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的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以拿来描写的东西有很多。小朋友们听了这话可能会想:太好了,我们抓到什么就写什么,这下可不用愁写不出作文了。当然啦,这样做是能写出不少的作文,但绝对写不出好作文。所以小朋友们要想写出好的作文,除了平时要多看、多听、多留意身边的人、事、物外,还要多想,多动脑筋,学会从一大堆杂乱的材料中挑选出最符合写作要求的,最能表达自己想法的,最有价值的素材进行加工创作。这次“哈哈校园”里刊登的几篇文章在选材上都是非常棒的。他们描写的话题无论是搞笑的还是严肃的,总之都是有特色的,向我们展示了校园生活…  相似文献   

2.
如何写教学反思这样指导性的文章,搜寻相关的书籍、报刊与网络资料。那实在是多。不过,关于为何写、写什么以及如何写这些问题。又都是需要进一步梳理的。我从2002年起.至今近10年的时间.坚持对自己教学的每一节数学课进行反思.并形成文字记录。下面结合我的实践.谈谈我的想法与做法。  相似文献   

3.
1.化大为小,具体而微。什么都写了,什么都不可能写好、写细。为此我们必须树立“化大为小”的意识,要善于“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这样才会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  相似文献   

4.
正在教学中,我们时常会发现一些小学生在写作业时存在磨蹭、不专心、写字慢等不良习惯,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对此教师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留意观察、对症下药,才能帮助小学生改掉作业时存在的问题。案例一:一名小学生上课写字时,眼睛盯着书本发呆,那支笔在他手里不时转来转去,老半天了,一个字都没写,教师很着急,催了他几次这才不紧不慢  相似文献   

5.
写作教学中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是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写什么的问题,就是首先要让学生有话好说,然后才谈得上如何表达,把话说好的问题。不要说中学生,就是像我们这样长期和语文教学打交道、有一定写作经验的人,真要让我们来写一篇文章,题目很陌生,没有什么真切的感受体会,那也是很难下笔的,即使勉强写出来也不会是一篇好文章。所以写  相似文献   

6.
“又要召开家长会了”。听到领导布置任务,我的心里就打起了鼓:这家长会每个学期都要开,怎么开得有价值呢,怎么开才能有意义呢?我应该动脑筋才对。放学后,我细细回忆开学来学校开展的一些活动,班级里组织的一些竞赛,孩子取得的一些成绩,平时与家长交流时遇到的问题。我为什么不征求一下家长的意思,家长会应该怎么开才好?主意有了,我开始联系家长。先找几个平时在与孩子沟通中存在一些问题的家长:你认为平时家庭教育中有什么困惑吗?你需要老师提供什么帮助吗?小伟的家长实话实说:“老师呀,我们都没有什么文化,孩子学习又不自觉,晚上问他作业…  相似文献   

7.
曲天正 《师道》2009,(2):33-34
在中小学教育科研中,问题即课题,教师们平时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就是所要研究的课题。就实际的状况而言,老师是被问题的海洋所包围,平时老师对学校教育教学的问题发的牢骚议论也是车载斗量,按理说大家有这么多的问题,应该会有“搞不完的课题”的感叹。但为什么在搞研究需要课题的时候,却又找不到一个觉得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甚至想不起有什么问题了,反倒要为找课题、要课题而烦恼呢?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师在每教一篇课文之前都要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课文写什么、怎么写,我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恰当地去解读文本。解读文本,是教学的前期工作。教师能想多远,学生就能走多远;教师把文本解读到什么程度,才有可能引导学生理解到什么程度。  相似文献   

9.
一、留心选好写作题材“选题”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写什么”。可以这样说,一个好的选题是文章成功的一半。近几年来,笔者所接触的许多化学教师在谈到写论文时,所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不知道该写什么,找不出论文的题目。究其原因,平时留心不够,读书太少,未注意积累与沉淀。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处处留心,在实践中发现和捕捉选题;二是要多读书,多做笔记,在学习中领悟和确定选题。1.教学改革与实践是写作题材的重要源泉论文作为一种科研成果,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为实践服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只要我们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中去,…  相似文献   

10.
中点弦问题是解析几何中的重点、热点问题.教师学生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根据问题的条件求直线方程,有时求出后的直线却不存在.学生对此常困惑不解,甚至有些教师也知之不多,言之不清.本文结合平时教学实践,谈点自己的见解与做法,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细心很重要     
在理科的学习中,我认为细心是很重要的.不光考试的时候要细心,在平时点点滴滴的学习中也要做到细心,这样才能留意到很多别人不注意的细节.记得班主任魏老师常常这样说起她的孩子,她在家时常让孩子做家务活。说这样能使粗心的孩子变得细心起来.比如说.在拖地的时候,她会要求孩子把每个角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孩子经常留意  相似文献   

12.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大家都知道要写好文章多读、多写、多修改是最佳的途径。但多读什么,怎么读;多写什么,怎么写;多修改什么,怎么修改,对这些问题却没有明确的要求,结果许多学生照着做了却事倍功半,失去了学习作文的兴趣。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试对这些问题作一肤浅的探析。  相似文献   

13.
中学作文教学长期侧重于传授作文知识,讲作文技巧。对写作方法、写作技巧作一些相机点拨,是完全必要的,但如果喋喋不休大谈作法,而不注重开启生活、情感这一源泉,那就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因为对大部分高中生来说,首先要解决写什么,然后才会想到怎样写,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相当部分的  相似文献   

14.
阵琰 《文学教育(上)》2008,(14):112-112
中学作文教学长期侧重于传授作文知识,讲作文技巧。对写作方法、写作技巧作一些相机点拨,是完全必要的,但如果喋喋不休大谈作法,而不注重开启生活、情感这一源泉,那就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因为对大部分高中生来说,首先要解决写什么,然后才会想到怎样写,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相当部分的学生对写作技巧或是无暇顾及,或是根本没有体会。如果学生连文章都写不出来,那些技巧之类岂不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吗?  相似文献   

15.
施雨 《家教指南》2006,(9):63-64
作为不太懂事的小孩子.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或许会有这样那样的毛病.甚至可能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有些父母在发现孩子有了不良行为之后.特别容易责备、怒骂孩子.这样的做法都是对孩子的无情惩罚。我认为这种做法不是上佳的、明智的选择。作为家长.首先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包括语言的选择、环境的事都很重要。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首先不要伤害孩子.应该针对事情而非孩子的本身。  相似文献   

16.
语文不是一个有着严密知识体系的学科,语文知识的教学可多可少,丰俭由人。尽管有人对语文知识做过“树型图”之类的总结梳理,书店中也不乏砖头一般厚重的语文知识手册。而事实上,这些知识到底对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多大作用?一位同学说自己“语基并不扎实,字音常常读不准,甚至常常会写错别字,写一篇文章,最后总有几个字要查查字典才能确定。如果让我参加‘汉字听写大会’,一两圈下来定会被淘汰”,这些当然不是什么光荣的事,但就是这样一个学生却成了北京市语文学科状元,她凭借的是什么呢?为此,这位同学感谢自己的爸爸:“永远不会忘记父亲为我完成了小学所有超出实际需要的抄写词语的作业,而让我在他抄写时去读我想读的书、永远不会忘记我第一次为书中的人物命运泪流满面、第一次为书中的幸福欢乐欣喜若狂……”也许不是每个父亲都能这样大胆,也不是每个学生都以读书为最钟爱的游戏,但是,值得语文人反思的是,从小学到中学,我们似乎有上不完的语文课,时间都用来做什么了?某个字写错了、某个词解释得不很恰当、某个作家作品记不住名字,这对一个学生的一生有多大的妨害呢?一方面,我们决不拿着问题当优点,混淆是非;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警惕将问题放大以遮盖或忽视更大的问题。语文基础知识在一个人的语文素养中到底占多大比重?“地毯式”的知识教学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有多大的意义?同样,作为考试命题,引导师生多做一些什么事情对考生的终身更有价值呢?  相似文献   

17.
程仲 《内蒙古教育》2003,(12):24-25
1.要明确“教学目标”。面对新课程实验教材,我们通过研读会发现每篇课文都有诸多精妙之处,值得启发学生学习的内容很多,但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每教学一篇课文都面面俱到。“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这个例子的最精妙之处是什么,或者从学生实际来看,要克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这个例子最值得借鉴的地方是什么,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做到心中有数。  相似文献   

18.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要写好作文,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是关键。在平时的作文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一旦有了写作的兴趣,就能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和良好的习作心境。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切感人,精彩纷呈。因此,在作文教学中,笔者除了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生活体验,还特别注重对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郑青岳 《物理教师》2015,36(2):65-68
什么叫做研究?通俗地说,所谓研究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探求问答的过程.与科学研究一样,问题既是教学研究的起点,也为教学研究确定了目标.作为一个研究者,需要有一定程度的强迫症,强迫自己提出问题,头脑里平时要放几个问题,还要把问题记下来,把关于问题的点滴想法写出来.这样,人的大脑就会处于潜伏的状态,随时准备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就能对与问题相关的现  相似文献   

20.
每次作文阅卷,总会发现同一个问题:有数量相当可观的文章,语言平淡直白,或哕嗦空洞,或晦涩难懂。提高学生作文的语言表达能力,似乎成了作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从根本上讲,这需要平时大量的阅读、揣摩和语言积累,更需平时的反复练笔,这都是老生常谈。但平时应阅读些什么,揣摩些什么,积累些什么,又要练习些什么,才会使文章的语言表现力获得迅速提升呢?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指导点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