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科技教育在教学内容中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为了加强对青少年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的培养 ,教师应充分利用历史课中的科技史内容 ,通过古代科技史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近现代科技史教育 ,增强学生的危机感 ,提高他们学习科技的自觉性。并且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 ,利用第一课堂强化科技史教育 ;利用第二课堂 ,通过举办科技人物专题讲座 ,组织科技人物故事会等进行科技史教育。  相似文献   

2.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科技教育在教学内容中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为了加强对青少年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的培养。教师应充分利用历史课中的科技史内容。通过古代科技史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近现代科技史教育。增强学生的危机感。提高他们学习科技的自觉性。并且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利用第一课堂强化科技史教育;利用第二课堂,通过举办科技人物专题讲座,组织科技人物故事会等进行科技史教育。  相似文献   

3.
彭攀  蔡甜 《学周刊C版》2024,(10):159-162
科技史是了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是引导科技前进的重要指南,科技史背后所蕴含的科学精神更是科学成就的精神支撑,促进科技文化传播,推动科技进步。科学人才的培养,科学精神的弘扬以及科技的发展都离不开对科技史的学习。在党的指导下,应推广普及科技史教育,通过完善教育模式、转变教育思路、科教融合等方式,提高科技史教育的教学地位,充分发挥其作用,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技文化,营造创新氛围,为我国科教事业人才培养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对科技史课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改革;科技史课应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相结合,与培养学生的发明创造意识相结合,与科技热点专题相结合,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素质教育是科技史课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精细化与综合性发展,以及社会对综合性人才——具备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综合性素养的人才的实际需求,卓有成效的通识教育已成为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共同呼声,这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及提高全民族科技文化素养的战略性要求。本文从几个方面阐述通识课程中的科技史教育。  相似文献   

6.
学习科技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的真实图景,也有利于他们正确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准确内涵和更深刻地理解科学精神,司时科技史还具有其特殊的人教育功能。在历史学科中,我们应该重视科技史的教学。  相似文献   

7.
明代杰出的自然科学家宋应星,在中国古代科技史和世界科技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他所著的《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最著名最重要的一部科技文献。该书系统地总结和反映了我国传统的工艺及当时的科技成就,被国内外誉为“中国科学技术的百科全书”。 后人为了纪念他,1987年11月,一座占地面积13亩,气势恢宏、典雅凝重的宋应星纪念馆,已在宋应星的家乡——江西省奉新县建成。  相似文献   

8.
口述科技史引起传统技艺科技史述一场“眼光向下”的革命,引领我们建构起一种以一线钧瓷艺人和匠师为主体的、更接近历史实际的钧窑科技史框架体系。要完成这样一种史学使命,一要走进“历史田野”,借重“活态”的钧瓷艺人的技艺口述,完成建构迈向人民的钧瓷科技史书写;二是参与史述的知识分子应当走向钧瓷技艺的田野实践,结合科技文献、匠师口述,从体验化、经验性的钧窑工艺实践中获取钧窑科技的真实材料,由此建构迈向人民、走向“历史田野”的真实可靠的钧窑科技史体系。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在理工类院校中加强科技史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开展这一工作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以学 《教师》2019,(12):93-93
科技教育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学在科技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和重大作用。在科技史教学、科技态度培养等方面,历史学科具有先天的优越性。文章列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科技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们越来越注意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考虑到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学生学会如何思维,提高创造力,全面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养。在物理教学中适当穿插物理学史的讲授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了解科学思想和方法,学习科学家的探索创造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成败观,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证券模拟实验仿真教学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模拟仿真教学系统的研制是为了满足证券类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该系统通过对沪深股市历史行情数据和消息的压缩整理,能够根据教师设定的参数,通过在较普及的胜龙等股票行情显示软件,在较短的时间内重播再现具有重要教学意义的股票、基金某一历史时间的经典走势、K线图以及与之匹配的政策面、上市公司消息,从而灵活生动形象地辅助教学.该系统采用了分布式的三层C/S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处于基础地位。而教育又是多媒体技术应用的主要领域。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怎样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让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本从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应当引起注意的五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4.
兴趣是学习的关键。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动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注重教学语言严密的逻辑性、丰富的情感性和灵活的趣味性;注重通过练习解决疑难问题;注重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注重适当安排热点问题和小插曲。要运用表扬艺术激发学生兴趣。要根据基础较差学生和女学生的实际因人施教,来激发他们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要准确理解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牢牢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主线;正确处理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关系,开展专题式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教学的有效性;贯彻历史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6.
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切实进行教学改革。教师要切实理解教材 ,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教师要传授学习方法 ,帮助学生思维。教师要精心设问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教师还要加强讲评训练 ,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7.
The knowledge of historical facts can help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correctly appreciate a variety of scientific theories. It is important to be aware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basic concepts, particularly the ones our students find very abstract and therefore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Historical knowledge of chemical concepts will allow us to understand their difficulties and make them easier to teach successfully. In this paper we answer the following research questions: what was the historic and sociologic context in which chemical equivalent, mole and its magnitude amount of substance were introduced to science? How the lack of historic knowledge in science teaching contributes to the presence of distorted views of science and hampers meaningful learning?  相似文献   

18.
教育中的科学史与科学史中的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科学史在科学教育中的功能问题,一些案例说明,长期以来,实际上是教育目的规定着科学史的教育作用,将这种现象可称为教育中的科学史。而随着科学史研究的发展和科学史建制的形成,现在以科学史本身为本来认识科学史的教育作用,相应的,这可被称为科学史中的教育。在科学史的研究和传播过程中,从教育中的科学史向科学史中的教育转变,能够避免对科学史的辉格式解释和对科学历史的歪曲,也有利于真正认识科学史学科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9.
从逻辑的角度去审视科学和科学教育,是有助于理解科学的。从逻辑的角度讨论了科学规律的教学,包括科学规律的建立过程、规律教学的逻辑程序、科学规律的表述等问题,并提出了科学规律教学的逻辑要求。  相似文献   

20.
数字地球是地球科学、空间科学与信息技术交融的前沿,用新生研讨课的形式开设这门课程,通过小班化的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互动研讨,有助于学生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对地球科学前沿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也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同时还可以帮助刚入学的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课程学习。本文介绍了数字地球新生研讨课的开设背景、教学目标与内容体系,8个研讨的热点主题、教学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未来课程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