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孩子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孩子的成长决定着国家未来的发展,所以对于孩子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孩子最经常待的地方是学校和家庭,一定不能把这两个地方分离,这样老师和家长都不能及时了解到孩子的真实情况,孩子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所以一定要把这两个地方联系起来。本文就来讨论一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园合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冬季供暖是北方的一项大事,采用什么样的供暖方式也涉及到用户及供暖公司等多方面利益,同时对能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就集中供暖和发户供暖两种主要供暖方式的利弊进行了分析,并对分户供暖的改造和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计量暖气热量消耗的计量仪器,给出了硬件设计、软件实现及热量采集与计算方法。使用本计量仪对解决我国北方地区集中供暖中供需矛盾,使冬季供暖的热力真正成为商品提供了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4.
若兰 《科学启蒙》2023,(2):26-27
<正>在低温潮湿、寒风刺骨的冬日里,南方人最羡慕北方人的就是室内的暖气了。试想一下,南方的同学在室内穿着羽绒服,而北方的同学却伴着窗外的飞雪穿着短袖吃着冰棒呢。暖气在寒冷的冬天开辟出了一方温暖天地,让室内的人们能够摆脱臃肿的冬衣和不便利的取暖炉,惬意自如地度过冬天。其实,我们所说的暖气就是一种集中供暖的形式。那么,集中供暖为什么没有推广到全国?它又是怎样工作的呢?让我们来一起认识这位“暖身”的寒冬好伙伴吧!  相似文献   

5.
嵇珺  巷子 《家庭教育》2006,(9X):28-29
教育评析 作为教育我很理解孩子的心声,也更能理解家长的一片苦心,但是我们要知道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才是最有效的,我们应该先让孩子快乐起来,然后再给出可行的目标。教育应该是快乐的,当一个孩子处于不快乐的情绪中时,他的智力和潜能就会大大降低。一旦他们发生兴趣,就是教育的好时机。  相似文献   

6.
一、探究实验中培养倾听习惯 1.实验材料的呈现和安排。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就是实验,而孩子的天性总喜欢摸摸弄弄实验材料,这样就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在实验前先尽量不要把实验材料发给学生,这样他们才会集中精神倾听老师的话。实验结束后先把实验材料收起来。然后再让学生来汇报,这样学生才会定下心来倾听同学的发言。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形成自律意识,会让他们终身受益。对小学生进行自律教育不能是单方面的,学校和家庭都应该参与到对学生自律的培养当中来。 在家里,家长要关心孩子的成长,不能因为孩子是独生子、“小皇帝”,就过分溺爱任其随心所欲,要多给孩子提供实践自律的机会,鼓  相似文献   

8.
去年,我市在中学开展“市三好学生”评选,先由各班投票,再由学校评审,最后报市教育局确定。我在班上很认真地向同学们介绍了“市三好学生”的几个标准,让他们进行无记名投票。他们都很兴奋地议论着,其中小豪同学的呼声最高。他是一个品学兼优、多才多艺、热情大方的孩子,在班上很受欢迎。我挥挥手,示意孩子们安静下来:“我们很多同学都很优秀,但名额只有一个。所以希望每位同学慎重考虑,把票投给合乎标准的同学,要公平公正,不能拉票,不能起哄。”同学们纷纷点头,一改刚才嘻嘻哈哈的表情,严肃地写选票。  相似文献   

9.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学生发挥自己潜能的地方。教师的责任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发挥出自己的创造潜力,让他们表现出独特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有些学生天生聪明,但有些学生可能在学习上没有那么幸运。作为教师不能心急,要在课堂上多给这些孩子一点勇气和信心。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谦虚,然而过分谦虚也容易走向自卑的极端,导致孩子缺乏自信心。缺乏自信的孩子,就好比精神上得了"软骨病",尚未过河心先慌,尚未爬山腿先软。电影《麻  相似文献   

10.
《父母必读》2014,(1):40-41
正不想让孩子长成小胖墩儿,也不想让他早早就被慢性疾病所困扰,从现在开始,把他从电视机前、iPad前拉起来吧,到户外去,做做运动!现在的孩子同他们的前辈相比,每天的活动量要少得多,而体重超重则要多得多。可能很多人对于这样的生活方式已经习惯了,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但看看下面的数据,你就会发现问题的严重性了。  相似文献   

11.
<正>对于孩子来说,课外阅读的积累是促使他们学习进步,扩大知识面,取得事业巨大成就的重要途径。要想孩子灵活地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在用的时候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就应该养成随时积累的习惯。一、卡片积累让孩子到资料室、图书馆的时候,包里、口袋里,装上卡片。每当看到稍有价值的资料,随时记下来。一段时间以后,可以把这些卡片分门别类地集中在一起,归到卡片盒子中。同一类的资料分属一起,做个指引卡  相似文献   

12.
你的孩子有能力处理紧急事故吗?你的儿女知道避开危险吗?只告诉孩子要提防陌生人,遇到火警不要惊慌失措是不够的。你一定要清楚明确地告诉他们,碰到危险情况时该要做些什么和不应该做些什么。你教他们些固然重要,但你跟他们说话时的态度也是个关键。你应解释得多么深入,当然要看你儿女的年龄,但是不管年龄大小,以下的原则都能适用:·说话的语言一定要肯定,不能吓怕他们。·假设一个你的孩子可能会遇到的情况,讲给他听,问他应该怎么办。说错了不要让他感到难为情,但是一定要帮助他们明了错误行动可能招致的不良后果。把你们的一问一答当成游…  相似文献   

13.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教师,就一定要懂得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培养造就高素质、品质优良的学生。
  每个学生的思维、行为方式的形成,都受特定的家庭背景、教育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所以培养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强制也不能误导。我们不能使孩子对未来的事情产生负面的预测,而要用正面的、美好的情感引导他们。比如,为了让学生喜欢学习、主动学习,我们就应该让他们喜欢学习,发现学习对他们自身的无比重要,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而不是强制他考一百分,逼迫他做好学生。  相似文献   

14.
[习作要求]3月5日是学习雷锋日。这一天,你一定有特别难忘的经历!你想不想把自己的经历写得更具体、更形象呢?那就赶快拿出你的自信,亮出你的“绝活”,只要你认为“我可以”,你就一定能成功!有人说,写作文要先有材料,要先“丰富”生活,“创造”机会。可现在的孩子每天生活两点一线,枯燥乏味,他们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可写,更谈不上具体形象了。对此,我们首先要引导孩[金指点拨]子热爱生活,做主动感悟生活的“有心人”。让孩子写亲身经历的事时,要鼓励孩子说真话,说自己要说的话,说自己想说的话。其次,不能让孩子的习作失去童心和童趣。对孩子的…  相似文献   

15.
对家庭和学校的关系,我认为家长和学校应该是合作伙伴,是孩子奔跑的两轮、是孩子飞翔的两翼,两者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缺一不可。和谐高效的家校共育,就是充分发挥好家庭和学校的作用,让两者形成合力,共同把孩子培育好。但是,在实施家校共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家长和学校之间还是要有一定的责任边界。  相似文献   

16.
<正>每个孩子都有差异,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就应该把特殊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来对待,让他们有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在情感方面,爱生是教师之本,教师的爱是架设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梁,是学生敞开心扉的金钥匙。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更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对他们付出更多的爱,并且积极做好家长方面的工作,给孩子创造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使他们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增强信心与克服困难的勇  相似文献   

17.
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要让孩子从小懂得用眼卫生。用眼卫生不仅仅是保持眼睛的干净,更重要的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在生活中有些事项一定要注意。比如,如何对待孩子看电视的问题呢?孩子看电视时间不能过长是肯定的。电视是现代社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但是对于儿童,控制得不好,好事就可能变成坏事。家长不要把电视当成哄孩子的工具。如果为了不让孩子捣乱,把孩子往电视机前一放,只顾忙自己的事情,长此以往就很容易造成孩子的视力问题。此外,还应该注意以下问题:1.看电视的距离应该大于电视机对角线的5倍。2.看书要掌握…  相似文献   

18.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而学校离不开课堂。应该给予孩子们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他们什么样的生活?一直以来,我在教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反思,无数次的实践让我明白:教学就是用智慧去点亮一盏盏灯,让每一堂课都亮起来,让学生们愉快地获得  相似文献   

19.
我工作的学校是京城比较有名的寄宿制学校。新学期开始要在四年级开设一门新的学科——社会。如何让学生了解社会这门学科呢?如何让孩子从自己的角度去观察了解社会呢?如何让他们喜爱上我的课呢?我真是绞尽脑汁。每个孩子都有家,都有父母,何不先从了解自己的父母、家庭入手呢!对,第一节课就从介绍我的家庭开始。我改变了学生原有的座位方式,全班围成一个大圆圈围坐在一起,先让学生相互介绍自己的家庭,再在全班击鼓传花。花传到谁手中谁就有发言权。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我又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让他们相互介绍自己的…  相似文献   

20.
教育孩子,是一件愉快的,关系重大而又复杂的事情。在苏联,许多家长严肃认真地履行着教育孩子的义务。他们知道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总是寻找富有成效的办法来影响孩子的成长。但也有为数不少的家长在小孩进入幼儿园或学校后就万事大吉了。他们把教育孩子和照顾孩子的大部分责任都推给了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