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陋室铭》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全文共81个字,内容不难理解,主旨不难把握,教学一课时足矣。大多数课堂都是在理解了字词句、疏通品赏了课文、揭示了文章主旨后便结束了全文的教学。是的,以传统的教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的角度来看,教学任务是完成了,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教材中,千字左右的现代文课文和一二百字左右的文言文课文都可以看作是短文,一般而言,现代诗歌也是,古诗词则更加精短。短文是最便于进行教材处理的,一篇千字左右的文章,用一个课时进行教学,基本上可以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以做到没有多少课外负担。除此之外,“短文”还拥有很多教学优势,如:便于教师对课文进行反复的多角度的利用。便于设计结构紧凑、思路清晰、活动精巧的课堂教学流程。  相似文献   

3.
用1分钟读课文1000字,用2分钟简述200字的课文内容。课堂上几十名学生进入了紧张的竞赛之中。这是魏书生在讲授《普通劳动者》一课时的两个小镜头。魏书生在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时间观念的培养。 培养青少年的时间观念,课堂教学是最有利的机遇和途径。老师在授课时提出“用1分钟速读课文1000字”和“把1000字的课文读一遍”,两种提法在学生的大脑中反应是不一样的,前者较紧张,注意力集中,有紧迫感,因为有时间要求;后者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制,1000字课文可读几分钟到十几分  相似文献   

4.
板书,是教学过程的体现。是教学思想、教学步骤的凝聚。“线形模式”教学的层次性,也应明确地展现在所教课文的板书之中。王志尚老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配合破题导入、初读了解、精读分析和回归凝思四层次板书的做法和经验。 一、配合破题导入,突出圈圈画画的针对性。 新课导入形式繁多,手法多样,但不管怎样翻新,总要围绕课文的题目出主意做文章。因此,破题是不可疏漏的一环。课文题目少的一两个字,多者一句话,常用的破题板书方法是找到关键字词,圈圈画画,或由此讲出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或由此导入学生的生活知识积累,或由此单刀直入进行课文内容的讲解……王老师对自己的要求是“三句话莫离本行”,即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简练的语言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铺线”上来。 如学习《将相和》一课时,直截了当,引学生先说出课文里“将”指准,“相”又是何人;然后圈出“和”字解释其意思,由“和”上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长达六千字,是初中语文教材中最长的一篇课文。象这样的长文,怎样做到短教,在两个教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呢?我的体会是:一、定准精讲点。“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根据大纲、本册和单元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  相似文献   

6.
[教例简述]策划用两个课时教完。第一课时,充分熟悉课文,理解课文思路。第二课时,分析小姑娘形象,了解照应笔法。现在是第一课时。教师:《小桔灯》贵在一个“小”字。“小”字在文中前后共出现了20余个。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圈出文中的“小”字。  相似文献   

7.
《山的那一边》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约一千一百字。 我安排一课时学习这篇课文。 我的教学步骤是: 一、指导学生利用“自读提示”、字典,自读课文。 二、思考:  相似文献   

8.
李卫明 《成才之路》2009,(13):76-76
传统的第一课时教学不外乎以下几个步骤:揭题审题——自读课文——学习字词——了解内容——划分段落。但是当老师按部就班地完成了以上程序。学生的积极性刚被调动起来的时候。就很少再涉及课文的内容。其实,老师们太过留恋传统教学的结果往往就是抹煞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方法,就算老师不厌倦,学生也早就对这样枯燥的第一课时学习“想说爱你不容易”了。那么,第一课时究竟应当如何上呢?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老师提出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倡简、务本、求实、有度”的八字方针;朱作仁教授提出课堂教学要三实:真实、朴实、扎实。这些观点给我们以启迪,我们不妨也试着以此为起点。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的效益。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教材每单元都安排有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这两种课文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自读课究竟该怎样上?我想,教读课无非是例子。老师“教”学生读课文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总结、归纳这一类文章的一般阅读方法,使他们能运用这种方法来自读教材中的“自读课文”及课外的同类文章,从而逐步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授之以“渔”之后,敢于放手,把读书、质疑、讨论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渔”,把自读课上成名副其实的“自读课”。本着这一目的,我通常用四个步骤来完成一篇自读课文的教学。第一步:通过该单…  相似文献   

10.
陈冬梅 《广西教育》2008,(16):43-43
长课文在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得比较早,一年级教材就有了一篇千把字的课文《想飞的乌龟》,到了高年级,篇幅较长的课文更多了。许多学生一见到长课文就像见了“拦路虎”似的。怎样才能做到长文短教,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呢?下面我以冰心的《忆读书》这篇长课文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和感受。  相似文献   

11.
李永红 《师道》2023,(11):33-34
<正>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精读课文的功能是多元的。我们通过精读课文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拓展知识、陶冶情操、训练思维、提高阅读与表达的能力。“双减”背景下,如何优化山区小学精读课文的课堂教学模式呢?根据平时的探索与教学实践,我总结提炼了以下模式:第一课时“六步法”和第二课时“五步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如何以教学改革的要求,做到多快好省,4月18、19两天,我们在南京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看了斯霞在二(二)班(五年制试点班)上了六年制第七册教材里的一课课文——“一个伤员的愿望”。这篇课文全文共有484个字,比儿童平时阅读的课文,如“骆驼和羊”“漱口刷牙”等在二百字上下的课文长一倍多,词语如“安慰”“神志昏迷”“目不转睛”等,含义也比过去学的深。本来,这课在四年级教要用三课时,但她只用了两课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看到课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要求学生认识400个常用汉字。在“学期总课时量减少,课文数量增多,课文变长,生字量激增”的情况下,在“汉字学习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这一规律的指导下,在“学生之间有差异性”这一现实因素的制约下,教师的识字教学很难做到让学生“一步到位”。“一步”到不了位,其中的大部分字又不要求书写,  相似文献   

14.
例谈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丹  陈幼芬 《小学语文》2010,(12):29-31
教师在略读课文教学中存在两大误区:一种认为既然是略读课文就只需“粗知课文大意”。在课堂教学的处理上,教师往往让学生随便读几次,就任由他们去交流读后感了,不指导、不总结,如“蜻蜓点水”般掠过了事,从而出现“教似不教,读似未读”的无效结果;  相似文献   

15.
《理想的阶梯》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四册的一篇讲读课文 ,议论的是如何实现理想的问题。我在上这一课时 ,打破传统教法 ,以“问”为切入口 ,循序渐进 ,逐层深入 ,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 ,课堂教学呈现出一种开放状态 ,学生学得积极 ,学得主动。教学思维经历了开端、发展、高潮三个过程 ,对教者而言 ,它还有个尾声。思维的开端 :师问生我在上《理想的阶梯》这节课时 ,首先以自己实现理想的话题激情导入 ,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 ,以“问”为切入口 ,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把握课文的中心论点及结构方式 ,理解用段首排比的方式提出分论点…  相似文献   

16.
一、略读课文教学“略”“精”不分的现状 1.面面俱到,不敢“略”。 有的教师不清楚略读课文的课程价值.不清楚精读课型和略读课型在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形态方面的不同,不知道略读课文在阅读内容上应“不求甚解”.在阅读技能培养上更强调运用.教师的教要“略”.学生的学不能“略”等教学特点.所以不知略读课文教学要“略”教。这些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担心略读课文略教了.自己的学生会在统考时栽跟斗.所以不敢“略”。把一课时的教学时间变成两课时、三课时.结果造成课时不够.匆匆忙忙赶进度.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得不到培养。  相似文献   

17.
谈开香 《天津教育》2023,(29):113-115
<正>作业是有效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将作业的功能综合定位在“作业即学习活动”“作业即教学巩固”“作业即评价任务”上,逐级细化到单元作业目标,再到课文(课时)作业目标,并以课文(课时)作业目标贯穿每一堂课的始终,发挥作业导教助学评价的功能,从预习作业牵引,为每一篇课文的学习作铺垫;课中作业助力,为学生学习搭建脚手架;课后作业延学,巩固知识螺旋提升能力;单元学习小结,小组合作实践升华主题等方面来设计适切的单元作业,实现课前预学、课中导教、课后延学的价值,落实知识的生成、技能的培养、思维的训练,  相似文献   

18.
我们总说课时不够用的理由是什么?且以小学语文为例。有一位为课时不够用而苦恼的教帅,给我算过这样一笔账:教材中有精读课文40篇左右,一篇课文平均需要两个课时,共需80个课时;12个“语文天地”需要近70个课时。这样算来,需要150个课时才能基本保证完成教材规定的教学任务。可是,一个学期除掉法定节假日等,满打满算一共不足130个课时。听他这么一算,  相似文献   

19.
一篇略读课文只有一课时的教学时间,占单元课时的零头,一学期算起来,也只不过是十多课时。在教学中,我们常常认为略读课文是学生“略读”,教师“略教”,略读课文就是学生生活中的“一道快餐”。其实,这千错万错。荀子说:“略则举大。”略读”是要求学生能掌握课文的大要,能阅读更多的书。一、略读课文中有“大菜”略读课文的教学任务是什么?新课标在“评价建议”中说: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课程目标”的第二学段是这样要求的: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到了第三学段则对不同文体的阅读材料提出不同要求:“阅读说明性…  相似文献   

20.
在近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从改进课堂教学结构入手,逐步摸索出一种以“自学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结构,使课堂教学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其主要程式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分段自学;精读课文,重点自学;熟读课文,归纳自学,以学生的自学贯穿教学始终。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读课文是让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