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折变效应是光折变材料折射率随光强的空间分布而变化而变化的含义。常用的光折变材料有氧八面体铁电晶体,如KNSBN、BaTiO3等。另一类是半导体材料,如InP,GaAs等。还有一类是有机聚合物的光折变材料。常用的理论模型有带输运模型,跳跃模型和双光折变中心模型等。光折变效应最新研究领域是光折变空间光孤子,目前已发现或预言韵光折变空间光孤子有准稳态孤子,屏蔽孤子和光伏孤子等。光折变效应主要应用前景有光通信,相位共轭,光放大等。  相似文献   

2.
光波是横波,具有偏振特性。观察光偏振现象,通常要使用偏振片。目前许多中学实验室缺乏偏振片,我们利用自然光在普通玻璃片界面上反射时,可以观察到偏振光这一原理,进行演示。布儒斯特定律指出:当一束光投射到两介质(如空气和玻璃)的界面时,如果光在第一介质(如空气)中的入射角的正切等于  相似文献   

3.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1、什么叫连续光谱和线状光谱? [提示:如将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时,不同波长的光以不同的角度折射而形成一条连续的色带,此色带称连续光谱。反之,连续光谱所对应的光源必定是由多种波长的光所组成。如果光源只含一种波长的光(称单色光),或  相似文献   

4.
1.成像的原因 成像的原因主要有: (1)光的直线传播,如小孔成像等; (2)光的反射,如平面镜成像等; (3)光的折射,如水中的折射成像,凸透镜成像等. 该考点的难度不大,一般考查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常见于填空题、选择题和作图题. 例1在我国古代就有关于光现象的描述,如“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潭清疑水浅”等.其中“水中月”,“镜中花”是光的_现象;“疑水浅”是光的 现象.(璐年江西) 分析“水中月”,“镜中花”和各自的实物的大小相同,它们是由于光在水面和镜面发生反射形成的虚像. “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使潭底在水中…  相似文献   

5.
今年武汉市高考预选文科试卷的一道文言翻泽题中有这样一组句子: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刘向《说施》)有些学生将“日出之阳”误译成“初升的太阳”。其实,只要认清这是一组对句,我们便可对文见义,知道文中的“阳”是同“光”、“明”相对照的,当指阳光。  相似文献   

6.
光的折射现象可分为两种:一是光在两种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在界面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如水中筷子变弯、池水看起来变浅等;二是光在同一种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如海市蜃楼现象、太阳的视位置比实际位置高等. 光的折射规律是表示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在空间的方位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相似文献   

7.
一、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媒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影、日食和月食等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产生的现象。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0×10~8米/秒,在其它媒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比真空中小,如水中约为3/4C,玻璃中约为2/3C,空气中可认为近似等于C。  相似文献   

8.
光的折射现象可分为两种:一是光在两种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在界面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如水中筷子变弯、池水看起来变浅等;二是光在同一种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如海市蜃楼现象、太阳的视位置比实际位置高等.  相似文献   

9.
任何物景,都可以分出背光、向光、左右光三种。背光的物景,如夕阳在树林、建筑物背后。树林和建筑物应比天空浓,靠近边沿更浓,不可有一处比天空为淡。向光的物景,如太阳位于人的背后,物景完全受光,如果物景色淡,它就会比天空为淡,但如物景是深色或后面并非蓝天,而是白云,则物景应比天空为浓。左右光的物景则因光是从左右来的,因此如表现一棵树,就应当半浓半淡,但要在不淡不浓的背景上才有此现象,若后面较淡,那么物景就应浓,反之则淡。  相似文献   

10.
圣地     
圣地大黎也许这就是圣地。是我们苦苦追求,沉梦描摹,心海漂浮的终极家园。那恢弘的华彩弥漫开来,无法阻遏,一如圣殿的唱颂,宏大而美丽,只要踏在边缘,就会进入。因为我们需要沐浴。沐浴圣洁之光,沐浴纯美之光,沐浴真诚之光。面对这方圣地,我们怎能不有所领悟,如...  相似文献   

11.
1  我爱十月一日的绿色   那绿如水绿如眉   绿如一段烟岚轻轻飘飞的   让我一次次哭泣   一次次歌吟   一次次如醉如痴的   满眼满眼的生命之光    我爱十月一日的绿色   那绿如诗绿如画   绿如一柄长剑吞金淬火的   让我一次次壮志飞扬   一次次豪情万丈   一次次仰天长啸的   满怀满怀的心灵之光    我爱十月一日的绿色   那曾让发黄发僵的历史   血肉成泥的战场   拄杖叹息的诗者和   仰天长啸的志士仁人   再次焕发勃勃生机的   满心满心的希望之光    2  是的,我亲爱的朋友   和我…  相似文献   

12.
赵跃文 《物理教师》2013,(12):54-54
1 实验背景高中物理教科书中把“光的折射”现象定义为:当光从一种介质传递到另一种介质中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在生活或者物理实验室中,学生经常能观察到的折射现象也往往是光从一种介质传递到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改变,如从空气射入水中或从空气射入玻璃中等.事  相似文献   

13.
对于光本性的认识,始终存在着波动性与粒子性的争论,光的波粒二象性是两种学说相互妥协的结果.在解释一些现象如干涉和衍射时,人们就用波动说去解释,而对另一些现象如光电效应就用微粒说去说明.这种既是微粒又是波的存在在观念上确实叫人们不容易接受,其原因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种理论能很好地把波动和微粒统一在一个模式下.本文正是从这一出发点来探讨光的本性.  相似文献   

14.
例1 如图1所示。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发现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如果用一个白屏来承接分解后的太阳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对于光的色散现象,你有什么疑问?你还想知道什么?  相似文献   

15.
小朋友爱看动画片,这些动画片,如《变形金刚》、《百变雄狮》中常常有机器人用激光消灭敌人的镜头,你们会问激光是什么呀?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激光。激光是一道细细的光,它是最强的光。它比太阳表面的光还要强许多许多。激光可以使钢铁融化,激光对准坦克,“噼啪”一声响,坦克的钢板就被射穿了。  相似文献   

16.
例题如图1所示,让太阳光通过M上的小孔S后照射到M后方的一偏振片P上,P的后面再放一光屏Q,现使P绕着平行于光传播方向的轴匀速转动一周,则关于光屏Q上光的亮度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相似文献   

17.
《高中数理化》2011,(2):45-45
牛顿和托马斯·杨对光的性质研究得出的结论都不完全正确.光既不是简单的由微粒构成,也不是一种单纯的波.20世纪初,麦克斯·普克朗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分别指出一种叫光子的东西发出光和吸收光.但是其他实验还是证明光是一种波状物.经过几十年发展的量子学说最终总结了两个矛盾的真理:光子和亚原子微粒(如电子、光子等等)是同时具有两种性质的微粒,物理上称它们:波粒二象性.  相似文献   

18.
最近,德国农学家苏力贝克发现:在黑夜翻耕的土壤中,仅有2%的野草种子日后会发芽,但如果在白天翻耕,野草种子发芽率高达80%,约为前者的四十倍。这是为什么呢?苏力贝克通过进一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绝大多数野草种子在被翻出土后的数小时内如果没有受到光线(即使是短至几分之一秒)的刺激,便难以发芽。如果处于人生的黑夜,也别忘了给自己一缕“光”——一缕希望的光,一缕自信的光,一缕面对生活微笑的光……这一缕缕光,看似微弱,但它拯救的,却是整个人生啊!给自己一缕光@潘喜东 @黄小平  相似文献   

19.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主要有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学生学习时对一些概念及知识点搞得不甚清楚.现就有关问题作几点辨析.一、影子、虚像、实像影子是光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阻挡而形成的阴影.它不是像.它形成的原因是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人影、日食、月食.实像是光直接会聚而成的亮点.故可以用眼睛看到,也可以用光屏承接.它形成的原因可以是光的  相似文献   

20.
今天,姚老师在上初一《科学》第一章中"光的折射"这一课题,她先做了一个实验:让光从空气斜射入半圆形玻璃砖的平面上,学生看到光进入玻璃砖后,在玻璃砖内光路发生了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1所示。然后将这一现象进行拓广,指出:光从空气进入水内。也会出现同样的现象,像这种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后,光路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在这一基础上,姚老师又问学生:如果让光从水中斜射到空气(如图2),光路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并要求学生进行猜测,把猜测的结果画在图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