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25年的抵货运动是中国近代一次较大的抵货运动,这次抵货运动波及范围广,影响大.抵货运动发生后,执政府面对民众的压力,起初对抵货运动采取支持态度.民众的抵货运动也史无前例的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但当民众的力量过大时,执政府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转为压抑群众抵货运动.1925年抵货运动对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末,美国颁布了一系列针对华工的排华政策,作为回应,中国国内民众在商人阶层的领导下发起了一场空前的抵制美货运动。传统民族主义的分析认为这场运动是民族主义觉醒的良好表现,抵货运动也可以看作是国内民众对清末社会格局嬗变的回应。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市民群体逐渐兴起,不同阶层的市民群体在抵货运动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话语意识,作为市民群体成长的标志,在抵货运动中也有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日本纸张既系近代中国的大宗进口商品之一,也是历次抵制日货运动的重要目标,中国机制纸业极其落后,进口替代指数甚低,进口的欧美纸张则价高而量少,抵货期间纸张供给不足导致纸价大幅上扬,甚至酿成“纸荒”,普通民众参与抵制日货运动,既有赖于民族主义作为情感支撑,更须仰仗现代传媒进行深度动员,而新闻媒介又被迫购用日本纸张进行抵货宣传,此种诡异悖反现象,既与抵货运动本旨相悖,又与反日组织难以兼容,有限抵制大大削弱了抵货运动的经济效果与政治效力,并深刻彰显后发型现代化国家民族运动的经济困境,民族主义与经济理性如何两全,依然严肃扣问国人的消费选择。  相似文献   

4.
荣家企业是旧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企业,在面粉和棉纺两大行业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企业经营的好坏自然与企业主的经营策略有很大关系,但我们不能把企业与社会环境分割开来考察,荣家企业的经营荣宗敬,荣德生两兄弟经营有道,但当时中国人民光涌澎湃的爱国抵货运动进一步推动了荣家企业的繁荣。本将四次规模较大的爱国抵货运动入手,分析荣家企业与历次抵货运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济南惨案"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主权的一次严重挑衅。惨案发生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抵制日货运动。国民党中央对这一民众运动的态度,经历了一个由支持、领导到限制、禁止的转变历程。国民党支持该运动的目的在于利用"民气",当其追求的政治目的实现后,民众运动的被抛弃势成必然。尽管国民党对抵货运动的禁止深受世人诟病,然此举亦有值得同情与理解之处。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家大力提倡国货,开展国货运动以抵制洋货,发展民族企业。然而,提倡国货,开展国货运动更多的是出自民族企业家的工具理性而非价值理性。民族企业家把国货和国货运动主要是作为销售产品、赢取利润的工具。他们在抵货运动与抵货运动过后交替采用垄断高价和廉价竞争的机会主义定价策略以牟取利润。民族企业家之间的非正当竞争和国货团体的相互倾轧是造成国货运动运而不动或缺乏持久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清末以抗外为趋向的爱国风潮,在其发展过程中渐次转向反政府,拒俄运动就是典型的例子。拒俄运动中特别是初期,民众对政府充满期望;与此同时,民间舆论中亦存在另类的异动;随着清廷对俄外交的节节败退,到了1903年拒俄运动第二次高潮之时,民众对政府的态度由倚赖转而为批评;需要强调的是,1903年及之后的拒俄运动中出现了有组织排外的强音。总之,拒俄运动的民众中存在着由倚赖政府向反政府方向的转化,并日趋组织化,清廷最后走向灭亡,上述因素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8.
利用合作解决社会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在苏区时期的重要目标。中央苏区在发展合作运动的过程中,建立了消费、粮食、生产、信用、利用等多种形式的合作社,在诸多类型的合作社中,苏区政府优先选择了消费合作社,并作为合作运动的主体。尽管消费合作社是苏区民众最需要的,在发展消费合作社时,民众起初并不积极;随着苏区政府强力推进和消费合作社给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民众的态度逐渐变得积极,形成了中央苏区消费合作社发展的高潮。中央苏区的合作运动不是民众的自发运动,而是苏区政府主导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主权的又一次严重挑衅。事变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抵制日货运动。关于日货进口额的锐减,抵制日货运动必然是其原因之一,然满蒙问题、日货走私及长江水灾亦为不可忽略的因素。故对于抵货运动之经济效果还应慎重考量。  相似文献   

10.
2015年3月,世界反法西斯胜利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前夕,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将周石峰先生对中日抵货经济最新研究成果《抵制日货运动的历史困境(1908~1945)》(以下简称《历史困境》),汇编于《民国历史与文化研究》初编第25、26册。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销售人才本土化的原因、表现及其效果进行了分析。认为语言文化障碍、薪金差异、抵货运动是其实行销售人才本土化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督销的本土化,普通经销商的本土化和广告人员的本土化等几个方面,认为英美烟公司销售人才本土化是其取得在华垄断地位的极其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蒋介石发动新生活运动是为了动员民众对他的支持,他的动员是依赖政府权力的组织化动员,在对各机关、学生、民众团体以及下层民众动员的过程中,都借助了政府的权力。之所以采取这样一种动员方式,在于蒋介石所采用的“礼义廉耻”已失去了起作用的基础。新生活运动的社会动员由于不顾民众的实际需要,其动员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  相似文献   

13.
国民对外交的积极参与是民国时期外交的一个特点.在民国南京政府统治时期,一方面,民众在参与外交的过程中,能够摒弃党派之争,关注民族的真正利益,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另一方面,在运动过程中不计其数的突发性集体行为及由此导致的政府与民众的对立,引起了外交运动的对内转向,使国民政府的执政能力及统治的合法性受到质疑.另外,国民政府往往站在党派利益的角度,对广大学生群众的外交诉求加以压制,最终引发了国民政府统治的全面危机.国民外交运动体现了国民对外交的关注,是广大国民参与政治的一种形式.事实表明,这种参与可以提高广大国民的社会责任感,在国民外交运动中,合理伸张民众意见可以促进民众对政治权威的认同.在激烈的党派竞争中,面对民众的外交诉求,作为政府,一方面要对民众运动加以抚慰与疏导,另一方面要秉持民族利益第一的原则,否则将会使自身限于合法性危机.  相似文献   

14.
“春节运动”是越战期间美国为遏制共产主义阵营扩展在越南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的一场心理战。该运动主要目的在于让南越民众感恩政府,使越共归降,使北越政府及民众产生挫败感。它的具体实施包括制定计划、准备材料、节日攻势、评估等六个阶段。实施过程中美方注重利用传单、广播等媒介营造越南人特有的春节气氛,彰显南越政府领导下民众节日之富足、生活之欢快,突显翘首期盼男性回家团圆的父母妻儿形象,唤起了越共人员对家庭团圆温馨生活图景的向往。该运动在特定时空发挥了重要效力,导致大量士兵归降,突显了它的强大功效,但也无法改变美国最终失败的结局。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戊戌变法和庚子中国议会的失败,汪康年对自己以前的活动和中国变革的前景进行反省。他认为,政府的专制集权会侵犯民众的利益,必须利用舆论对它进行监督;同时民间的过激行为又会干扰政府的改革进程,因而对民众运动也应该加以限制。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汪康年选择了中间立场,试图通过报刊舆论对二者进行双重的监督和调解,这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转型期知识分子所共同具有的角色特征。  相似文献   

16.
甲、圃朴全团或一省︵九七︶民团十六年海朋篷口货僵表本曹工案骼杭针部品名米棉花糖五金及碳物煤油程食等毛裂品焦介海套抵化攀品镯等葵抽扮等煤麻货楼器棉抄荤食品等木材机厘皮烦人造靛他翔货物栋货棉货想针 既平雨 107,323,2 44 79,812,653 74,9 16,389 50,350夕24 43,292,609 31,623,765 272770,670 27,318,033 25,416,384 23,483,236 23,370,719 22,365,148 22,319,408 22,304,494 18,676刃77 18,077尹43 17,734,218 14,184,596 13, 559,770 12,764,634 11,177,897 10,521,044 159,363声00 18,392,777 136,856,1921,012,931,624西湖博…  相似文献   

17.
维新政论报刊从一开始创办,就隐含着与封建主义难以割舍的情结.报刊舆论所倡行的改良思想极力反对急变,致使维新运动范围总局限在上层,远离了民众,其结果只能是昙花一现,成为软弱的改良运动;报刊舆论中的帝国主义形象充分显示了维新派幻想依靠几个国家,抵击另外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愿望,当然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些局限性对运动的失败应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清末商会与抵制美货运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05年的抵制美货运动,虽然是个老问题,似可作出些微新的探索。一、以商会为代表的商业资产阶级何以能成为运动的主导者如所周知,抵制美货运动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首次整个阶级的主动历史行动。更确切地说,应是由以商业资产阶级为主体的商会倡议、联络和领导的一场以抵制美货为主要斗争手段,反对美国蓄意迫害华工、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政治运动。这一运动之所以由以商会为代表的商业资产阶级发起并领导绝非偶然,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和阶级根源。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民众教育馆变迁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慧梅 《教育学报》2008,4(2):10-16
近代乡村社会改变的关键是民众认同并逐渐掌握新的现代性经济、政治和文化技能,而诸技能的全面导入、传播对于各种单设机关而言是力所不及的,需要设置综合性组织机构来承担。民众教育馆作为南京国民政府借助行政力量掀起的民众教育运动综合机关,对当时乡村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和乡村基层政治、农业生产的近代化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作为强制性制度安排的产物,它更多考虑的是政府偏好和政党意愿,存在的制度缺陷和弊端妨碍了其最大绩效的发挥,最终导致整个民众教育运动走向失败。  相似文献   

20.
顺直省议会存在期问,关心省计民生,广泛参与剿匪活动.或鼓励民众揭发匿匪殃民的地方官;或针对当时具体情形积极向政府建言献策;或积极劝阻各派军阀勿起战祸,等等,在民初直隶剿匪运动史上留下了足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