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郭军 《记者摇篮》2006,(7):30-3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民是一种福音.对农村是重大变革,对农业是发展机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三农”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新闻媒体应努力营造涉农新闻的宣传强势。加强提高农民素质的宣传,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良好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2.
岑淮成 《视听纵横》2006,(6):103-104
随着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全社会把“三农”工作摆上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近年来,党中央又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面对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积极探索办好对农节目的新路子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一、对农报道要关注农民所关注的问题对农节目,顾名思义,主要的受众是以农民为主。当前,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党中央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激发了广大农民劳动致富和改善生活条件的积极性,他们渴望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的现状。因此,他们需要得到各种帮助,包括了解党和国家对发展农业生产的方针政策,掌…  相似文献   

3.
魏世泰 《新闻前哨》2004,(10):39-40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历来是党和政府最关切的问题,也是引发国内外媒体高度关注的热点之一。但是,放眼传媒界,不难发现一个尴尬的现实:以服务“三农”为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巩固和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建立健全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近年来,全国各地新农村建设掀起高潮,并稳步推进,媒体宣传的内容和方式也是各出新招,呈现了不少新农村建设崭新而动人的场景,有的媒体记者甚至驻村采访,获取第一手素材。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以来, 新农村建设已成为各类媒体关注的焦点和宣传的重点、热点。与此同时,面向农业、农村、农民的报纸 (以下简称“三农”报纸)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代图书馆》2006,(2):78-78
近年来,“三农”问题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前所未有的重视。今年开始启动的“十一五”规划更是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放在了非常突出的地位,一时间,“三农”话题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各行各业都在为如何更好地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想点子,做实事。这其中,出版工作肩负着以出版更多的好书普及农业科学技术、丰富农村读的精神化生活、全面提高农民素质等重任。令人欣慰的是,全国众多的出版机构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以主动出击的姿态,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将一批又一批农民“看得懂、买得起、用得上”的读物送到了农民手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相似文献   

7.
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草案》。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三农”问题再次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有80%的人口在农村。从我国的经济结构、人口分布、社会稳定、环境保护、科技发展等方面来考虑,农村、农业、农民都在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邓小平曾经指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江泽民进而指出:“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毋庸置疑,“农富则民富、国富,农康则民康、国康”,这应当是立足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做出的一个重大判断。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国,农民问题及其与之相关的农业、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中心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包括农村文化建设等问题。而在农村文化建设中,档案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创新档案事业发展模式,更好地服务于“三农”。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推动新农村档案文化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适应大力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新形势的需要,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档案局结合本地实际,在开展新农村档案建设和促进农村档案文化事业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其经验有着一定的和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1月21日正式公布,明确指出“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这是2004年以来中国连续第三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解决“三农”问题成为党和  相似文献   

10.
李尚河 《中国档案》2006,(11):12-13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1号文件精神,和党中央作出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策,2004-2006年,国家档案局连续三年召开了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专题会议,积极促进档案工作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作出新的贡献,并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国各地、各级档案部门主动围绕政府在农村的中心工作,不断拓展和深化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努力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潮,正一浪高过一浪。通过在涉及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项工作中建立健全档案工作,建立农村档案信息服务中心,开通步农档案服务“直通车”、“大蓬车”或“绿色通道”设立服务“三农”的档案开放日,举办农业农村档案业务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宣传贯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农村各项工作的组织化程度和农民的组织化意识的普遍提高,使档案工作切实为新农村建设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在此,我们编辑了一组文章,为各地档案部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作一推介与宣传。[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构建农村信息化人才队伍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宗煜  时新荣 《新闻界》2006,(5):105-10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息化不仅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生活不断提高的重要途径。而人才问题,是解决农村信息化问题的重中之重。一、我国农村信息  相似文献   

12.
党中央作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也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和彻底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的重要途径。在当今这样一个媒体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大众传媒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影响几乎无孔不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伟大的历史任务面前,新闻媒体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起到宣传、监督作用,成为信息沟通的桥梁和提高农民素质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手段。但是,虽各家有各家的妙招,也形成了“铺天盖地”、“浓墨重彩”的舆论氛围,可不足之处仍然显而易见,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张魁  陈欣 《新闻世界》2013,(2):22-2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十八大"报告又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在建设"美丽中国"、"新农村"的美好蓝图下,媒体如何创新农村题材报道,更好地反映农村之变、农民生活之新?媒体如何积极地投入到农村经济、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用媒体的力量支持和推动新农村建设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三农"类报纸的困境与发展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昌清 《新闻知识》2006,(11):53-5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加以推进。①可以说,在“二十字”的发展要求中,大力发展面向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类媒体是其中应有之义。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宏大的时代背景下,当前正处于发展困境中的“三农”类报纸应该说是又一次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果然,2006年8月4日召开的“第三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上,新闻出版总署通报了《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2010)》的主要思路,提出“十一五…  相似文献   

15.
刘宏奇 《传媒观察》2005,(10):33-34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农村、农业问题一直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和研究的重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中国农业和农村无处不在进行着脱胎换骨的历史性跨越,农业的区域布局、农民的生产生存方式、农民所面临的市场等都不断在变,热点、难点、亮点、焦点,相互交织,改进“三农”报道,更好地服务“三农”是摆在新闻媒体面前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6.
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神州大地上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就档案部门而言,也是全面促进“三农”档案工作发展的一个难得的机遇。档案工作如何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将新农村建设中形成的档案资料齐全完整地收集保存,充分发挥农业、农村档案的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全面的档案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档案界同仁就如何搞好“三农”档案工作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有的主张重点放在加强对农业、农村、农民档案的收集整理;…  相似文献   

17.
对农节目的生存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翀 《视听界》2004,(3):16-17
今年,一号文件如春风般吹遍大江南北,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中国的农民看到了希望,感受到温暖,但同时他们也在追问,一项项利民政策如何变成他们口袋里的现金。的确,农民的担心是有根据的,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整个社会对“三农”的关注还很不够,就媒体来说,近年来对农节目大大减少。以江苏省为例,新华日报社主办的对农报纸《致富报》停办,江苏电视台的对农节目《乡间彩虹》停办,江苏三大主流媒体中只有江苏电台的《农村节目》硕果仅存。这样的现象在全国都很普遍,对农节目被大大削弱甚至取消,充分地说明了现阶段媒体对“三农”问题的态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作为一个企业来运作,作为  相似文献   

18.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稳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做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是各级档案部门服务“三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将“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宣传。 当前乃至“十一五”期间,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农村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另一方面,我国农村发展和改革已进入了新的阶段,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各方面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这样才能较好地解决农村的落后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可以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二十个字,内容丰富,涵义深刻,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三农”问题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关注和着力解决的难点、重点。党的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出台,一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正在全面展开,中国农村正在创造着一段新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地市报作为地方主流媒体,应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用媒体的力量支持和推动新农村建设,成为提供新农村建设理念和思路的源泉,政策和决策的传播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