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的题画诗,可以说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种极其特殊的美学现象.题画诗是绘画章法的一部分,它通过书法表现到绘画中,使诗、书、画三者巧妙结合,构成了中国画的艺术特色,使人在读诗看画、看画赏诗之中享受艺术美.而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揭傒斯则是我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位题画诗作家,他的题画诗意义深远,所表现的“幽人高卧”的山水意境、咏物咏怀的人生理想和诗画融合的审美追求堪称艺术典范.  相似文献   

2.
"海派绘画"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中的重要现象,它是在上海独特的地域环境中,在多元的移民文化与快速发展的商业经济以及西方文化的侵袭等条件下所形成的.海派绘画有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并对传统文人画有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绘画题材的大众化、世俗化以及设色上的雅俗共赏.海派绘画对后世的中国画影响很大,它在中国画的传统与现代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成为现代中国画的起点.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绘画史上,元代绘画占有一个很特殊很重要的地位。它一反南宋那种客观写实的画风,继承发展了北宋苏轼等人为代表的文人画的趣味与理想,打起了“尚意”“尚韵”的大旗,给后世面坛以巨大影响。这其间,《画鉴》一书的作者汤垕,可以说起了承前启后、推波助澜的作用。可惜,我们的一些画论史在谈元代画论时,往往对汤垕略而不提,重视不  相似文献   

4.
在为中国儿童画的进步与发展欣喜之余,不禁想起中学生的绘画现状。本人担任的是一所中学的美术课,每当布置一个绘画题材的时候,学生总是问怎么画,或是说不会画,即使偶尔有个别学生画了,内容也是苍白无力,连儿童都不如。  相似文献   

5.
渔父词是中国历代文人隐遮思想的重要栽体。元代文人在那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中,隐选避世的吟唱之声同前代相比显得异常高亢、嘹亮,彰显了元词鲜明的时代特色。究其因,既有中国隐选文化传统的历史积淀、传承之内在因素。又有元代独特社会现实催发之外在因素。同时,渔父词促进了元代以“渔父”为题材的散曲、绘画等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大雁,是中国传统绘画题材,在唐代就已经入画了,历代的文人、画家都留下了许多表现大雁飞、鸣、食、憩的作品。《宣和画谱花鸟叙论》曰:“故花之于牡丹芍药,禽之于鸾凤孔翠,必使之富贵,而松竹梅菊、鸥鹭雁鹜,必见之幽闲。”在中国美术史上,有许多名家画过此类题材:东晋顾恺之画过《凫雁水鸟图》、五代黄筌画过《霜林鸣雁》、宋代赵宗汉画过《水荭芦雁》、崔白画过《雪芦双雁》等。到了元、明两代,芦雁由工笔转为水墨小写意,元代王渊,明代林良、吕纪等均有画雁之作。清代产生了一位以画雁名世的杰出画家--“扬州八怪”之一边寿民,被人们称为“边芦雁”。本文介绍的明代汪肇的《芦雁图》,是典型的以雁为题材的佳作,体现出一种文人派画风和笔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画的改革主要来自其自身的压力.东学西渐的深入,使中国画的创作转为国际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中国绘画能够更直接地为社会服务,直接地表现人的生存状态.中国画家选择了写实绘画形式,使中国画避免了因中西结合所产生的浮躁的新文人画结局.  相似文献   

8.
元代山水画是继宋代之后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又一高峰,尤其是“元四家”中的倪赞,不论是在山水画的章法、笔墨技巧上,还是他提出的“写胸中逸气”,“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对中国人画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倪赞在其自身的绘画创作上始终与其高洁的紧紧关联,是中国画史上“画品如人品”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墓室壁画作为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 ,在蒙古族绘画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墓室壁画不仅为我们进行传世绘画的研究和了解元代世俗绘画的全貌提供了重要的实物 ,而且 ,也有助于通过壁画题材内容 ,画面人物服饰 ,壁画装饰色彩等具体方面的研究来全面了解蒙古族服饰文化的历史演变 ,以及蒙古族古代美术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各民族艺术中,中国画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内涵备受关注,特别是在题材的选择上和对绘画内在精神的表达方面所展现出的中国人对美和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让中国画更加温暖感人。这种能够撼动人心的朴素特质来源于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农耕生活中所积累的生活智慧,来源于中国人对幸运、美满等人类共同追求的“吉祥”的独特理解。源远流长的吉祥文化在中国画发展的各个阶段所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中国画的发展反观吉祥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11.
花鸟画在中国绘画艺术之林中具有强烈的个性特色,它是中华民族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写实性"的宋代花鸟画在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对现代花鸟画的发展影响甚远。在经济发展的今天,花鸟画的"写实性"发生了很大变化,因为它能客观地反映现实生活,因此增强"写实性"成为发展现代花鸟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闽西绘画在中国画尤其是福建画史上具有独特的画风和特色,对福建绘画的发展产生过引领作用.当前,闽西绘画在发展中存在画风特质不明显、与市场对接不紧密、体制不顺畅等短板.在全国推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和龙岩市提出建设“文化龙岩”的背景下,闽西绘画应从突显闽西画坛的地方特色、运用市场手段、创新管理体制等方面,促进领导层的重视、文化艺人的自觉自醒、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实现闽西画坛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3.
“黑白”作为中国传统水墨画中主要的色彩语言 ,已经形成了中国所特有的“墨文化” ,但这种对于“黑白”的喜爱 ,近来在一些中国现代抽象油画中也屡有体现。其中综观中国现代抽象油画的代表人物———赵无极先生油画作品的画面色彩构成 ,可以发现“黑白”在其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并且由“黑白”在画面中组成了有别于欧美抽象油画的气韵和画面空间 ,从而形成了具有“东方色彩”的抽象绘画形式。所以研究“黑白”在画面色彩构成中的地位及成因 ,以及这种地位所形成的画面效果 ,对于研究中国现代抽象油画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画从本质上看都是写意的。相对于西方写实绘画,中国画更注重“神似”,注意“象外之象”。中国画不受时空限制,大胆取舍,任意剪载,自由表现,看重事物的“常理”而不拘于“常形”,追求情感的抒发,吸收诗词歌赋借景抒情、借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将书法用笔的节奏和抽象的线条美融入写意画中,使作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其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远远超出所描绘的客观形象本身。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人画从边缘到主流的这种绘画史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人画的出现一开始就体现了是以牺牲了中国民间画工画和宫廷画传统绘画的写实性为代价的,并由此改变了中国绘画的演变之轨迹,没有成为像西方那样的写实绘画。文人画成为了中国绘画的主流,一方面提升了中国绘画的地位,但另一方面,其流弊也是显而易见的。不顾绘画的本体,极力贬低绘画技法的作用,将文人们所说的'神'强调到了极端,由追求"逸笔"而导致笔墨的草率,使得中国绘画的最本体的东西———造型,从此走向衰微与没落,也使中国传统绘画从明、清逐渐走向末路。虽然清代的'四王'力图挽救此局面,打出了'复古'的旗帜,然而没有抓根本,最终中国传统写实绘画衰落。  相似文献   

16.
引书入画对人画的成熟发展有利有弊。其利在于,对书法意趣的追求和对书写意义的强调,使绘画由传统的物象模拟转向物象意义的符号性传递,并突出笔墨形式的独立价值和画家精神人格的独立意义,使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从再现性艺术走向表现性艺术。其弊在于,由于强调笔墨程式,导致绘画走上形式主义道路;由于重“意”轻“法”,游戏翰墨,造成绘画作品出现真假、优劣混杂的局面;由于追求凝炼简洁,破坏了画法的丰富多样性;由于书法直接并大量的进入,出现“书侵画位”的现象;由于强调骨法用笔,重笔轻墨,导致出现气韵受损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也谈"三远"     
刘勇 《巢湖学院学报》2006,8(5):112-114
中国传统山水画作为平面成像的视觉艺术,与西方绘画一样也依据和应用透视学原理,关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透视理论,后人讨论最多的是宋代郭熙《林泉高致》中提出的“三远法,”即高远、深远和平远。三远法,实则是宋代以后山水画创作兴盛,画家们在实践中发挥到淋漓尽致地步的“移动观景”“以大观小”等观察方法的系统化、理论化总结。  相似文献   

18.
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体现了技法程式高度完备条件下的墨竹画艺术创作特征。中国人学画要从临摹入手,学画的过程既是熟悉作画套路的过程,也是建立记忆表象的过程。记忆表象的笔墨化意味着艺术家创作构思任务减轻和难度的降低,导致了创作意象的瞬间生成,而作画活动的程序化则降低了画家对艺术构思的依赖性。如此,画竹“胸无成竹”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黄丹书,清代艺术家,以诗书画名世,被誉为"三绝",其诗清新妥贴,书法各体皆工,绘画亦卓有成就,黄丹书在清代艺术家中无出其右,应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一席。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绘画重“神”思想可分为三个阶段:苏轼的文人画形神论开其端,汤壁的“写意”说和倪瓒的“逸气”和“逸笔”说发展之,石涛的“神遇迹化”论和“不似之似似之”论为其巅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