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分析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野草在歌唱>.在西方二元对立的文化背景下,女性和自然都是被压迫的对象.通过对女主人公玛丽与自然关系的分析,说明张扬女性原则有益于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2.
王维是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意境高远,形象鲜明,所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与外界景物融成一体,使作者的个性与自然达到了完美的契合.  相似文献   

3.
张英 《华章》2011,(31)
《大双心河》中,主人公尼克既在认识和改造自然,又遵守自然的客观规律,也保护自然生物和自然生态系统.这是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人与自然,体现了海明威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  相似文献   

4.
《德伯家的苔丝》是19世纪末英国著名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传世佳作。哈代是公认的描绘自然画卷的高手,他以生花之笔在该小说中对自然环境和女主人公苔丝的自然美进行了生动描绘与刻画,充分展示哈代热爱自然、崇尚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理想和向往。  相似文献   

5.
《老虎的新娘》是英国当代女作家安吉拉.卡特比较有代表的篇什,体现了卡特积极向上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文本将环境描写、自然意象与女性主人公命运相连,体现女主人公对自然的信任与依赖。作家在完成对男性与女性二元模式解构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与自然二元对立模式的颠覆。从建构的角度出发,作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理想的生态世界。  相似文献   

6.
张贤亮的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月亮的意象时常出现,与主人公的心境变化相伴,并贯穿至作品的末尾。它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来观察作品中所提及的"生命感觉"。一方面,月亮作为自然的环境内的一部分,激发了主人公对自然人性与社会人性的内在深省;另一方面,月亮作为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代表着主人公从内省到超越的不同阶段及过程。  相似文献   

7.
薇拉.凯瑟的短篇小说《花园小屋》中的小屋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它代表着女性挣脱男权传统樊篱的向往和追求个人理想的渴望。小说以生动、贴切的自然描写,恰如其分地映衬了女主人公的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内心挣扎和痛苦选择。女性与自然同为"他者",作品通过二者的言说,表现出女主人公作为边缘人、附属物对自我的压抑和最终屈从于现实、被迫放弃梦想而产生的深深的无奈。从而反映了薇拉.凯瑟早期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8.
卡罗尔.希尔兹的《斯通家史札记》采用自传形式描述了女主人公黛西与孤独命运不懈抗争的一生。借助生态女性主义理论,通过分析女性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小说揭露了二者作为"他者"在男性至上的父权社会受到压制的本质,表达了作者解放女性和自然,发展女性自我意识,以实现男性与女性及自然之间的平等和谐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9.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继承并发展了欧文的自然参照论,库柏的自然界限论和梭罗的自然存在论。通过中篇小说《熊》中对自然和林中狩猎生活的描写,作者表现了自然界与现代社会的关系,表达了他对内战前南方社会的眷恋,对森林的退缩和森林居民的消逝而感到难过,以及他对人类文明的反思和难以割舍的自然情结;同时,从小说的主人公艾萨克的行为和决定中,福克纳似乎发现了人类与自然、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正确的生态观。  相似文献   

10.
周开容 《文教资料》2008,(25):29-31
<红色英勇勋章>是19世纪末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和描写美国内战的经典作品,但是作品本身并不是仅仅描写战争,作者斯蒂芬·克莱恩以客观生动的笔触描写了主人公弗莱明的心理活动以及行为表现,体现了外部环境与内心的冲突,反映了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以及战争的残酷和毫无意义,充分表达了作者的自然主义的观点.本文试图从分析主人公在战场上的心理变化过程来体现小说中的的自然主义以及作者的自然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11.
<收藏家>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约翰·福尔斯的处女作,小说的巨大成功使福尔斯一夜成名.小说讲述了男主人公克雷戈从收藏蝴蝶到收藏女性的故事,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探寻这部作品中体现的男性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啊,拓荒者!》中的人物形象,从女主人公对待自我女性身份和与其他女性的关系等来分析其女性意识,从她对待土地的态度来分析其自然观,结果表明:女主人公由于受到父权制世界观和人类中心主义的影响,缺乏对女性身份及自然的正确认知,因而性格中曾经存在着男权倾向,排斥女性身份并以征服和利用土地来满足自我利益;但随着其认知的深入,主人公逐渐接受自我身份,并产生了对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关系的深层认知。  相似文献   

13.
《呼啸山庄》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极具悲剧色彩。小说以批判现实的手法展现了男女主人公性格的两个极端,通过小说人物之间交错的爱恨情仇以及对男女主人公性格的分析,展现出了自然野性与文明秩序的矛盾冲突。最终,男女人公在选择与宽恕、坚持与放弃中获得了自我救赎,这也是人性迷失后的回归和净化。  相似文献   

14.
传统阅读认为<永别了,武器>中的男主人公亨利是典型的海明威式硬汉,而女主人公凯瑟琳是男主人公孤单的慰藉品,是展现"硬汉子"人物的辅助物.文章从生态女权角度重新解读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这部作品,重新分析文中大自然﹑男主人公﹑女主人公这三者的关系,从而体现海明威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关爱的社会伦理意识,及其对女人和男人、人类社会和自然之间关系的关注,证明海明威是一位具有生态女权意识的男作家.  相似文献   

15.
成长是青少年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深受青少年喜爱阅读的纽伯瑞文学奖银奖小说<手斧男孩>出自美国少儿文学家盖瑞·伯森之手,展现了主人公在荒野中孤单旅行后逐渐走向身心成熟,长大成人的历程.盖瑞·伯森为他小说主人公布莱恩增添了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在大自然中孤独旅行,亲近自然生活,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6.
《永不妥协》是一部以女性为主体的电影.它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去描摹刻画女主人公的形象:埃琳·布罗克维奇是女性主义者,也是生态正义坚定的维护者.影片着力表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暗示生态女性主义如果要实现自己的雄图伟业,只靠自身的力量是无法达到的,它还需要整个社会共同体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生态女性主义反对男权话语下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性利用和社会对女性权利压制,要求人类在保护的前提下利用自然,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之间关系的和谐。斯科特.奥台尔的小说《蓝色的海豚岛》体现了生态女性主义的基本思想,通过描写人类对自然的掠夺与破坏和对《鲁滨逊漂流记》的戏仿,消解了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权话语,进而通过女主人公卡拉娜融入自然、完善自我的活动,充分诠释了生态女性主义的主张。  相似文献   

18.
生态女权主义强调女性与自然的认同性和紧密联系,认为男性对女性的压迫等同于人类对自然的压迫。美国著名作家约翰·斯坦贝克通过《菊花》一文,以敏锐的洞察力,通过女主人公伊莉莎的菊花情结展示了自然和女性的认同性;同时,通过男主人公亨利和赶车补锅人对菊花和伊莉莎的态度,揭示了在男性统治的世界里,自然和女性所遭受的歧视和压迫,以此来呼吁人们对自然和女性的双重关注。  相似文献   

19.
付文中  胡泓 《文教资料》2006,(30):156-157
英国小说家劳伦斯的短篇小说《菊馨》以菊花和女主人公伊丽莎白亲近关系的演绎为主线,不仅探讨了工业文明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的关系,同时又涉及了自然与女性的关系,体现了作者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表达了他对自然和女性的双重关注。  相似文献   

20.
影片《神秘花园》通过呈现小主人公玛丽和科林欣赏花园中的自然万物后所发生的身体和身心的彻底转变,来揭示自然的重要意义。影片传达出了这样的自然理念:自然是孩子他们审美的对象,是培养他们审美感知的导师,是实现自我和回归本性的圣者,是人格健全的催化剂。同时影片阐释了自然对小主人公们健康快乐成长、审美愉悦、道德净化和情感向善所具有的魔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