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1 毫秒
1.
基于中美制造业数据,综合运用统计分析、聚类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计量方法,比较研究中美制造业的行业结构和绩效特征.研究发现,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发展阶段落后于美国,高技术制造行业以传统装备制造和医药制造为主,研发投入强度仅相当于美国中低技术行业的研发投入强度水平,信息产业技术研发投入和积累不足.高技术和中高技术制造业行业技术成果的经济产出效益显著,而研发投入的经济效益不显著,相比美国制造业的研发投入、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良性循环的创新体系有较大差距.最后就提升我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和科技产出绩效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与采用2012—2017年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微观数据,研究财政补贴政策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以及区分不同行业和地区来分析影响的异质性。其中企业研发创新活动根据发展阶段分为研发投入与创新产出,实证结果表明:财政补贴与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财政补贴对企业创新投入具有促进作用;财政补贴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不显著。按照行业划分,财政补贴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显著正相关,对非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不显著,创新产出的关系显著。按照地区划分,对于东部地区,财政补贴与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显著正相关;对于非东部地区,财政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促进作用,与创新产出关系不密切。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优化财政补贴的配置,提高财政补贴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装备制造业在技术层面上决定了众多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而大企业又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本文利用1995—2008年我国装备制造业14个3位数产业的面板数据,分别考察了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为:(1)R&D经费支出、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与企业规模之间表现为显著的倒U型关系;(2)新产品销售收入与企业规模之间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而以专利度量的创新产出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3)市场结构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产出之间表现为显著的倒U型关系;(4)不论是对技术创新投入还是产出,国有企业比重都表现出显著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4.
现有文献缺乏国家研发财税政策在企业层面上对研发活动影响的研究。本文选取2008-2014年北京市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旨在探讨研发支出加计扣除政策、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政策和政府研发补贴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投入和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研发支出加计扣除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和产出都产生显著的激励效应;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和产出产生促进效应;政府研发补贴政策与高新企业研发投入显著负相关,其中非国有高新技术企业的“挤出效应”更加显著,同时政府研发补贴政策对研发产出的影响则不显著。本文的发现为国家合理运用财税政策推动企业创新活动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高技术产业面临整体竞争力偏低、关键技术缺失的困境.继续扩大技术投入,提高创新绩效是实现高技术企业向创新驱动型发展的必要途径.采用1995-2016年高技术产业17个细分行业数据,考察自主研发、技术改造2种不同技术投入模式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自主研发投入规模增长十分迅速,对创新绩效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技术改造增长相对缓慢,对创新绩效的提升效果不显著;同时投入自主研发与技术改造对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明显大于单纯依靠自主研发投入;在各行业中,自主研发对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创新绩效提升作用最大,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作用最小;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技术改造投入效果显著,其他行业技术改造投放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马氏距离匹配法对2005-2007年522家有对外直接投资的制造业企业匹配可供比较的对照组,设定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两个指标,刻画对外直接投资影响母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吸收机制和知识再创造机制,从多维度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企业技术创新效应。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有效促进了母国企业研发投入,但没有促进母国研发产出的增加;异质性投资动机和异质性东道国对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的影响存在差异:技术寻求型投资显著促进了母国企业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而资源寻求型投资对母国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则有一定抑制作用;投向发达国家的投资显著促进了母国的研发投入,而投向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则促进了母国的研发产出。  相似文献   

7.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绿色转型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探索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绿色创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启示。本文以2002—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国际专利分类绿色清单”与绿色创新内容区分了节能型与环保型两种绿色创新模式,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推动了企业对节能型绿色创新的选择,这种作用主要源于数字底层技术的运用。数字绿色研发投入在其中起中介作用,市场竞争、非正式环境规制和政府创新补贴均能调节企业的绿色创新模式选择策略。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制造业等对绿色改造需求较大的行业,数字化转型更大程度地推动了企业对节能型绿色创新的选择。研究结果在理论层面明晰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在实践层面对我国企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进口扩张的现实背景,以1998-2013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CEPII-BACI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专利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多重匹配数据,系统检验进口竞争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 表明:进口竞争显著降低企业产品创新程度,突破式创新和渐进式创新同时被削弱,且对高竞争行业、高政企关联企业和低技术行业创新的负面作用更为显著;熊彼特效应是中国制造业企业应对进口竞争的主导模式.提出适当放缓国家亟需且有待突破技术瓶颈领域的进口促进步伐,提高政府研发补贴力度和完善优惠政策,实现企业产品创新和服务转型双轮驱动,以及进口政策制定应根据产业技术水平配置差异化的进口竞争程度进行最优决策,以达到推动企业研发创新目的 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2012-2020年我国A股上市医药制造业100家公司为样本,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对于医药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财务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间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同时有利于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的“同侪效应”形成。  相似文献   

10.
商业模式创新是数字经济时代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撑。基于商业模式创新视角,在阐明商业模式创新影响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能力理论机制的基础上,采用2011—2021年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内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商业模式创新显著提高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能力,考虑内生性问题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成立。异质性检验显示,商业模式创新对提高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能力存在促进作用,且国有企业显著强于非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强于中小型企业、东部地区企业显著强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企业。机制检验表明,商业模式创新通过知识资本积累效应、研发产品需求效应和研发投入保障效应提高了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能力。研究结论为促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进而推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李玉刚  叶凯月  吴朋 《科研管理》2022,43(4):158-164
    研发投入究竟是促进还是抑制企业专业化经营?相关研究对此并未得到一致结论,且没有深入考虑我国特殊的转型经济背景。文章采用我国2008—2014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从资源和制度视角探讨了研发投入对企业专业化经营的影响以及市场化程度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研发投入对企业专业化经营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存在时间累积效应;市场化程度对研发投入和企业专业化经营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实践价值在于考虑到在全球竞争环境下,与发达国家行业领先企业相比,我国企业普遍处于技术水平较低阶段,作为追赶型企业,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企业不适合把技术转移到其他行业,应该专注于在本行业发展;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竞争更加激烈,我国重视研发的企业为了应对同行业竞争压力,更应该固守主业。  相似文献   

12.
谢乔昕  张宇 《科研管理》2022,43(2):100-107
   研发投资平滑是企业在不确定条件下维持研发持续性、规避调整成本的策略性行为。鉴于中国转轨经济特征下企业对经济政策具有的高度敏感性,考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研发投资平滑关系,对理解经济政策不确定环境下企业研发投资动态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经验数据,运用面板模型考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研发投资平滑的影响。结果显示:(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对企业研发投资平滑产生了强化作用;(2)与国有企业、高市场化水平地区企业相比,这种强化作用在民营企业、低市场化水平地区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丰富和拓展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及研发投资平滑领域研究,为高度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环境下保障企业研发创新持续性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企业数字化转型为背景,以世界银行中国制造企业微观调查数据为研究样本,探究转型中国家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数字化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政策不确定性促进企业创新链数字化。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双元创新行为(探索式与利用式)在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创新数字化之间产生部分中介作用,且边界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市场非正规竞争与企业寻租会抑制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创新数字化的正向关系。经济后果检验结果表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强化创新数字化最终促进了企业创新绩效。本研究为转型中国家审视创新数字化的驱动机理提供了新的微观证据,为企业以及政府推动创新数字化提供管理与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4.
王宛秋  张潇天 《科研管理》2022,43(6):142-151
跨界技术并购已渐成潮流,然而,企业能否真的从中获益,往往取决于并购后的技术吸收和整合。论文以2007-2015年上市公司的跨界技术并购事件为样本,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企业的创新倾向、既有技术资源和并购后内外部创新投资对跨界技术并购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与探索式创新倾向相比,企业的利用式创新倾向更能促进创新绩效的提升;同时,企业的技术资产专用性会弱化利用式创新倾向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但若并购后企业加强内部创新投入或对外创新合作则能减轻技术资产专用性的负面效应。论文拓展和深化了吸收能力、资产专用性等相关理论,同时,为企业跨界技术并购的相关决策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5.
朱志红  高洁  徐平  邱书香 《科研管理》2020,41(10):145-155
以中国沪深两市112家石油石化上市公司2012-2016年数据为样本,就企业研发投入对公司成长性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发资金投入对石油石化上市公司成长性存在显著性的正向影响,其正向影响存在滞后性,滞后期为三年且影响程度在滞后二期达到最大值;研发人员投入对石油石化上市公司成长性存在正向影响,但不显著;公司规模和资本结构等亦对公司成长性存在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强化研发管理、增加长期持续性研发投入和完善创新人才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政府补贴是国家引导新能源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政策之一,但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效应和机制观点不一。本文选取2012年至2016年新能源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在考虑时滞性的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讨政府补贴、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揭示研发投入的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企业产权异质以及地域特征对上述关系产生的差异性影响。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对研发投入具有促进效应,在东部沿海地区(vs.非东部沿海地区)和非国有企业(vs.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当期和滞后1期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具有促进效应,在非国有企业(vs.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当期和滞后1期政府补贴对企业绩效具有促进效应,且完全通过研发投入的中介作用而传递。研究结论可为政府补贴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为新能源企业合理利用政府补贴、调整研发投入策略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数字金融作为一种数字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下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2011—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以及潜在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水平与企业创新投入显著正相关,而且数字金融是部分通过影响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促进企业创新投入。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数字金融发展通过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促进企业创新投入的作用在民营企业和非四大审计的企业中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财税激励和研发投入交互作用下,企业创新绩效是否会受到影响。本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选取西部地区59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2014-2018年的面板数据,以此检验财税政策支持、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关联。结果显示:从所有制和行业视角分析,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都通过研发投入这一中介变量对制造业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显著影响,但享受税收优惠的民营企业,其研发投入对创新绩效的提升存在挤出效应。深入考察企业研发投入的作用路径,发现:税收优惠与企业费用化研发投入交互作用更加有利于提升企业创新绩效,而财政补贴与资本化研发投入相融后对创新绩效的提升也存在积极影响。最终本文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提出进一步合理运用财税政策来优化研发投入的作用路径,以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朱涛  李君山  朱林染 《科研管理》2022,43(3):201-208
    本文以2016年年底上市满三年的沪深A股科技型企业为对象,从年龄、教育、任期与职称四个维度,分析管理者特征、R&D投入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研究R&D投入在其间的中介效应。研究认为:(1)管理者人力资本特征中的教育程度、职称、任期以及年龄异质性、任期异质性与企业绩效关系显著;(2)管理者的教育程度、任期、职称、与任期异质性、年龄异质性与R&D投入之间影响显著;(3)企业R&D投入是企业管理者人力资本与公司绩效间的中介变量,管理者的任期、教育程度、职称、任期异质性、年龄异质性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是通过R&D投入传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