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喜儒 《传媒》2002,(3):54-55
在日本的中国人,不管是留学还是就业,大都早出晚归,为生活学业而辛苦奔波。给他们打电话,十有八九不在,接电话的常常是他们的孩子。这些孩子,大部分已经听不懂中国话,只能讲日语。有的虽然能听懂,但已经不会说。能听懂并会说的,似乎很少。  相似文献   

2.
做什么样的人?最近我读了两篇纪念夏丐尊先生百年诞辰的文章。两文作者都没有一句话提到他在中国现代出版史上的业绩,却又都没有忘记讲这样一个小故事:会说一口流利日语的夏丐尊,当他被日寇逮捕、在敌人宪兵司令部受审讯时,他却拒绝用日语作答。他说,他是中国人,在这种场合只能讲中国话。这个故事说明了夏丐尊的为人。在他身上显现了伟大中华民族的尊严。中国有几句古话:“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这是说,最伟大的圣人是‘心德”的,“立功”、“立言”的都在其次。人  相似文献   

3.
在一个中文的环境中从事一份用英语写作的工作,时间久了,我常常会想:世界越来越一体化,文化是不是也在趋同,会产生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写作标准?从我的观察而言,这几年中文报道确实出现了这样的倾向。反过来,全世界也都开始学中国话,但显然中文的写作手法还没有强大到可以影响西方写作传统的地步。所以,在对外宣传中,比较明智的做法还是用他们的方式,说我们想说的  相似文献   

4.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一家乘船离开了美国。在香港九龙火车站候车室,有记者用英语向钱学森提问。他说:“对不起,现在我要说中国话了!”  相似文献   

5.
王瑛  阮青 《青年记者》2016,(36):58-60
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话语权力理论,指出话语不仅是思维符号和交际工具,更是权力的载体,人能够通过话语赋予自己权力.①权力话语理论对后现代的国际关系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不断地制造着“西方话语”,传播着“国际话语”,垄断了国际话语传播领域.用“西方话语”体系传播和解释“中国话语”的结果,是中国在国际上患了“失语症”,“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  相似文献   

6.
人各不同,有人七老八十也是精力旺盛,像那位三十年代就知名的章克标先生,活了百十岁还能在报上刊载征婚启事;而才到中年的我却感到精力有限。一天光阴,除了因糊口因生活而不能不工作不能不做杂事,实在读不了多少文字。又因工作性质及自己的业余爱好,这些年读的文字也多是新出版的报纸杂志居多,而这些报纸杂志又不是刊载长篇小说的,所以坦白地说,近些年,长篇小说怎样精彩也好怎样糟糕也罢,反正没赚着我什么钱。 我其实并非不喜欢读长篇小说,只是不喜欢读近些年的。说起来吓人,大约是因为我这样的人不仅知识水平极为有限,想像…  相似文献   

7.
曾听人说,有位年逾9旬的老翁,至今体健脑灵,耳聪目明。有人问他:“请问老人家有何养生秘诀?”老翁说:“记住三句口头语,凡事不钻牛角尖。”那人又问:“三句口头语咋讲?”老翁说:“第一句:算了吧!第二句:不要紧!第三句:会过去!”  相似文献   

8.
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或体会:听惯了谎言,偶然有句真言,人们也会以之为谎言;说惯了谎话,不留神掉出句真话,连说话人自己也会不自在.何以如此?"惯性"使然.  相似文献   

9.
清明节一过,父亲的生命驿车就驶进84岁的人生里程了. 那天,父亲郑重其事地对我和弟弟说,乡下有句老话,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不管这话灵不灵验,我到这把年纪了,真到了那一天不行的时候,就近选个空闲的地方埋上,千万莫占了好地,要不然,后人会骂我的.  相似文献   

10.
题目中的张献忠三字为什么要打上引号?因为这儿说的是长篇小说《李自成》里的张献忠。这个张献忠,不但善于带兵打仗,而且也会摇笔杆写文章。他写的文章,别具一格,不同凡响。  相似文献   

11.
《命运》     
《全国新书目》2023,(1):122-123
<正>本书是作者继《皮囊》之后,时隔8年潜心创作的长篇小说。《皮囊》里的那句“皮囊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正是出自本书的主人公阿太之口,书中以99岁的她一生的故事为主线,串联起了福建闽南一个渔业小镇上一个家族的生死、甘苦与起落。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文化和文学史上,长篇小说可以说在其中占有相当突出而重要的位置。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长篇小说是人类智慧的土壤上开放的最为璀璨的精  相似文献   

13.
要说一说的内部有不同看法的书稿,是柳建伟著长篇小说《英雄时代》。由于我的推荐和支持而在《当代》和人文社连续发表出版作品的柳建伟,于1998年至2001年2月终于又完成了一部规模宏大,以西部某省会为中心舞台,在经济建设的矛盾纠葛中抒写人物命运的长篇小说《英雄时代》。这部长篇由于高唱主旋律又被某些同事所不认同。但我认为只要坚守文学的本分,唱响主旋律不一定就不好,  相似文献   

14.
为继续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抓好长篇小说的讲话精神,积极推动长篇小说的组稿和编辑工作,使长篇小说的出版及社会影响更上一层楼,上海文艺出版社不久前邀请全国各地的部分作家举行了一次长篇小说创作笔会。会议由文艺出版社总社社长江曾培主持。他说:“对于长篇小说质量的看法,不同的人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出版界推出了一系列长篇小说,有的写历史题材,有的写当今社会,形成一个“长篇小说热”。随着这个出版热点的出现 ,读者产生了一片期待,盼望出现更多的高品位,高质量,既体现时代精神,又具有可读性的长篇小说,以满足人们在这方面不断增长的需要。 从某种意义上说,长篇小说的创作、出版,标志着一个国家文学出版事业的水平。如何推出更多的优秀长篇小说,少出平庸的,不出内容不健康的长篇小说,是文学界和出版界都必须正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鲁迅二十三岁写出著名诗篇《自题小像》二十七岁发表著名论文《摩罗诗力说》。郭沫若二十九岁出版了我国新诗的奠基作——《女神》。巴金二十七岁写成小说《家》。曹禺二十四岁发表话剧《雷雨》,二十六岁又写出《日出》。老舍二十五岁创作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三部长篇小说。冯至十八岁开始发表诗和散文,二十二岁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艾青二十六岁出第一本诗集《大堰河》田间二十岁出版了《中国牧歌》和长诗  相似文献   

17.
长篇小说一年的数量以百计算,到1983年已是第四个年头了。比起长篇小说创作平平的1982年来,1983年虽仍未有大家所期待的“一时代的里程碑”式的作品问世,但就其创作的整体而言,说它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却是不过分的。评述一下一年来长篇小说创作中的得失,对进一步繁荣长篇小说的创作也许是有益的。在一百多部长篇小说中,反映建国以来的现实生活的作品猛增,占了一半,这在当代文学史上是第一次!而且总的来看,反映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的质量,超过了反映历史生活的作品。这一年长篇小说所呈现出来的题材大“转移”的新特色,令人十分  相似文献   

18.
在长篇小说越来越受到文坛内外广泛关注的今天,人们对于长篇小说的期待也会越来越高。但长篇小说的创作发展并不会因为人们的热切期待而随之逐年攀升。更为常见的情形是,因为介入创作的作者越来越多,发表的作品越来越多,长篇小说越来越呈现出总体样态丰繁而重头作品较少的情形。这也意味  相似文献   

19.
前些天去参加一个会,散会时随口对另一家媒体的一个朋友说了句:“要回去写消息”,朋友笑着回了句“副总编还写啥消息”。虽是一句玩笑话,但事后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记者可以不写稿子?  相似文献   

20.
贾府上的人说话,无论长幼尊卑,都脸上带笑的时候多,所以《红楼梦》上的“笑道”和“笑说道”,比不带“笑”字的“道”和“说道”多得多。逢到前面带着“笑”字的,咱们不妨揣摹一下说话的那一位为什么笑,是哪一种笑;揣摹结果,往往会发出会心的微笑。逢到前面不带“笑”字的,咱们也不能放过,尤其说前一句还带着笑,说后一句忽然不笑了,或者正相反,说前一句没笑,说后一句忽然笑了:咱们都得好好揣摹揣摹,这些细微的变化出于什么心理状态。有个挺有趣儿的例子,就是第十九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