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由闭关自守局面转为对外开放局面是中国近现代以来最重大的两次转变。如果从全球化的视域中进行考察,可以看出全球化浪潮对这两次转变的影响非常大。全球化潮流是使中国发生这两次转变的深远背景。  相似文献   

2.
风险社会是一个多学科共同研究的课题,它是指人类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变时所伴随的一种社会状态.全球化时代风险社会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它既是全球化条件下现代性的当代后果,又是全球化条件下传统发展观的必然产物,也是全球化条件下网络化的应有结果.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成为风险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学课本中是这样表述的:“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可以说这是对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高度概括。然而,如果我们仅仅拘泥于课本的表述,就无法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关于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我觉得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把握。  相似文献   

4.
追踪20世纪中国历史,中国化发生过两次重大转变:第一次是五四新化运动;第二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新中国的建立。之所以认定20世纪中国化发生两次而不是三次重大转变,是因为这种转变与中国整个社会政治制度的变革、社会思想化资源的重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5.
辽宋夏金时期是中国历史进程由汉族政权主导向北方民族政权主导转变的过渡时期。赵宋王朝的建立者采取重文轻武的政治措施,结束了唐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割据武人专权的局面,其后处于与北方民族政权长期对峙争战的状态之中。联系这一由不同因素交叠构成的时空背景,对赵宋王朝的综合实力应得出肯定的估价。  相似文献   

6.
近代史上。中国人民曾面临两次历史性的选择,这两次选择,决定了中国的命运。决定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1840年,中国由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步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国的社会性质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是旧中国的基本国情。其间百余年,旧中国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人类自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后工业社会,经历两次脱域化过程。这两次脱域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作用社会的直观表现。后工业社会治理模式不同于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张康之教授基于对全球化、后工业化时代背景的分析,提出后工业社会的社会治理乃至行动模式是建设合作社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深刻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进程,在这一过程中,各国经济都在走向开放,走向市场化,世界经济趋向于一定程度的一体化,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大大提高。随着这一过程的加深,它给各国经济和社会将带来无法估量的影响。如何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在经济全球化中实现共赢,是中国经济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转型最深层次的涵义是观念尤其是价值观念的转变,在价值观念的转变中,价值本位和价值归缩的转变又具有根本和决定性意义。价值本位由地位和特权本位向经济利益本位转变,价值归缩由抽象的群体向注重现实的个体转变,这是当今中国社会价值观念转变的两大基本特征,正确认识和把握这种转变的特质内涵,是正确认知和把握当今一切社会现象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给世界的经济和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全球化过程中,各国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也是不对称的.西方发达国家成了最大的受益者,而发展中国家往往成为全球化负面效应的承受者,从而加剧了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以至造成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和政局的不稳定和动荡.  相似文献   

12.
苏州商会作为商办的民间社团,在民国初期的一系列发展,可以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民间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演变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其具体表现,不仅仅是苏州商会能够在辛亥革命后政体变更的新形势下,与时俱进地采取新的应对举措和发展措施,从而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而且还不断完善自身的选举制度,使商会的选举与以往相比较更具有广泛性和民主性。此外,苏州商会还积极成立商事公断处等新的机构,在受理商事纠纷方面发挥了更为突出的作用,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在“五四运动”等反帝爱国运动中苏州商会的态度更加积极,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也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引发了人们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全球化、信息化也使得食品安全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它不仅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还关系着社会秩序的稳定,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重要相关。文章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以社会控制为切入点,将食品安全问题置于中国社会转型和全球信息社会背景之下进行考察,以期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新的宏伟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本文从具体的数据出发,表明我国已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上实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并从四个方面说明了目前总体达到的小康水平只是低水平的小康生活,还须通过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完全实现这一宏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社会正在发生转型性变化,这些变化主要包括市场经济与全球化的崛起、电脑的普及以及信息化的浪潮和后现代思维的冲击。社会的转型迫使学校教育作出回应,以保证学校的毕业生不被社会拒绝。  相似文献   

16.
人力即国力,是提升国家竞争力之基石,而高等教育的发展更与人才培育息息相关。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以及全球化趋势的影响,如何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全发展,乃成为各国关切的重要课题。由于社会变迁已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当前在多数国家普遍重视高等教育之际,有必要反思高等教育在社会变迁中的定位。全文重点探讨了变迁社会中,高等教育学校经营管理所面临的挑战与前瞻。首先分析社会变迁对高等教育之影响,其次探讨社会变迁对高等教育学校经营所产生之挑战,最后提出高等教育面对挑战之前瞻作为。  相似文献   

17.
公民教育对于我国来说属于非本源性事物,其发展始终受到外源性因素的影响。考察中国公民教育之流变,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观念对于中国公民教育变革之深刻影响。这些观念大致可以概括为个人本位的公民教育观—国家本位的公民教育观—多元化的公民教育观三个阶段。从观念史的视角研究中国公民教育,可为我国当前建设中的公民社会提供理念支持。  相似文献   

18.
浅谈风险     
刘群 《唐山学院学报》2007,20(5):67-69,7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和信息化程度的快速提高,世界正在进入一个不同于传统社会的风险社会之中,社会突发性危机的不确定性、不可预见性和迅速扩散性都在日益增强。在发达的现代社会中,财富的社会生产系统地伴随着风险的社会生产;工业社会的财富分配逻辑也向晚期现代性的风险社会的风险分配逻辑转变。  相似文献   

19.
One of the tasks facing Japa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o implement a continuum of effective educational programs in order to properly respond to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Effective university educational programs are needed to construct a new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for nurturing transferable learning skills and cultivating hope for the future among our youth. First, the present tasks of Japan’s just and caring society in an age of globalization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the changing mission and role of our higher education. Second, the nature of liberal knowledge required in an age of uncertainty and polarization is examined with regard to the changing roles of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education and the drifting lifestyle of the Japanese. Third, the role of the generative and transferable type of knowledge and skills is explored with specific reference to John Dewey’s theory of reflective inquiry in precarious situations. The need for cultivating the mindset of “collaborative inquiry” is also emphasized for the education of hope among our youth.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propose that the search for the generative and transferable type of learning and inquiry in higher education will lay a foundation for preparing our youth for the challenges of the knowledge society and participa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type of just and caring community in our country.  相似文献   

20.
考察一个布依族村寨流传较为久远的神话传说,以展示其传承、消减的历程与影响因素。认为神话和传说的产生、变迁、记忆与失忆印证了人类文明史发展所必然经历的阶段、过程,反映了在时代巨变背景下人类个体与社会心理、价值观念与理性状态所发生的巨大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