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是中国化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中国化处在剧烈转变的过程中。过时的旧传统已经衰退了,新时代的化正在形成中。今日的大学生是未来化发展的中坚力量,必须对化的转变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中国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由闭关自守局面转为对外开放局面,这是中国近现代以来最重大的两次转变。如果从全球化的视域中进行考察,可以看出全球化浪潮对这两次转变的影响非常大.全球化潮流是使中国发生这两次转变的深远背景。  相似文献   

3.
中国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由闭关自守局面转为对外开放局面是中国近现代以来最重大的两次转变。如果从全球化的视域中进行考察,可以看出全球化浪潮对这两次转变的影响非常大。全球化潮流是使中国发生这两次转变的深远背景。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化语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审美活动已经远远超出纯艺术/学的范围渗透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本分析了20世纪以来艺美学学科的两次重要转型,尤其是90年代以来新的语境下艺关学研究的出路在于正视审美泛化的现实,关注日常生活中新出现的化现象,及时调整、拓宽自己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入世是21世纪中国社会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转折点,是继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第二次改革开放的开端,这是一次深记得的、全面的,持续的经济与社会的变革。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必然会引起教育做出相应的反应,而成人高等教育是WTO成员国教育开放的主要领域,所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国学与基督教化》将20世纪中国学与基督教学的关系问题,整合成关于20世纪中国学内部的基督教化的意义追问,揭示了20世纪中国学意义的复杂性与真实性。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转型,是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转型。这次转型,不仅是一场高水平的政治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它不仅唤醒了中国人民的参政意识,使中国人民的组织意识渐趋政党化、中国国民的社会意识逐渐理性化,而且使中国民众的社会生活方式逐渐从传统走向现代,基本上完成了中国社会革命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开启了中国现代社会意识之门,实现了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完整转变。  相似文献   

8.
值得凭吊的墓地——透视五十年代“苏联文学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学在中国的传播在20世纪50年代达到高潮有其深刻的社会心理和化原因苏联学在中国流行的原动力是学理念的差异和互补,意识形态的相同或相近只是外部形态。  相似文献   

9.
早在20世纪初,中国第一家旅行社——中国旅行社就开始致力于自身的企业化建设。服务社会的理念、以人为本的价值观、鲜明的创新意识和强烈的团队精神是其企业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正是依凭这独特的企业化,中国旅行社独占中国现代旅游业鳌头30年,并逐渐跻身于世界大旅行社之列。以中国旅行社为代表的中国早期旅游企业的企业化建设不仅对现今的旅行社业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也引发人们对企业化建设究竟开始于何时这一重要问题进行再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修辞学研究之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化修辞学产生的原因是基于对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反思和20世纪80 年代的化热、化语言学热潮。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修辞学会、江苏修辞学会、《修辞学习》等重视化与修辞关系的研究。对中国化修辞学研究之展望是:进一步探索中国化修辞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从更深更广的化层面观察汉语修辞现象,进一步继承古代修辞学的优良传统,探讨化修辞学的方法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中国文化变迁和教育变革的历史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是中国化变迁和教育变革的重要时期,在这近一个世纪的历史过程中,中国化和教育大体经历了三次重心的转移,从新民主主义革命“主权主导期”的化教育范式,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化教育范式,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化教育范式,其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如何对待传统化;二是如何对待外来化;三是如何实现传统化,现实化和外来化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中国儿童文学经历了基础性的艺术话语变迁,在这一过程中,商业文化话语的影响不容忽视。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城市生活题材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童年形象塑造越来越显示出商业文化精神的影响,它主要表现在儿童文学中童年形象的"日常化"、"肉身化"和"成人化"趋向。这类童年形象是对于传统儿童文学童年美学的一次积极和意义重大的解放,但它还有待于转化为对当代社会童年命运的更为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科技的重大发展,迫使人类在时间意识和空间意识上发生了根本变化,加上20世纪人类生活的苦难历程,使得人类精神不得不发生空前的大变革。在此基础上,西方和东方的文化自觉使全球文化的多元共存成为可能。在世界新文化的重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将可能为人类社会作出特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中叶以后,清代社会发生了重大变迁。其直接原因是这一时期清政府内部发生的一系列变革。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或主动或被动地推行了三次变革,即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这三次变革首尾相衔,代表了晚清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三个不同阶段。笔者认为戊戌变法受洋务运动的影响甚大,因此从这一角度来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更好地认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5.
国内政治文化研究方法的几个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中国政治化研究方法发生了转变,主要表现在从对西方政治化研究成果的译介转向对中国政治化、西方政治化及其比较研究、从关注传统因素的分析转向重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从偏重宏观解释的研究转向宏观与微观的互动、从相对稳定的静态解释转向静态与动态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国学术界没有产生世界级的思想大师,这与中国学术界流行的指导思想和学术风气有关。其一是“思想抄袭”普遍而不以之为耻。自五四以降,中国学术界就一直处于西方学术的霸权话语统治之下,在西方发达和强大的面前,中国学才失去了应有的自信,唯西方学术的马头是瞻,变相抄袭西方的思想。其二是否定传统的化虚无主义盛行而不以之为失。有这两个原因,就足以导致20世纪的中国学术界不可能出现世界级的思想创造,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学术界在20世纪的一大遗憾。经济的发展与学术的发展之间并无直接的因果关系,经济落后的国家照样可以出思想大师,关键的问题是消除对某种外在化的崇拜,树立起内在的自信心,形成一种创造性思维的环境,这便是20世纪中国学术界的遗憾带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从比较化视野观照20世纪中国学“创生”的多元化或化磨合的背景,可以领略到上一世纪中国作家渴望创造新型化的激情岁月和精神风貌-“永远的化创造精神”,这是他们留下的最值得我们珍视的精神化遗产,也是我们对新世纪中国学充满期待的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18.
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几十次仿古航行或漂流探险活动,其中,有八次与中国相关,此类活动具有重大的化学术意义和旅游开发价值,倍受各界人士的关注,中国的沿河沿海城市或地区完全可以进行这种仿古航行旅游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9.
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美国,自20世纪50、6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各方面的变化,基础教育发生了几次重大的改革,正是由于基础教育改革的推动,教师教育也相应地进行了改革。其中有两次重大的教育改革,即能力主义的基础教育改革和标准评价运动的基础教育改革,教师教育也由“能力本位”转变到“标准本位’模式。本主要通过比较这两种教师教育模式,揭示美国教师教育的变革。  相似文献   

20.
中国儿童诗发展已有80余年历史,20世纪上半时期是中国儿童诗的发生期和成长期,20世纪的50年代和60年代初中期是它的第一次繁荣期,新时期以来儿童诗迎来了它的第二次繁荣;尽管儿童诗涌现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和作品,但它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被文学界遮蔽,得不到社会的足够重视;二是儿童诗发展处于不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