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那天,教学的课文是《父母的疼爱》,我让学生结合课前采访,畅谈父母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亲情。许多同学都自豪地讲了父母如何疼爱自己,自己又是如何感激父母、热爱父母。可轮到沈燕冰同学的时候,她却一脸严肃地说:“妈妈说我是个呆婆。”我忙开导说:“你妈妈可能是跟你开玩笑的,你怎么可能不是妈妈的宝贝呢?”可想不到这孩子哭了,她提高声音说:“我第二次问妈妈的时候,妈妈还是这样说的。真的老师,  相似文献   

2.
教育过程中有许多有待开掘的细节,学生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一次低头,都有可能成为让我们为之一振的精彩的细节。只要我们敏锐地抓住它,深入地挖掘它,就可能找到教育的突破口,甚至可能形成一股强劲的教育旋风,让学生的心海卷起波澜。  相似文献   

3.
孙宁 《山东教育》2004,(16):61-62
文学作品中,细节往往是打动人心的魅力所在,愈是生动新颖的细节,愈让读者过目不忘。教育过程中也有许多有待开掘的细节,学生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一次低头,甚至是一件饰品,都有可能成为让我们为之一振的精彩的细节。只要我们敏锐地抓住它,深入地发掘它,就可能找到教育的突破口,甚至可能形成一股强劲的教育旋风,在学生的心海卷起波澜。  相似文献   

4.
教育过程中有许多细节,学生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都有可能成为让我们为之一振的教育细节;教师的一声问候,一个动作,一次表扬,也有可能演绎精彩的教育。只要我们敏锐地抓住它,就可能找到教育的突破口,甚至可能形成一股强劲的教育旋风,让学生的心海泛起波澜。  相似文献   

5.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教育细节成就未来.因此,教育细节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教育资源.学生的一个疑问、一个表情、一个动作有可能成为让我们为之一振的教育细节;教师的一声问候、一个手势、一次表扬也有可能演绎精彩的教育.只要我们敏锐地抓住它,深入地挖掘它,就可能找到教育的突破口,甚至可能形成一股强劲的教育旋风,让学生的心海卷起波澜.  相似文献   

6.
常远 《成才之路》2013,(17):3-I0001
当回到家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时,我们心中是否在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当师长对我们进行传道授业解惑时,我们心中是否常存教诲之恩?当遇到困难接受朋友给予时,我们是否心存感谢之恩?“乌鸦反哺亲,羊羔知跪乳”,普普通通的动物尚知感恩,何况作为万物之灵的我们?感恩,一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词语。小而言之,在我们简短的一生之中,要承接太多的恩情,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同事的相助之恩。甚至步入晚年还需要接受晚辈的赡养之恩;大而言之,每一个“个体人”都是作为“社会人”而存在的,都是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之中,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离开他人的帮助。试想,如果没有父母的养育、没有老师的教诲、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目标体会家庭亲情,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和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明白要关心和了解父母。二、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再次深入感受生活,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三、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让每个学生去精心保护一个生鸡蛋,时间是一天一夜。围绕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写一篇日记。  相似文献   

8.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每当唱起这首歌,我便想起我的父母。父母爱我,我能从生活中的细节里感受到父母对我那份无以言喻的爱。我也爱父母,我愿意用我的一生来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可在作文课上,当老师让我们回家向父母表达爱意时,我却感到一丝害  相似文献   

9.
教育过程中有许多有待开掘的细节:学生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有可能成为让我们为之一振的教育细节;教师的一声问候,一个动作,一次表扬也有可能演绎精彩的教育。只要我们敏锐地抓住它,深入地挖掘它,就可能找到教育的突破口,甚至可能形成一股强劲的教育旋风,让学生的心海卷起波澜。  相似文献   

10.
教育过程是一个知行统一、情意结合的过程,教育细节是教育过程中有待开发的教育资源.学生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都有可能成为让我们为之一振的教育细节;教师的一声问候、一个动作、一次表扬也都有可能演绎出精彩的教育.只要我们敏锐地抓住它,深入地挖掘它,就可能找到教育的突破口,甚至可能形成一股强劲的教育旋风,让学生的心海卷起波澜.  相似文献   

11.
教育过程是一个知行统一、情意结合的过程,教育细节是教育过程中有待开发的教育资源.学生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都有可能成为让我们为之一振的教育细节;教师的一声问候、一个动作、一次表扬也都有可能演绎出精彩的教育.只要我们敏锐地抓住它,深入地挖掘它,就可能找到教育的突破口,甚至可能形成一股强劲的教育旋风,让学生的心海卷起波澜.  相似文献   

12.
亲情教育是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在实际教学中,通过“亲历者”“旁观者”“审视者”三个视角,引领学生于生活细微处发现、感受、理解、接纳、表达亲情之爱,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以感恩的心与父母沟通,树立正确的亲情观,激发家庭责任感,做家庭的好成员。  相似文献   

13.
从道理上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要感谢父母养育之恩,要感谢老师教育之恩,要感谢他人对自己的帮助之恩,感谢各行各业的人,要感谢党和政府之恩,要感谢大自然的赐予之恩,让学生搜集有关感恩的材料,并在班上交流,将感恩付诸行动,让学生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14.
感恩是一种行为,一种态度,对于当今的学生来说,学会感恩非常重要。现在的学生大多是家长的掌中宝,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更不会替别人着想。学会感恩,就是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爱护他人、帮助他人;学会感恩,就是通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让他们懂得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师长教育之恩,朋友帮助之恩!  相似文献   

15.
“三·八”节快到了,为了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让每个同学在这一天为母亲洗一次脚,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放学后欣欣飞快地跑回家喊道:“妈妈,我今天要为你洗脚。”吃完晚饭,欣欣把洗脚盆端到了母亲跟前,用她那稚嫩的小手抚摸母亲那双又厚又重的粗糙的大脚。2007年上半年续  相似文献   

16.
“三·八”节快到了,为了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让每个同学在这一天为母亲洗一次脚,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放学后欣欣飞快地跑回家喊道:“妈妈,我今天要为你洗脚。”吃完晚饭,欣欣把洗脚盆端到了母亲跟前,用她那稚嫩的小手抚摸母亲那双又厚又重的粗糙的大脚。2007年上半年续  相似文献   

17.
权云 《甘肃教育》2010,(17):18-18
感恩教育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课。而亲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石,学生只有爱父母,才会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爱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因此,我们要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他们懂得感念父母之恩,孝敬父母,听从父母的教导,关心体贴父母,主动分担父母的辛劳。下面是我们班举办的“感恩之花常开”的班会活动。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感恩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掘教科书中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下面就感恩教育的策略与方法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19.
“感恩”本是一个舶来词,在牛津字典里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在我们汉文化中, “感恩”一词最早出自晋代文豪潘岳《关中》诗“观遂虎奋,感恩输力”,亦取“知恩图报”之意。所以,“感恩图报”,是我国人民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古人说:“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等都体现着一种知遇之恩、养育之恩、培养之恩、提携之恩、救命之恩。然而,一组关于中学生“感恩教育”的调查数据却令人触目惊心。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我心中的爸爸妈妈》500份稿件中,表示对父母不满的达到60%;江苏常州700户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最不喜欢的人,选择父母的占34.4%;北京市教科所对1242户家庭调查,70%的中学生认为在家庭没有得到较好的教育,并且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父母身上,这些中学生里又有46%的高中生认为家长不了解自己,34%的高中生不喜欢自己的家。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教导我们做人,但为什么我们中的一部分人对父母的感情会如此冷漠呢?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主要是想了解孩子们对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假期生活的感受,其中一条是“在新学期中,在家庭生活中,你最渴望什么?”大多数学生回答说,希望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希望父母和自己多交流多沟通。在两个班级70多名学生中,有个学生渴望在学期中有机会能和父母去北京游览,一名学生渴望得到父母的爱(这孩子的父母一直在上海打工),三名学生希望父母给自己更多玩耍的时间,还有五名学生希望父母给自己买更多的课外书籍,其余的都选择了“希望父母和自己多交流多沟通”。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心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