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主要功能均为风险控制和管理,具有目的和逻辑上的一致性。本文运用中国A股主板企业2011至2015年度董责险、内部控制及财务数据,检验投保董责险同内控体系构建完善程度暨内控水平之间的内在联系、调节效应和作用机理。检验结果表明:第一,投保董责险的企业具有更高的内部控制水平。第二,国有企业购买董责险,其内控水平提升效果更显著。从全面风险管理的视角出发,建议企业将董责险融合为内部控制体系及其评价的重要条款。  相似文献   

2.
以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为样本,研究企业国际化程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发现企业国际化能够促进企业创新能力及创新效率提升;进一步研究企业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系统风险及其绩效的关系,发现企业国际化降低了企业系统风险,同时提升了企业绩效。检验发现,企业国际化可通过降低企业风险及提升企业绩效这两条途径来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3.
凌鸿程  孙怡龙 《科学学研究》2019,37(10):1912-1920
社会信任作为一项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对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以2008-2014年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面板计量模型考察社会信任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社会信任是否有助于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信任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能力,说明社会信任可以通过企业创新影响经济发展。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社会信任促进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在于,社会信任不仅具有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积极作用,还可以弥补正式制度创新激励不足的问题。该研究对于理解社会信任等非正式制度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乃至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中小微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创新发展是中小微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关键。本文选取2016—2021年新三板上市公司为样本,以企业质押行权为切入点,实证研究中小微企业专利质押行权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专利质押行权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作用机制检验发现,专利质押行权能有效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进而促进企业创新;异质性检验发现,在高新技术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中东部地区企业中,专利质押行权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专利质押行权能够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其经营业绩。本文证实了专利质押行权促进中小微企业创新的机制,为专利质押政策的实施推广提供经验证据,从而促进中国式创新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2013-2017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数据,从东道国特征视角研究了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可以通过多种逆向创新溢出渠道促进中国企业创新,其中外围技术剥离渠道的影响程度最大,研发成本分摊渠道次之,研发成果反馈渠道的影响程度最小。“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这种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东道国特征对企业逆向创新溢出渠道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特征产生的影响存在差异。进一步检验的结果表明,不同东道国特征对企业创新原始创新能力和模仿创新能力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最后,本文还发现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具有持续性,但影响程度呈现“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研究结论为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科技创新合作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基于浙江省数百家高科技企业的创新管理数据,本研究发现领导者创新意识确立、创新文化建设、创新制度完善、研发机构设立、研发经费投入以及产学研项目合作是企业推进创新工作的主要方式。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创新软环境对于企业技术进步、效益提升和创新能力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研发机构建设对企业技术进步和效益提升均有显著贡献,研发资金投入则对企业技术进步有显著正向影响。当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时,创新软环境对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有更为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产学研合作对于企业效益提升与创新能力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本研究进一步调查分析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主要因素以及目前企业所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更为全面的展示当下我国高科技企业的创新与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7.
创新政策与企业绩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企业创新能力为中介变量,研究创新政策对企业绩效影响。基于浙江企业的调查数据研究,发现供给政策和环境政策对产品创新能力、工艺创新能力有促进作用,需求政策对创新能力不显著。不同创新能力对企业绩效影响存在差异:产品创新能力对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有促进作用,工艺创新能力对财务绩效有促进作用。企业创新能力在创新政策与企业绩效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企业规模对政策绩效有影响,产品创新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随着规模扩大而提高,中小企业工艺创新能力对企业绩效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内部控制能够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瑛玫  史琦 《科研管理》2019,40(6):86-99
大力发展创新、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已经成为企业战略目标的一部分。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极为重要的内部治理机制,也是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本文以2012-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是否会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显著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基于现代产权理论分析了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创新绩效存在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对其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非国有企业的创新绩效高于国有企业;进一步,产权性质作为调节变量影响着内部控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内部控制的经济后果和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为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促进创新绩效的提升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特别是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环境战略和绿色发展提出了不同要求,企业能否利用自身优势实现绿色转型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据此,文章以2011—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讨论了组织资本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组织资本有助于提升企业绿色创新能力。考虑利益相关者压力的检验发现,投资者关注压力增强了组织资本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环境规制压力削弱了组织资本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还发现,组织资本能够通过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来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本研究丰富了企业绿色创新影响因素及组织资本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对于如何引导企业提升可持续性竞争力,实现“双碳”战略背景下的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段华友  黄学彬 《预测》2022,(6):65-72
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转型是顺应市场的必然举措。本文以2010—2020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资源型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探究了内部控制质量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绩效水平和内部控制质量;内部控制质量在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间起中介作用;对于民营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以上研究为政府制定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相关支持政策和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张正勇  胡言言 《科研管理》2021,42(2):171-180
本文通过手工收集整理2008—2016年A股高新技术行业上市公司创新专利数据,基于高阶梯队理论实证考察了海归技术高管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及机理。研究发现:海归技术高管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相较于渐进性创新,海归技术高管对企业突破性创新促进作用更强,这一效应在控制内生性和自选择问题后依然成立;通过产权性质分组分析发现,相较于非国有企业,海归技术高管对国有企业创新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对机理渠道的探索表明,海归技术高管可以通过提供专业知识来提高管理层多元化水平,从而减轻管理层短视行为促进企业创新。研究在理论上拓展和深化了企业高管与创新的研究,在实践上凸显了海归技术高管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对于企业人才引进政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资源依赖理论和组织间模仿出发,考察连锁董事任职经验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以组织冗余作为替代变量,探讨焦点公司内部资源存量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连锁董事任职经验显著促进企业创新;以组织冗余测度的焦点公司内部资源存量越多,连锁董事任职经验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越强。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地区创新能力与连锁董事任职经验之间呈显著的替代关系,即企业所在地区的创新能力越低,连锁董事任职经验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越强,该结果支持了连锁董事任职经验能够降低焦点公司面临的知识约束,进而提高焦点公司创新能力的作用逻辑。本文拓展了企业创新影响因素及连锁董事任职经验经济后果领域的相关文献,将连锁董事任职经验的影响从企业微观层面延伸到地区宏观层面,为完善上市公司创新人才结构及选聘机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跨界搜索在企业创新活动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相关研究也非常活跃,但结果仍存在差异。基于此,本文对2001-2019年期间的53篇实证文献、26812个样本的55个效应值进行了元分析,证实了跨界搜索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并且发现,企业的国别差异、行业特征、创新能力能够调节跨界搜索对其创新绩效的贡献程度,中国企业、制造业企业、非高创新能力企业的跨界搜索活动对创新绩效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跨知识边界的搜索均对企业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程度上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扩大搜索宽度比加强搜索深度积极影响更大,本地搜索的促进作用比非本地搜索更大,市场知识跨界搜索的积极影响比技术知识跨界搜索更大。  相似文献   

14.
邢斐  姚俊丽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7):154-162
以A股上市公司2006—2016年数据为样本,研究企业集团及其多元化对企业创新活动的作用。结果显示,企业集团相比独立公司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而集团多元化则能通过分散成员企业财务风险和共享集团内部的知识溢出进一步提升成员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集团及其多元化对创新的影响均存在着所有制差异,尽管民营企业集团的创新能力不及国有企业集团,但其能通过多元化提升成员企业的创新能力,而显著强于国有企业集团多元化的相应效果。  相似文献   

15.
基于手工构建的新数据库,本文实证研究政府产业基金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地方金融发展水平是否会影响政府产业基金促进创新的效果。实证研究发现,相对于未受任何风险资本投资的企业,政府产业基金投资的企业创新更为活跃,并且在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政府产业基金更有效地缓解市场失灵导致的企业融资缺口问题,其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研究还发现,尽管政府产业基金能够促进企业整体创新,但更容易导致更多的低质量创新。本文研究结论从企业创新视角提供了中国政府产业基金积极影响的证据,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产业政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冯泽  陈凯华  戴小勇 《科研管理》2019,40(10):73-86
现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创新活动影响的文献缺乏从整个创新链的全角度揭示税收优惠政策是否真正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探索。基于中关村科技型企业数据,本文选取税收优惠政策中典型的政策工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作为研究对象,有别于已有主要从“投入”视角关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引导作用的研究,从“投入-产出-收益”的创新链全视角,将创新过程分为技术研发阶段与技术转化阶段,以揭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否真的提升了企业创新能力。基于PSM-DID方法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投入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研发投入规模与强度;在产出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仅促进了研发产出规模的提升,而对于产出强度则无显著影响;在收益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收益规模与强度同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的发现肯定了我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引导作用,以及其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本文的研究思路为揭示政府创新激励政策的效果提供了新视角,研究发现为从创新链与企业创新能力的角度思考和改善政府研发税收优惠政策的管理和实施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17.
论文基于2014年“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我国2011—2017年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上市企业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其动态演变过程,并基于风险容忍的视角分析具体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短期来看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投入;长期来看也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在进一步分析该影响的动态演变过程后,研究发现,自2014年以来“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的边际动态影响整体呈逐年递增趋势。在控制行业因素和企业个体固定效应的影响后,结论保持不变。最后,论文基于风险容忍的视角,将东道国和企业因素纳入“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企业创新效率的分析框架中。研究发现不同的宗教文化影响了东道国风险容忍度,伊斯兰宗教文化更加偏好金融风险规避,其风险容忍度较低,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作用产生显著差异;而多元化的经营战略决策提高了企业风险容忍度,更有利于发挥“一带一路”倡议的促进作用。本文不仅肯定了“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对企业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还拓展了“一带一路”倡议与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如何以经济合作促进创新发展、进一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能够促进中国经济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而营商环境是一个城市竞争力的体现,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本文旨在考察优化营商环境是否会促进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基于中国287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并使用截面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优化营商环境会对城市创新产生显著积极影响,营商环境每上升1个标准差,会导致城市创新能力提高0.1503个标准差;城市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信息化程度高,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第三产业占比较低、城市规模较小、政府科技扶持力度较小的中小城市,营商环境对城市创新的促进作用会更为明显。本文对于厘清营商环境与城市创新能力的关系有所贡献,同时,为中国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和创新发展理念提供了理论支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贾瑞乾  陈松  李炼 《科研管理》2019,40(8):198-205
专利数量和结构是表征企业乃至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而近年来,国内出现了低质量专利泛滥的现象,企业迫切需要明确的专利组合战略,以有效提升企业的价值。本研究通过收集2012-2016年上海地区制造业上市公司的专利拥有量,并选取托宾Q系数作为企业价值衡量指标,分析专利组合对制造业上市公司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专利数量可有效提升企业价值,如果组合中发明专利的比例足够大,则提升组合中专利的数量可显著提升企业的价值;第二,不同创新程度的专利对企业的价值影响不同,创新度高的发明专利对企业价值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本研究为企业制订合理的专利组合战略、提升企业价值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政府制订差异化的专利申请资助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关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创新关系存在两种对立观点,为此,以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为切入点,利用445家深圳A股上市公司2015-2020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来探讨外部风险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并探究冗余资源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外部风险对企业创新活动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2)企业冗余资源会显著反向调节外部风险与企业创新活动的关系,企业在面临外部风险时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来提升自身创新活动水平;(3)外部风险对国有企业的影响较小,对非国有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4)外部风险对第二产业的影响较小,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更为突出。因此,国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应尽量遵循稳定性和连续性,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而企业则需要深入分析国家政策,加大创新投入、优化内部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