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19年,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拒不承认日本对山东权益的继承。中国拒签对德和约的成功主要基于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和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二是巴黎和会的焦点是欧洲问题;三是北京政府的不签约态度;四是中国代表团的努力争取。  相似文献   

2.
课本第4页:“1918年春同德国政府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得到了喘息的机会。”《教学参考书》所提供的说明为“1918年3月3日,苏俄同德奥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而当时的实际情况是,与苏俄签约的还有土耳其、保加利亚。亦即给予苏俄“喘息机会”的不仅仅只是德国。《布列斯特和约》的签约国$云南省宣威市第五中学@王才清  相似文献   

3.
在鸦片战争中,不同阶级、阶层的人,对这场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抱着不同的态度。地主阶级顽固派的曾国藩,完全站在满洲贵族穆彰阿、琦善一边,充当了投降派的头头。《中英江宁条约》签订后,曾国藩在家书中说:“英夷在江宁抚局已定,盖金陵为南北咽喉,逆夷既已扼吭而据要害,不得不权为和戎之策,以安民而息兵,……此次议抚,实出于不得已。但使夷人从此永不犯边,四海宴然安堵,则以大事小,乐天之道,孰不以为上策哉。”(《曾文正公六种家书》卷一,28页)  相似文献   

4.
琦善在鸦片战争中开门揖盗的罪行,虽早有定评,但亦不无反复。《清史稿》论琦善:“罢战言和,始发于琦善,去备媚敌,致败之由”。这些话反映了从鸦片战争发生后,直到清末民初六七十年间人们对于琦善的共同评价。可是,到了本世纪的三十年代,却有一些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学者,力图为琦善开脱罪责,甚至对他大唱赞歌。例如蒋廷黻在《琦善与鸦  相似文献   

5.
刘艳 《华章》2010,(25)
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图强道路的总的指导思想,对我国近代思想启蒙产生重要作用,也对当时日本明治维新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一思想至今仍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所启示,再次分析其思想精髓,特点,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将对我国的建设和改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一、琦善与林则徐的第一次侧面交锋琦善与林则徐的第一次侧面交锋,当是仪封商贩囤积堤料事件。1819年(嘉庆二十四年),年仅27岁的琦善做了河南巡抚。运气不好,时黄河决堤于马营坝,琦善与尚书吴敬督工堵口。刚堵好,仪封(今河南兰考)又决。嘉庆革琦善巡  相似文献   

7.
1904年2月—1905年8月,日本与俄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以中国东北为主战场进行了长期的厮杀,结果是日本打败俄国,在美国的调停下,双方签订《朴茨茅斯和约》。这场战争是一场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战争,对日本、俄国、中国、朝鲜以及国际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对日本的影响1.使日本获得了更多的侵略特权通过《朴茨茅斯和约》日本从中国取得辽东半岛;从俄国取得库页岛南部;还取得对朝鲜的独占权。至此,日本夺取了相当于本土面积76%的殖民地,为日本以后完全霸占朝鲜和在中国东北实行殖民扩张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军于1841年强占香港前,义律曾发布公告,诡称“他和中国钦差大臣(琦善)已经签订了初步协定”。协定内容包括“香港本岛及港口割让与英王”等内容。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穿鼻草约》。此后,中外许多关于鸦片战争的著作和论文都沿袭此说,认定琦善与义律签订《穿鼻草约》,答应将香港割让给英国。其实,《穿鼻草约》是地地道道的讹诈,实属莫须有。 全面考察义律与琦善在广州附近谈判的整个过程,所谓“穿鼻草约”问题便真象大白。 琦善与义律的谈判,是从1840年11月底开始的。早在1840年8月9日,义律等在天津呈递英国外交大臣巴麦斯顿致“清国宰相书”中,即提出了赔款及割让一岛或数岛的无理要求。琦善11月29日到达广州后,义律12月7日便迫不急待地要求琦善根据英方提出的条件缔约签字。义律照会中说:“本公使大臣,会同前统帅公使大臣懿,于本年7、8月  相似文献   

9.
刘基曾深受传统夷夏观念的影响,具有明确的华夷之辨思想,但他的夷夏观与传统思想有差别,重在阐述“夷夏盛衰之大机”,寻求华夏衰弱的内因。同时,他还接受了当时流行的一些关于夷夏问题的新观点。而他提出的夷夏大同的思想,超越了传统,是那个时代最具价值的夷夏观。  相似文献   

10.
从签约的国际国内背景、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等方面,对《布列斯特和约》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研究,认为苏俄同德奥等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是完全必要的,所采取的策略是正确的,结果是得多失少,意义重大;而苏联与德国匆匆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却没有必要,所采取的策略是不妥的,结果是得少失多,消极作用居于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从签约的国际国内背景、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等方面,对《布列斯特和约》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研究,认为苏俄同德奥等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是完全必要的,所采取的策略是正确的,结果是得多失少,意义重大;而苏联与德国匆匆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却没有必要,所采取的策略是不妥的,结果是得少失多,消极作用居于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鸦片战后,魏源所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表达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魏源在其著作中,辩证地阐明了师夷、制夷的问题,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有益的东西。  相似文献   

13.
笔者认为,学生并不是没认识到英国侵略的野心,恰恰是认识到了,所以意识到问题的紧迫,主张早Et签约争取时间早日改革以奋发图强。向学生强调“当时上至皇帝下至平民仍沉浸在‘天朝上国’迷梦中,没被打趴下是不可能接受签约的。”其实并没否认签约的必要性和意义,而是否认了在当时签约的可能,其实质很可能反而是强调了签约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中法和约草约>是中法战争中中国政府与法国政府所签定的一份和约.在这一和约的签定过程中,竟是一名法国人金登干作为中方政府代表与法国倒台政府的阁员外交大臣毕乐于1885年4月4日签订的,从而结束了中法战争.那么,金登干到底何许人也?他又为何能代表中国政府与法国签订和约呢?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笔者从金登干的经历、才干、人事关系以至当时中法战争后时代选择金登干的诸多因素作了分析,欲破解这一历史之谜,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5.
鸦片战争之前,在清朝统治阶级和知识分子中间,流行过一种“以商制夷”思想。直隶总督琦善在《遵旨复奏禁烟折》中建议道光实行“智御外夷之良策”,即先行不准通商,待到外国所必需的中国货物告匮后不得不哀求时,乃开一面之网,恢复有限制的贸易,这样就可以控制住外夷。大理寺正卿曾望颜也向道光指陈:“今日要策,首在封关……然后察其果能诚心悔罪,再行奏请天恩,准其通商互市,仍将大黄、茶叶等货,定为限制,无许逾额多运,以为箝制之法。”(1)这些奏折表达的都是那种“以  相似文献   

16.
东山魁夷是日本著名风景画家、散文家,是日本传统美学的卓越追求者和传承者,其风景画作品和散文作品享誉全世界。东山魁夷早年经历坎坷,一生和风景相伴;在他的诸多绘画和散文作品中,能清晰地看到日本经典传统美学"物哀"的各种表达。  相似文献   

17.
百余年来,中外许多史籍认为,鸦片战争初期英国侵略军于1841年1月强占香港时,英方义律与琦善已经签订协定(即此后所谓的《穿鼻草约》),将香港割让于英国。这一谬说近年来已引起很多学者的注意,并发表了大量的文章来澄清这一史实。现在,我就所谓《穿鼻草约》的前前后后谈几点意见,以收抛砖引玉之功效。 (一) “初步协议”一说实际上是1841年1月20日义律诡称与琦善已达成了协定,从史料中记载的情况看,琦善一直未与其达成协议,这是英国对华实行军事进攻和外交讹诈政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以美英为首的西方列强无视中国代表的要求,擅自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中国外交的惨重失败给为“公理”而欢呼的中国人当头浇了一盆冷水,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在五四运动和中国人民的抗议和支持下,驻巴黎的中国代表团为维护祖国主权,于6月28日下午向巴黎和会递交了拒签和约的宣言。中国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在国际范围内造成了巨大影响。首先,使日本处于一个微妙的境地。日本在巴黎和会上不断向各大国施加压力,最终达到了各大国共同对付中国的目的。虽然日本已经通过军事占领攫取了原德国在…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2007年版)设计了一个“历史纵横”栏目,内容如下:林则徐向西方学习的做法.遭到封建顽固派的攻击和嘲讽。直隶总督琦善讽刺林则徐购求“官员向不过问”的“夷书”,有失“天朝大吏”的尊严。林则徐建议朝廷用关税的十分之一制造炮船,以抵抗英国侵略者。  相似文献   

20.
本从日本画家东山魁夷作品的技法、意境表达等多方面论证,认为其作品应属于“心象风景画”,其作品独特的艺术形式、视觉效果直逼人的心灵深处,使观与作达到心灵美感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