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是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发展的关健.筹集好、管理好、使用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是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康发展的基础.本文对我县2007年至2008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筹集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为制定今后的有关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党中央、国务院自2003年起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计划到2010年实现在全国建立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本文将结合江西省婺源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践,对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行经济学分析。  相似文献   

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农村居民自愿参加,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自2003年国家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以来,在一些试点地区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法律保障。本文拟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立法体系和内容作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4.
在现阶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就是农村医疗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增加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二是建立规范的筹资机制,合理确定人均筹资水平;三是建立大病统筹和个人门诊账户制度,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合理补偿。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人口医疗保障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一项惠民、利民的工程,是一项与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的制度。因此,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现状的研究,分析当前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探寻完善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6.
自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在为部分农民提供最基本的医疗保障方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进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农民参合积极性还不高;管理体制不健全,尚未适应工作需要;合作医疗基金筹资成本大,补偿标准不尽合理,补偿能力有限;医疗监管难度系数较大;立法滞后,政策不过硬;缺乏合理的人才机制等等。在今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规范与完善,需要从几个方面着手:加强管理机构和管理服务能力建设;扩大筹资渠道,建立长效机制;改善与外部的关系,形成良好的互动局面;尽快建立城乡一体的医疗保障制度和管理制度;强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管,提高管理效率;加快相关立法,确保新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政策的稳定性;加强新农合人力资源建设,重视乡镇卫生院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7.
发展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以南宁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党和政府一直把发展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南宁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尽管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与同为西部省会城市的西安、昆明、成都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这就需要结合地方实际,从运行机制、资金监管、信息化管理、人才建设等软、硬件方面破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和完善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商业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创新,从运行来情况来看,有的公司盈利,而有的公司亏损.保险公司的参与是企业行为,在没有利润的情况下这种行为是无法持久的.笔者从投资的角度利用马科维茨的E-V(均值-方差)模型论证商业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理论上的可行性,并认为商业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风险主要有新农合基金运作风险、管理费用支付风险和道德风险,建立商业医疗保险风险控制体系可以从建立针对农村的专业化管理和销售支持队伍、建立专业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合理分配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的建设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动态地分配基金能保障新农合制度的顺利实施.文中以某市的基金分配情况为例,说明了动态规划在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和制度实施中的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推行以来,随着覆盖面的逐步扩大,其筹资标准逐步提高,保障范围也逐步加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居民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然而,基金管理水平较低、政策宣传不够深入、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较差、相关法律保障不健全等限制了“新农合”制度红利的进一步释放.因此,提高基金管理水平,加强政策宣传力度,着力改善基层医疗机构的条件,及时完善相关立法,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基本医疗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本文从青海省实施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出发,分析了这两项制度在管理机构、资源共享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这两项制度衔接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卫生工作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村卫生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做好农村卫生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维护农民的利益为宗旨,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和完善保障农民看得起病的有效机制;巩固完善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建立保障农民看得好病的医疗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保障农民买上放心药;整顿规范农村医疗市场,保障农民就医安全,整体推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合肥应以底线公平为基本理念,以社会保障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促进、确保经济增长的活力和效率为原则,建立城乡统筹、统一而非人为割裂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建立完善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核心的合肥市社会救助体系,建立覆盖全市城易人口的基本养老和大病统筹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从而基本建成“底线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努力使全市城乡居民享有“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扶、少有所学、住有所居”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4.
目前,由“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构成了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体系的“三张网”.要想实现“城乡医疗社会保障一体化”的目标。每个制度构建本身与制度之间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在调查分析w市医疗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现状、问题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按照“制度全覆盖、筹资多渠道、保障分层次、政策可衔接、管理趋统一”的原则。构建“城乡医疗社会保障一体化”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还在建设过程中,但中国式全民医保体系的大方向已经清晰,以城镇职工、新农合和城镇居民为三大支柱,以城镇医疗救助为辅助,逐步实现医疗保险的全民覆盖。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政府针对农村中看病难和看病贵等问题,实施了一项新的民心工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解决"三农"问题时政府全面有效提高农村医疗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面开展实施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相对性的提出一些对策,希望农民能够在医疗方面得到更多的实惠,也可以使得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在农村更好的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起步于1985年,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以及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多层次社会保险体系建设滞后,社会保险收支存在较大缺口,农村牧区社会保障覆盖面窄,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和保值增值效果不佳,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缺乏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等。应着眼于内蒙古经济发展的现实,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重点解决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因地制宜地推动农村牧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选择合理的筹资方式、有效的投资手段与健全的监管模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农民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但由于我国特殊的政治经济条件,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严重滞后,广大农民一直游离于社会保障网之外。本文从公共财政理论的基本原理出发强调了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需要财政的支撑,然后以合作医疗为主考察了现阶段财政对农村医疗保障的实际水平,最后提出加大财政支持,加快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学习型组织建设是终身教育体系的基础支撑,也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城市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快速发展态势,我国农村基层学习型组织建设的短板现象尤为突出。加快推进农村基层学习型组织建设需要准确把握其新内涵和新功能,理性审视其发展困境,并紧扣新时期“三农”实际和农村居民学习需求,积极争取多方关注、多元参与,精准实施科学合理的创建举措和管理举措,才能有效化解农村基层学习型组织发展迟缓、居民参与率不高等现实难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湖州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财政收入逐年提高,城镇居民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顺利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成效显著,为大力提高统筹城乡医保的水平与层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要进一步发展湖州统筹城乡医保事业必须着力于统筹医疗保障管理制度、医疗卫生资源及医疗保障资金三者的城乡一体化,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在"三纵三横"的整体架构下,分阶段、有计划、按步骤的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