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浅水洼里的小鱼》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小男孩把滞留在浅水洼里的小鱼扔回大海的事,表现了小男孩纯真善良、对生命无比珍视的美好心灵。课文内容平实,语言朴实,贴近儿童生活,富有童心童趣,蕴含着可贵的生命意识。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在自读中是能够感受到小男孩的爱心、善良的。但受阅读水平的限制,他们对于小男孩的执著精神和小男孩对每一个小生命的珍视与关怀往往领悟不深,很难与小男孩的情感达成共鸣。  相似文献   

2.
《浅水洼里的小鱼》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小男孩把滞留在浅水洼里的小鱼扔回大海的事,表现了小男孩纯真善良、对生命无比珍视的美好心灵。课文内容平实,语言朴实,贴近儿童生活,富有童心童趣,蕴含着可贵的生命意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对于小男孩的爱心、善良,在自读中是能  相似文献   

3.
《浅水洼里的小鱼》(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是一篇非常朴实的文章,故事虽短,却昭示着生命的价值。课文主要描写成百上千的小鱼儿被海水送进了海滩上的浅水洼,烈日下小男孩将小鱼儿一条一条地捡起来,用力扔向大海。在他眼里,一条小鱼就是一个生命,捡一条小鱼就是挽救了一个生命!初次接触到这篇文章,文中小男孩的行为深深打动了我。现在的孩子太不珍视生命了,花草树木、猫狗鱼虫,在他们的眼中都是没有生命的个体,更不要说让他们尽自己的力量去关爱需要帮助的人。《浅水洼里的小鱼》是一篇极好的教材,可以让孩子通过与文本对话,与故事中的小男孩对…  相似文献   

4.
《这条小鱼在乎》一文,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暴风雨过后的早晨,将海边沙滩的浅水洼里的小鱼捡起来扔回大海的事,展现了小男孩对小生命无比关爱的纯洁而善良的心灵。教学《这条小鱼在乎》时,我却发现我的教学“失败”了:全班四十个同学,竟然没有一个被小男孩的壮举所感动,被小男孩的精神所感染,他们不在乎小男  相似文献   

5.
赵春娟 《山东教育》2005,(28):23-23
《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文记叙了“我”在海边散步时,发现一个小男孩以他的纯真、善良、执著,将冲上海滩滞留在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条一条不断地扔向大海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小男孩的做法,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6.
《浅水洼里的小鱼》描写了一个小男孩以他的纯真、善良、执着、专注,将冲上海滩滞留在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条条不断扔回大海的故事。学了课文,要让小朋友明白,生命是多么珍贵,多么值得珍惜。所以人人都应该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相似文献   

7.
《浅水洼里的小鱼》描写了一个小男孩以他的纯真、善良、执着、专注,将冲上海滩滞留在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条条不断扔回大海的故事。学了课文,要让小朋友明白,生命是多么珍贵,多么值得珍惜。所以人人都应该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浅水洼里的小鱼》描写了一个小男孩以他的纯真、善良、执着、专注,将冲上海滩滞留在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条条不断扔回大海的故事.学了课文,要让小朋友明白,生命是多么珍贵,多么值得珍惜.所以人人都应该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相似文献   

9.
<正>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度、适宜地开展学生活动是必要且必须的,因为是学生活动,教师在学生活动中的角色应为平等的首席。在执教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浅水洼里的小鱼》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小男孩独自一人在沙滩上捡鱼、扔鱼是一件很累的事,从而真切感受到小男孩的善良,为后面唤起珍爱生命的意识做好铺垫,很多老师在执教这堂课时,都会设计一个全班学生集体参与救鱼行动的课堂活动。我们先来看两则案例:  相似文献   

10.
我买了一本书,名叫《活出自己的99智慧》。我十分喜爱它,特别是其中一篇叫《这条小鱼在乎》的文章,它让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一对情侣在沙滩上散步,看见一个举止异常的小男孩。小男孩正将沙滩上的小鱼一条条拾起扔进大海。这对情侣走到他身边,对他说那样做没用的,没有人在乎。然而,小男孩却回答:“是的,没有人在乎,但至少这条小鱼会在乎,还有这条,这条……”这对情侣被小男孩的言行触动了,顿时觉得很惭愧。他们也弯下腰把一条条小鱼扔进海里,扔给小鱼生的希望,也扔出了人类的爱心与善良。生活不正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一样吗?很多人…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是一个有着自身独特情感特征的群体,他们在自己和他人的世界里体验着情感,表现着情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实施建议中又指出应“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语文教学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尽可能让学生领悟语文中所蕴涵的纯真、善良和美好.  相似文献   

12.
大海的一次涨潮就会将成千上万的小鱼带上沙滩的浅水洼里,随着浅水洼里的水的干涸,小鱼的生命也随之结束。这种现象对于生活在海边的人来说早已习以为常,然而有这样一个执著的小男孩,将困在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条条捡起来,用力扔向大海。这么多的小鱼,他知道自己是捡不完的,但他尽力地捡着,扔着,这就是《浅水洼里的小鱼》中的那个小男孩。从文中小男孩的活中可以体会到,他并不是在玩着一种游戏,而是对小鱼那微不足道的生命的尊重与珍惜。对孩子们渗透珍惜生命意识的教育无疑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13.
该校以"不一样的生命,一样的精彩"为办学理念,尊重每个学生的禀赋,肯定和尊重个体的生命价值、特殊才能和个性差异。以善良培育善良,以智慧启发智慧,以生命润泽生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情,建立成长的信心,增强对社会的适应力,引导其珍视生命。  相似文献   

14.
这条鱼在乎!     
很早的时候,读过一则寓言:退潮的海边,许多来不及游回大海的小鱼被困在了岸边的浅水洼里。在烈日下,水洼很快就会被晒干,等着这些小鱼的是死亡。这时岸边来了一个小男孩,他拼命地从水洼里捞起一条条小鱼,然后扔到大海里。受困的小鱼很多。一个大人对小男孩说:这样没用,每天都有这么多的小鱼,无论如何也救不了所有的小鱼,而且没人在乎你这样做。”但是小男孩一边将一条条小鱼扔向大海,一边说:但是这条鱼在乎,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这是一篇富有鲜明人文色彩的寓言,文章运用对比描写,刻画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他们面对生命,态度和行为是多么不同。寓言的作者旨在赞美一种“以微薄之力,执着向善”的美好精神。重读这则寓言,作为教师,会产生诸多联想。我们所经历的校园生活,拿今天与昨天比,或拿今年与去年比,确乎没有什么两样。然而,我们的教育有时偏离了公平教育的轨道,学校和教室逐渐成为相当一部分教师进行精英教育的赛场。于是,一部分学生成为学校和教师精心呵护的小树,以后逐渐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一大部分学生在校园中不知不觉地长大,最终自觉成为面向社会面向人生的搏击者;还有一部分学生就像“被困在了岸边的浅水洼里的小鱼”,他们艰难地存在着,也恰恰是这种艰...  相似文献   

15.
在乎     
一个小男孩呢喃着:"这条小鱼在乎,这条小鱼在乎……"——题记十五岁的花季有唱不完的歌、写不完的诗,而我们的心也与这歌、这诗一样,多愁善感……正因为有太多的在乎,才诱发了我们内心真挚的情感。我在乎那朵花,我在乎那棵草,我在乎你,我在乎他……读小学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如今只记得故事的梗概:一个小男孩在沙滩上行走,看见涨潮、退潮后留在海岸上的小鱼。这些鱼儿  相似文献   

16.
新编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海潮将成千上万条小鱼冲上了沙滩,搁浅在一个小水洼里……一个小男孩在海滩上奋力奔跑,他捧起一条又一条小鱼,迫不及待地将他们扔回大海。大人问:孩子,别忙了,这么多小鱼,你一个人救得完吗?再说,谁在乎呢?小男孩头也不回地说:小鱼在乎!这条小鱼在乎,这条,还有这条……读完故事我的心灵为之震动,情不自禁地陷入了沉思:成人的冷漠和孩子的热情相差竟然天壤之遥!孩子用自己的绵薄之力拯救了一条又一条小鱼的生命,显然他富有同情心,对生命有着本能的恻隐之心。而成人自认为深谙世故,通透练达,世俗的观念…  相似文献   

17.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苏教版)的课本中有一篇课文《这条小鱼在乎》.文中讲了一个小男孩在潮退后的沙滩上.把一条条搁浅在沙滩上浅水洼里的小鱼扔回大海,搁浅的小鱼很多.而阳光很强烈。用不了多久就会把水洼里的水晒干。小男孩根本来不及拯救那么多的小鱼。这时来沙滩散步的一个大人忍不住劝阻小男孩:“有谁在乎呢?”而小男孩仍不停地捡起小鱼说:“这条小鱼在乎。”“这一条,这一条,还有这一条……”。读了这个故事。我感触颇深。这一条条搁浅的小鱼不就像班中那些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稍落后于他人的后进生吗?小男孩对待小鱼如此有爱心。如此尽力。那我们教师更应该学习小男孩。  相似文献   

18.
放飞生命     
【案例】《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片断:(学生学习小组合作表演课文第2~6自然段)师:刚才我们欣赏了两个小组精彩的表演,现在请小观众来评一评他们演得怎么样。生:我觉得他们演得都很认真,特别是一组的小男孩动作很大方。生:我觉得美中不足的是两个小组在表演时所倾注的情感还不够充分。师:能说说具体在哪里吗? 生:我认为第6自然段中的6个“这”都该读重些,其原因在于小男孩一直在救小鱼。生:老师,我还发觉这两个小组扔鱼的动作不一样。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这两个小组扔鱼的动作怎么不一样呢?生:我发现第一小组是一只手紧紧抓住小鱼扔出…  相似文献   

19.
沈正元 《江苏教育》2008,(13):100-101
蒙田在他的《热爱生命》中写道:“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生命是人的载体,生命是人的根本,生命是神圣的,又是平等的,值得我们去珍视、善待。这种人本主义思想体现在教育领域,就是教师要尊重善待每个学生.要始终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每一个亮点,鼓励他们发展,相信他们通过努力一定会有所作为。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要根据他们的情绪变化,情感体验方式,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满足学生在交往中的依恋需要、尊重需要、理解需要和求德需要。  相似文献   

20.
《浅水洼里的小鱼》描写了成百上千条小鱼儿被海水送进了浅水洼.一个小男孩将小鱼儿一条一条地捡起来,用力地扔回大海。课文的感染性很强,蕴含着“保护动物,珍惜生命”的道理。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巧妙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换位移情,使他们深刻地体验到小鱼“难受、焦急、伤心、恐惧”的感受,学生的灵魂深处会受到强烈的震撼,激起爱心,自然地树立“保护动物,爱惜生命”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