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扬子晚报》作为一张“八小时以外”的“家庭报纸”拥有越来越多的读者群,从八、九岁的儿童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喜欢读它。目前发行量已达39万份,在全国43家晚报中名列第四名。翻开最近两个多月的晚报,我们觉得她又有了新的进展,既坚持了党性原则,又体现了晚报的特色,确实具有“扬子”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2.
袁潇 《传媒观察》2004,(2):51-53
《扬子晚报》是江苏报业市场中一份历久不衰的晚报。2003年9月,《扬子晚报》的日发行量一举突破205万份;此前,又以日发行量居中国晚报第一、日报第三,入列世界报纸发行第24强。《扬子晚报》能够屡创佳绩,与其一直以来所倡导的“人文关怀”理念密不可分。“一年365天,一天  相似文献   

3.
扬子晚报:崛起及启示本刊记者陆宏德,万仕同,祝晓虎崛起:日发百万份月累千万元1995年9月7日,扬子晚报的发行量达到1003568份,成为江苏报业发展史上第一张日发行量超过100万份的日刊报纸。对于一张不满10岁的报纸来说,这的确来之不易。1986年...  相似文献   

4.
《新闻知识》2003,(4):56-56
扬子晚报发行量突破200万份,它是如何取得快速发展的呢? 一、南京报业市场现状扬子晚报创办于1986年,到1995年,即只用了10年时间,发行量就达到100万份。从100万份到200万份则只花了7年时间,年增长超过10万份。 目前,经过激烈竞争站稳脚跟的报纸,除了扬子晚报以市区发行50万份外,处在第二平台的现代快报、南京晨报和金陵晚报(均在早晨出版)发行各约30万份,总发行量约100万份。处在第三平台的是江南时报、服务导报和江苏商报。  相似文献   

5.
激情“扬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2年9月26日,扬子晚报的发行量达到2012816份(目前日发行量稳定在180万份以上),成为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晚报。10月15日,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长李夫在中国晚协第17届年会的开幕式上,提议全体与会代表为扬子晚报最高日发行量超过200万份鼓掌。10月19日,扬子晚报第三届读者节在南京狮子山阅江楼隆重开幕,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涌来的读者使身临其境的我真切地感受到扬子人和千百万读者心心相印。扬子晚报在改革开放中诞生,在激烈竞争中成长。从1986年元旦创刊时的日发行量5万份,至1995年9月7…  相似文献   

6.
年前在上海举行的1992年全国晚报会议(全称是“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第七次年会暨全国晚报第十次经验交流会”)给人们留下一个强烈的印象,这就是:迅速繁荣起来的我国晚报事业,已成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一支劲旅;在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晚报向日报老大哥提出了挑战。在这次全国晚报会上,不时听到新闻界同行们谈论“晚报热”或“晚报现象”。晚报事业的发展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恐怕在我们的新闻史上还是从未有过的。这也充分表明,晚报的迅速崛起,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注目。所谓的晚报现象,对我国整个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繁荣,对新闻改革,乃至新闻事业如何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都带来了许多新的  相似文献   

7.
扬子晚报创刊6年,走了六大步,发行量年年上一个台阶,目前已达50多万份。扬子晚报事业发展的成功秘诀在哪里呢?我们以为,最值得记取的有一条:那就是办报人心中要永远装着读者群众。只有植根于群众之中,才能枝繁叶茂。因此,6年中,我们进行晚报的新闻改革,始终着力探究一个问题:如何在新时期使晚报让千百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新闻界出现了一个新现象,即众多的小报向大报提出了挑战。几家大城市的晚报复刊后,发行量迅速超过了绝大多数省市报纸。各省市的农民报由复刊或创刊时的一两万份、几万份,一两年间增加到十几万份、几十万份,甚至上百万份。  相似文献   

9.
现场新闻,现在成了新闻界的热门货。扬子晚报正式打出“现场报道”的刊头虽然才半年,但提倡写现场新闻,已有一些时日。这样做,是出于两种考虑。一是为着竞争,二是为着练兵。所谓竞争,主要是对付电视的挑战。在南京地区,电视和晚报都是进入千家万户的,通常又多在晚间供“受众”消受。虽然晚报在可读、耐读方面占一定优势,但是在“抓住受众”的手段上,比电视略逊一筹。电视对新闻事件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新闻界出现了一个新现象,即众多的小报向大报提出了挑战。几家大城市的晚报复刊后,发行量迅速超过了绝大多数省市报纸。各省市的农民报由复刊或创刊时的一两万份、几万份,一两年间增加到十几万份、几十万份,甚至上百万份。一大批信息小报、生活  相似文献   

11.
报纸市场新变动:从南京报纸看四大模式 以价格战一毛钱一份报纸闻名全国的南京报纸市场经过一年的拼杀,日前正在发生着明显变化:南京早报市场迅速形成,《南京晨报》、《现代快报》、《金陵晚报》三家报纸各领风骚;晚报市场上由于《金陵晚报》改出早报,真正的晚报只剩下《扬子晚报》一张报纸在坚持;早先杀出来的“黑马”《江苏商报》由综  相似文献   

12.
《扬子晚报》在2月13日至18日之间刊登的关于南京街头“人体艺术展览热”的四篇连续报道,被新闻界人士和读者称为是晚报新闻追求“短、平、快”风格的一次成功的尝试。作为该连续报道的作者,我有几点感受。集思广益,明确主题。2月10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晚报  相似文献   

13.
刘冰 《军事记者》2007,(3):30-31
人物小传:朱铭佐,新华日报副总编辑、中国晚报协会执行会长,江苏省记协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5年至2006年主持扬子晚报工作。在日常办报实践中,他以积极进取、不断创新的敬业精神,培养并带领一支优秀团队,创造了令业内外瞩目的业绩。扬子晚报以日平均180万份的发行量,居全球日报发行排行榜第21位,成为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晚报,同时列入全国最具竞争力都市生活报20强、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行列。  相似文献   

14.
在报业发展的新形势下,党委机关报如何加强对子报的管理,使子报成为党报的有力补充和得力助手?河南日报社党委、编委会以系列子报在中原大地的迅速崛起,给出了一份令人信服的答卷。 大河报是河南日报社主办的一份综合性省级晚报,创刊时的期发份数仅为27万份,短短4年多时间,大河报发行量增长了20多倍,达到了60多万份,牢固占据河南省发行第一大报的地位,成为最受河南人民欢迎的报纸之一。河南农村报围绕“农”字办出特点,报纸质量不断提高,1998年在全省专业报质量评比中荣获第一名,发行量突破了10万份。城市早报作…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1997,(5)
今年1月23日,中宣部、广电部、新闻出版署和中国记协等联合召开全国新闻系统电视电话会议,(扬子晚报)是这次会议确定的全国新闻界41家“精神文明示范单位”之一。扬子晚报创办十多年来,1996年日发行量突破106万份,广告年营业额超过1.d乙元,1997年5月日发行量已达111万份。回顾走过的路程,我们深深感到,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事业发展之魂。一、报社的职业道自建设,首先要敬业爱岗,集中精力办报。“以报纸的质量带动手B纸发行量的增加,以大发行量吸引广告客户,增加经济效益,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这是扬子晚报…  相似文献   

16.
扬子晚报创刊6年,走了六大步,发行量年年上一个台阶,目前已达50多万份。扬子晚报事业发展的成功秘诀在哪里呢?我们以为,最值得记取的有一条:那就是办报人心中要永远装着读者群众。只有植根于群众之中,才能枝繁叶茂。因此,6年中,我们进行晚报的新闻改革,始终着力探究一个问题:如何在新时期使晚报让千百万读者喜爱?这一问题的解决,我们是分层次进行的。一、要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营养,建立一种让读者乐于为你献计献策的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7.
<张家口晚报>伴随着全国社会文化生活类报纸异军突起而诞生,但是,她没有迅速成长为一个健壮的"小伙儿".1994年--1998年的5年间,全国晚报的第一个扩张潮已过,但<张家口晚报>始终为4开4版,发行量万余份,广告收入几十万元.  相似文献   

18.
扬子晚报是1986年元旦经中共江苏省委批准创办的。如今6岁零3个月。这张报纸是幸运的。它欣逢改革开放这个历史性机遇。几年中,尽管有过挫折,但始终保持了蓬勃发展的势头。创刊的时候,扬子晚报的日发行量只有5万多份,现在,日发行量已突破46万份,辐射到江苏每一个县乡和与江苏毗邻的一些省。其间,报纸几次提价,没有抑制它的增长。今年元旦,扬子晚报由四开四版扩为四开八版,报价由每份一角提为一角五分。扩版前不少朋友为我们担心,担心扬子晚报发行量会有较大幅度下降。我们自己也不无担心。我们的紧邻,是创办60多年的、我们晚报界的老大哥新民晚报。江苏,是新民晚报的传统领地。现在,我们的报纸版面和新民晚报一样,每份报  相似文献   

19.
随着晚报、都市报迅速崛起和影响的不断增强,为配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进行成就类报道,成为生活服务类报纸尤其是其中的主流报纸必须承担的一项政治任务,但同时也成为一个难题。应该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在前不久第十一次省党代会报道中,扬子晚报锐意创新,为晚报、都市报改进成就类报道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大河报》是河南日报社主办的省级晚报,创刊于1995年8月1日,是全省报界最具发展潜力的一支生力军,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日发行量达60多万份,是河南省发行量,广告量最大的报纸。《郑州晚报》的前身是《郑州日报》,是中共郑州市委创办于1949年7月1日的一份综合性报纸,它既是党报,又是晚报。已走过了50年的光辉历程。尤其是1984年该报仅次于《中国青年报》在全国第二家创办的星期刊",在新闻界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为了和《大河报》一争高低,《郑州晚报》在版面上、内容上进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