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比较 1- 6年级聋生和普通学生学校社会行为水平的差异及差异的程度。结果发现 :聋生与普通学生在社会能力上差异不显著 ,但聋生的社会交往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学业技能的平均得分均低于普通学生。在反社会行为表现上 ,聋生的得分显著低于普通学生  相似文献   

2.
初中阶段聋生与普通学生自我意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初中阶段聋生和普通学生的自我意识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类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前者明显低于后者,但其中焦虑程度后者高于前者;聋生的自我意识水平性别差异不显著,普通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存在显著性别差异;聋生和普通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均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3.
聋哑学生由于听力障碍,严重缺乏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尤其是对抽象程度较高的概念,聋生在理解和接受的过程中显得尤为困难。为了突破聋校数学概念教学的难点,帮助聋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研究数学概念巩固教学时的教学策略,把所教的概念通过自己改编,设计成一组判断题进行教学,能使聋生更加轻松、有效、彻底地理解并掌握数学概念。  相似文献   

4.
聋生竞争意识的内隐认知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采用Jacoby的加工分离程序(PDP) ,以及2X3X2三因素混合设计,考察了聋学生40名,正常学生40名被试对良性竞争语词和过渡竞争语词、中性词三类刺激材料内隐与外显记忆贡献。结果显示:( 1 )聋生与正常生竞争性具有内隐特征;( 2 )聋生表现出无意识性提取贡献大于意识性提取贡献;( 3)聋生在良性竞争性和过渡竞争性维度上,没有明显的差别;( 4 )聋生和正常生竞争性的两个维度在意识性提取贡献上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在无意识提取贡献上差别不显著,且在良性竞争性维度上聋生强于正常生,在过渡竞争性维度上正常生强于聋生  相似文献   

5.
聋生内隐自尊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SCL-90)研究了聋生内隐自尊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1)聋生也存在内隐自尊效应;(2)聋生内隐自尊男性显著高于女性;(3)聋生内隐自尊与心理健康水平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聋青少年分类学联系概念词词汇联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使用分类学联系上下位概念词对青少年聋生进行单词联想研究发现:虽然联想趋势和健听生基本一致,但是,相对于健听生,聋生分类学联系概念中的上下位概念联系和同位概念联系都较弱,他们产生较多分类学联系以外概念联系的联想.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应该主要包括:聋生主流语言能力较弱,他们有孤立看待事物概念的认知倾向.  相似文献   

7.
初中聋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初中聋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为促进聋生心理健康,改善家庭环境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和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MHT)和《家庭环境量表》(FES)对河北省85名初中聋生和120名健听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初中聋生和健听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没有差异;聋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高于男生;初中聋生与健听学生家庭环境在亲和度、成功性、娱乐性和控制性四个因子方面差异极显著;父母亲的文化程度与聋生的自责倾向、冲动倾向显著相关。结论:初中聋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性别、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环境等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特殊教育中的职业课教师,要想方设法克服聋生的口语、听力障碍,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聋生学习职业技能的兴趣,采取直观演示、反复复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较快、熟练、扎实地掌握职业技能。为聋生今后同健全人一样生活,平等参与社会打基础。  相似文献   

9.
通过作文资料收集法,对7-9年级聋生及普生冲突解决策略的运用情况进行了调查,比较了7-9年级聋生和普校学生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特点的差异及差异程度。研究结果表明:7-9年级聋生与普通学生应对冲突策略存在差异,并且表现出年级、性别特征。总体来看普生解决冲突更具建设性,而聋生依靠第三者介入较多。  相似文献   

10.
聋校班级管理的目的是把聋生培养成德才兼备、残而不废、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公民,而达到这一管理目的的关键因素是班主任。众所周知,当好一个普通学校的班主任不容易,可是要当好聋校的班主任更可谓难上加难。面对一群因听力障碍而心理失衡的儿童,需要更多的理解、呵护和千百倍的爱心,要从心理上消除障碍,让聋生相信  相似文献   

11.
聋生、盲生SCL-90测试结果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采用SCL-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对随机抽取的江苏、浙江、山东的184名聋生、盲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聋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国内常模;聋生、盲生相比,焦虑、敌意、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及阳性项目数方面无差异,部分因子比较,呈现较显著性差异,盲生除躯体化、精神病性两项均分低于聋生,其余因子均分都高于聋生;城乡聋生在抑郁、敌意两因子比较上无差异,后者的均分显著高于前者;聋男女生相比,抑郁、焦虑、恐怖三因子方面无差异,前者均分显著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2.
特教中专残疾学生SCL-90评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取样法,自山东省特教中专选取盲生、肢残生和聋生共200人,自济南民政学校抽取健全生200人,以SCL-90量表为研究工具,按照严格的施测程序来完成的.研究表明残疾学生总的心理健康水平极其显著地低于健全学生;由于残疾原因不同,三类残疾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也略有不同肢残生在躯体化得分上显著高于聋生,在人际关系敏感上显著高于盲生.  相似文献   

13.
聋生篇章阅读过程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眼动分析法和回答文后问题等即时与延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语言发展前全聋学生在篇章阅读过程中的眼动特点。结果发现:1、语言发展前全聋学生阅读记叙文的整体能力与低于其3个年级的听力正常学生有差距,主要表现在文章阅读的整体效率显著低于听力正常学生。2、语言发展前全聋学生除注视次数和回视次数的眼动指标上与低于其3个年级的听力正常学生有显著差异外,在其它眼动指标上均未见差异。3、语言发展前全聋学生虽与低于其3个年级的听力正常学生在文本信息的储存能力上没有差异,但以反复回视、增加注视点等为代价。  相似文献   

14.
运用实验法,研究了聋生与听力正常学生解决加减文字题、构建加减文字题问题模型的差异。被试为小学3年级学生,聋生32名,听力正常学生33名。结果发现:聋生解决加减文字题和构建问题模型的成绩都显著落后于听力正常学生;构建问题模型在聋生解决加减文字题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认为,在聋校文字题教学中要重视问题表征训练。  相似文献   

15.
运用错误觉察范式和眼动方法探查听障学生在文章通达与非通达情况下的阅读监控特点。结果表明:(1)听障学生阅读理解的整体能力低于健听学生,主要表现在文章阅读的整体效率显著低于健听学生。(2)听障学生阅读监控能力低于健听学生,主要表现在基于自信心评价的理解监控和以回视为指标的眼动监控均低于健听学生。(3)听障学生在阅读监控眼动指标上与健听学生有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回视次数、回视时间和回视点个数上明显低于健听学生。并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6.
聋人大学生的空间概念及其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聋人大学生为被试,对17对空间词做相似性分类,用多维标度法和分层聚类法分析。结果表明:(1)聋人大学生的空间词概念结构有两个维度:①物体的方位和状态/自身的方位;②状态/方位。(2)聋人大学生的空间认知围绕4个主题:①观察者自身的三维方位;②空间饱和度;③边界;④物体的三维空间位置。聋人大学生与健听大学生对空间词的概念组织有相似性,他们之间的差异反映了语言对空间认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问题学生的自我概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初一至初三年级197名问题学生和136名普通学生为对象,对问题学生的自我概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问题学生的自我概念除初三学生外一般比普通学生低,这与普通学生的自我概念在初三显著降低有关;(2)问题学生的自我概念不存在显著的年级或年龄差异,而普通学生的自我概念表现出明显的年级差异和年龄效应;(3)问题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和负性生活事件所带来的应激与其自我概念的发展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而问题学生的负性生活事件应激强度显著高于普通学生;(4)问题学生的自我概念可以显著预测其心理健康水平,提示自我概念的发展水平是影响问题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聋哑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残疾人群体 ,本文以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和自编的调查问卷为测量工具对我国第一所聋人高等工科特殊教育学院———天津理工学院聋人工学院 1 5 8名聋哑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 :( 1 )聋哑大学生SCL - 90量表的大多数因子分值显著高于全国常模 ,心理问题检出率也明显高于非残疾人群体 ;( 2 )家庭经济状况和所学专业是影响聋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 ,而性别、年级、城乡地区、残疾等级、残疾年限等因素对聋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无显著性影响。研究结果提示应关注聋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加强聋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  相似文献   

19.
This research examined the use of visual-spatial representation by deaf and hearing students while solving mathematical problem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spatial skills and success in mathematics performance has long been established in the literature.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visual-spatial "schematic" representations that encode the spatial relations described in a problem versus visual-spatial "pictorial" representations that encode only the visual appearance of the objects described in a problem. A total of 305 hearing (n = 156) and deaf (n = 149) participants from middle school, high school, and college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At all educational levels, the hearing students performed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solving the mathematical problems compared to their deaf peers. Although the deaf baccalaureate students exhibited the highest performance of all the deaf participants, they only performed as well as the hear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ho were the lowest scoring hearing group. Deaf students remained flat in their performance on the mathematical problem-solving task from middle school through the college associate degree level. The analysis of the students' problem representations showed that the hearing participants utilized visual-spatial 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to a greater extent than did the deaf participants. However, the use of visual-spatial schematic representations was a stronger positive predictor of mathematical problem-solving performance for the deaf students. When deaf students' problem representation focused simply on the visual-spatial pictorial or iconic aspects of the mathematical problems, there was a negative predictive relationship with their problem-solving performance. On two measures of visual-spatial abilities, the hearing students in high school and college performed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ir deaf peers.  相似文献   

20.
课题通过系列实验研究探讨了聋人手语、唇读、中文阅读与语篇理解的认知基础:(1)手语是语言,有助于促进听觉障碍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2)唇读是一项复杂的视觉语言认知活动,能通过语音编码进行语音识别,与听觉语言认知具有相同的机理。(3)听觉障碍学生与正常学生尽管在中文阅读与语篇理解过程中认知加工方式的相似性大于差异性,但听觉障碍学生明显滞后于正常学生。据此,我们提出了构建聋人综合语言教育模式的思路,聋校在采用综合语言教育时不可偏废某种语言交流方式,应该根据听觉障碍学生个体的特点或者群体的特点来作出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