶级对立是由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革所引起的,这种变革必然导致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资产阶级政权是认识规律,利用政权迟滞走向灭亡;无产阶级政权则是顺应历史规律,进行建设性发展.推进马克思中国化要解决新时代出现的新问题,就要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在阶级国家没有消亡之前,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掌握和运用资本运行规律,超越资本逻辑,创造新的文明形态,瞄定世界未来航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