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事件的书写符号。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变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但总的体系仍属表意文字。所以,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它具有独特的魅力。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生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美的享受。汉字最显著的特点是字形和字  相似文献   

2.
汉字偏旁、部件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汉字的形、音、义有着密切的联系。从造字法的角度来看,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是纯表意文字,字形表示词语的意义,见形可以知意。而形声字既有表意成份,又有表音成份。从构造单位来看,由笔画构成独体字,由独体字构成合体字,构成合体字的独体字就叫合体字的偏旁。旧称合体字的左边为偏,右边为旁,后来不论上下左右,都可以叫偏旁。  相似文献   

3.
汉字的产生有一个美丽的神话。回眸千古华夏,汉字走过甲骨成泥、钟鼎斑驳、竹简绢帛的古老岁月,经历了秦朝的篆书,汉朝前期的隶书,直到汉朝末期才形成了笔画平直、形体端正的方块形楷体字。汉字由笔画组成,各种笔画在一个平面里多向展开,构造复杂多变。汉字的字形跟字义、字音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汉字美在形态如画、音韵如歌、灵性如诗。  相似文献   

4.
汉字的产生有一个美丽的神话。回眸千古华夏,汉字走过甲骨成泥,钟鼎斑驳,竹简绢帛的古老岁月,经历了秦朝的篆书,汉朝前期的隶书,直到汉朝末期才形成了笔画平直,形体端正的方块形楷体字。汉字由偏旁、笔画组成,各种笔画在一个平面里多向展开,构造复杂多变。汉字的字形跟字义、字音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汉字美在形态如画,音韵如歌,灵性如诗。  相似文献   

5.
1 不同语言文字体系中,文字与语词的关系有着不同的特点。在拼音文字,字形只是用来表音的,它不与词义发生直接的联系;而表意体系的文字则不然,字形不仅与词音发生关系,而且与词义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汉字在记录汉语语词时,就既以形表意,寄义于形,又以形表音,音有所标。传统文字学中的“六书”就是对汉字表意表音两种功能的概括。汉字后来虽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有了几次大的字体变化,但这两种功能至今没有丧失掉。因此,汉字的这种根本特点,决定了它在汉语语源研究中的地位也决不同于其它拼音文字。  相似文献   

6.
尊重汉语的民族传统,坚持汉语词汇形、音、义的综合研究,这是正确地理解和准确地说明汉语词义的一个颇为重要的问题。 汉语词汇是以汉字作为书写符号的。而在象形文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汉字,具有明显的表意特征,一般所谓“象形”、“指事”、“会意”不用说了,就是“形声字”也往往用字形标明义类;而与此同时,汉字的表音  相似文献   

7.
文字可分为拼音和非拼音文字。汉字是唯一非拼音的语素文字,是集形、音、义于一体的字理文字。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识字,即在汉字的音、形、义之间建立六种关系。对中国儿童来说,生活在母语环境,难的是建立“音→形”、“形→义”之间的联系。此外,汉字属表意文字,比表音文字复杂得多,有的笔画繁多,有的结构类似。但是,汉字结构虽复杂,也有其独特规律。因此,帮助学生遵循规律认识字形成为识字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教儿童识字,要遵循音、形、义结合的原则,这三个方面紧密相连.我们应该从汉字的字音、字形、字义三方面来谈低年级汉字教学,此文就重点阐述字形教学. 小学生在掌握汉字的形、音、义时,掌握字形是最难的.这既与汉字本身的特征有关,也与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文字可分为拼音和非拼音文字.汉字是唯一非拼音的语素文字,是集形、音、义于一体的字理文字.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识字,即在汉字的音、形、义之间建立六种关系.对中国儿童来说,生活在母语环境,难的是建立"音→形"、"形→义"之间的联系.此外,汉字属表意文字,比表音文字复杂得多,有的笔画繁多,有的结构类似.但是,汉字结构虽复杂,也有其独特规律.因此,帮助学生遵循规律认识字形成为识字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1 不同语言文字体系中,文字与语词的关系有着不同的特点。在拼音文字,字形只是用来表音的,它不与词义发生直接的联系;而表意体系的文字则不然,字形不仅与词音发生关系,而且与词义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汉字在记录汉语语词时,就既以形表意,寄义于形,又以形表音,晋有所标。传统文字学中的“六书”就是对汉字表意表音两种功能的概括。汉字后来虽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有了几次大的字体变化,但这两种功能至今没有丧失掉。因此,汉字的这种根本特点,决定了它在汉语语源研究中的地位也决不同于其它拼音文字。除以上最本质的特点外,汉字与汉语语词的关系还有以下一些特点,由此可以考察出汉字形体在  相似文献   

11.
一、识字教学的难点——字形汉字是由音、形、义结合的统一体。识字不仅要分别认记音、形、义三个因素,而且要建立音、形、义三者之间的统一联系。所以,识字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包括字音掌握心理、字义掌握心理、字形掌握心理、音形义统一联系的心  相似文献   

12.
从语文教学规律看,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从识字教学过程看,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识字教学必须坚持以字形为主,实行"两个结合",即:汉字的音形义结合,学和用结合,达到让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怎样进行字形教学呢?我的粗浅体会是: 一、要教会学生笔画笔顺、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等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掌握识字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13.
陈展凤 《职教论坛》2003,(14):42-42
一、因形训义,解决因混淆形近字而写错别字的问题职中生写错别字的现象较为普遍,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形近字的混淆是一种常见现象。比如,把“脍炙人口”写成“脍灸人口”,把“敌寇”写成“敌冠”等等。我们都知道,汉字是形、音、义结合的整体,它的笔画最初是对物相特征的摹写,每一点划皆有来历。如果我们着眼汉字形体演变过程,根据汉字的字形(包括某些偏旁的最初形体)、结构分析字的意义,学生由具象感知抽象理解,能充分展开思维,字词的形、义可以在大脑皮层形成强刺激,建立起较稳定的神经联系。例如,在纠正“脍灸人口”的“灸”时,应该告诉学…  相似文献   

14.
字形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一道难关。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指出:“在教学中要把汉字的音、形、义紧密地结合起来,着重指导学生认清字形”。下面,谈谈我是怎样根据汉字的特点和学生认识事物、学习语文的规律来突破字形难关的。一、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扎扎实实教好汉字的笔顺、偏旁部首、独体字。笔画是汉字结构的基本单位,好比机器的零件。偏旁部首和独体字好比部件。笔顺好比零件和部件的装配方法。只有熟悉了机器的零件、部件和装配方法,才能装配好一台机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系统论思想论述了汉字的"二维结构"规律,揭示了传统汉字理论被掩盖的"音、形、义"关系,从而实现了汉字的表音化。  相似文献   

16.
识字教学要注意两个问题。 (一)形、音、义紧密结合而着重抓字形《大纲》指出:“在教学中要把汉字的形、音、义紧密结合起来,着重指导学生认清字形。”每一个汉字都是形、音、义的统一体,一个字怎样写、怎样读、表示什么意义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字只  相似文献   

17.
每年的高考都有辨析汉字的书写正确与否的试题,也都有对作文中错别字扣分的要求,说明了识记汉字字形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更有效地记住汉字的字形呢?这里介绍一种方法:以义为先,依义推形。汉字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音、形、义的结合,三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特别是“形”和“义”之间,更是如影随形。汉字的字形一般是由所表达的意义决定的。如果我们能从字义这个角度入手来记字形,或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  相似文献   

18.
从汉字字形的"中介性"看对外汉字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宁 《现代语文》2006,(6):102-103
汉字字形的"中介性",是针对微观汉字研究中形、音、义三者关系来说的.通过与拼音文字的对比研究,证实字形是沟通汉语音、义的桥梁.由此引起了我们对对外汉字教学从字形入手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使用时不能同音替代,汉字中音同而形、义不同的字特别多,掌握了411个音节,可以读出成千上万的汉字,但成千上万的汉字各有不同的形和义。学生之所以会读错字、写错字、用错字,关键是没有分清同音字、多音字,没有辨清字形、字义。所以教师要把生字教学的重点放在读准字音、分清字形、了解字义上,  相似文献   

20.
汉字是方块字,每一个字是一个形体,各不相同。在教学中为帮助学生建立起音、形、义三者之间的联系,应教给学生识字工具。即教好汉语拼音,使其掌握学习字音的工具;教好构字率较强的独体字及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使其掌握学习字形的工具;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字典,使其掌握理解定义的工具。下面着重谈谈利用构字部件,如何提高识字效果。一、汉字的形体包括三个方面1.零件:就是汉字的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形体单位,常见的基本笔画有28种,最主要的有8种。即点、磺、竖、撇、捺、折、提、钩。2.部件:就是组成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