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企业文化代表了企业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是一系列信念、仪式、符号、行为方式的组合。本文阐述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在企业战略发展与管理中的作用,最后提出了利用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战略发展与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企业文化自上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管理学者提出之后,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企业管理在经过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战略管理等阶段之后,进入了文化管理阶段.企业文化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强调柔性管理,战略已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为企业精神,是不能被模仿和复制的,充分说明了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技术趋同越来越明显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无疑已经成为企业文化的竞争.  相似文献   

3.
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管理学的一门高层次的分支。企业战略管理由企业战略制定和企业战略实施两大环节组成。 精心制定的战略要配置有效的“手段”,据其性质差异,可分“硬性”的,称之为“硬件”,如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的资源及企业领导等;和“软性”的,称之为“软件”,如企业文化、战略激励,权力等。  相似文献   

4.
彼得·德鲁克认为,21世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焦点是企业文化的竞争。因此,企业文化的实施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出现主张“文化万能”、过分强调“以人为本”、滥用“民主管理”,以及使企业文化建设成为口号化或文体化等错误,从而使企业文化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及功效。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企业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文化指一个企业的经营之道、企业精神、职业道德、企业作风、员工科学文化素质和企业形象的总和。简单地加以概括,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经营之道、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   明确什么是企业文化,需要注意搞清以下几点:   第一,“企业文化”这个概念是在本世纪八十年代初由几位美国管理学家提出来的。这个概念虽然是美国人在总结美国和日本企业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而且提出的时间较晚,但是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要素,是伴随着企业的产生而产生的。它也并非只是外国才有的。例如中国老字号企业“同仁堂”以儒家文化为指…  相似文献   

6.
企业管理可以分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大类。“经济基础”的范围,包括产品研发、产品生产、货物仓储、物流运输、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方面,是一个企业诞生以后,一定要做的事情,是一个企业存在于市场之中的原因,也是一个企业做大和做强的根基;“上层建筑”则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管理、商务合同管理、战略发展、风险管理、资本运作(包括公司IPO上市、增发、收购兼并)、公共关系(其中包括社会责任)等。如果说要有什么是介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或者说是联结“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那就是IT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7.
一、正确看待文化作用力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现行背景下的企业绩效考核失当问题,已经成为国企中存在的首要问题。眼下,国企争先恐后的提出要“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执行力”、“打造良好企业文化”,从根本上讲都是为了解决一个利益深层安排和处理不平衡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兴义 《成人教育》1995,(11):30-31
企业人才文化是企业“软管理”的有效途径张兴义企业文化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研究管理人的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科学。企业文化由若干分支组成,如:企业环境文化,企业质量文化,企业思想文化,企业教育文化,企业人才文化等。笔者认为企业人才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层,在企...  相似文献   

9.
保险企业文化的定位和构建应具有高度的战略性、鲜明的时代性、明确的目的性、企业价值与员工价值的统一性和实践性等。保险公司企业文化的重点是建立科学、规范的制度文化,培养员工自觉自愿的依规行为;在培育和塑造优秀的保险企业文化中应导人ES战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导人CIS战略,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导人CIS战略,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相似文献   

10.
企业化自上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管理学提出之后,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企业管理在经过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战略管理等阶段之后,进入了化管理阶段。企业化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强调柔性管理,战略已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为企业精神,是不能被模仿和复制的,充分说明了企业化是企生的核心竞争力。在技术趋同越来越明显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无疑已经成为企业化的竞争。  相似文献   

11.
高校后勤服务工作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应归功于独特的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主要指企业的价值观,具体体现在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的标志、员工行为等诸多方面,是企业不断发展的最持久的决定因素,是企业的致胜之魂.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内涵及其重点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全面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环节。然而,“走出去”战略的内涵却一直比较模糊,战略框架不清晰,这直接影响了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从“走出去”战略形成和发展过程来看,企业“走出去”是全方位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但客观地讲,国家着重强调的是要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从事跨国经营。在以跨国公司为核心的“国际生产体系”的时代,对外直接投资是我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任何离开本土文化和企业自身文化的企业发展战略都是空谈。企业文化和企业发展战略是相辅相成的,企业文化没有战略的指导,就没有方向;企业发展战略如果没有文化的支撑,就缺乏灵魂,二者同频共振,才能真正起到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作用。本文通过介绍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的相关概念,分析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的相互关系,最终提出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战略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1CI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1)企业形象是文化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显形态,是传播企业文化的载体,而企业文化则是CI的灵魂。这种“灵”与‘’肉”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的内容,企业形象所反映的是个性文化形象,而二者均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2)企业形象是一种“文化资本积累”。在现代社会里,企业不仅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也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中坚力量。为了适应社会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需要,企业在越来越多地为社会提供物质和文化精神产品的同时,也为自身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精神文化财富,成为一种“文化资本积累”。 (3)建设企业文化是塑造企业形象的内容和基础。CI是科学塑造企业形象的重要手段,CIS成为塑造企业形象的代名词。坚待“以人为本”的思想,科学地实施门 战略,就能在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心目中树立美好的企业形象。  相似文献   

15.
文章用全新视角探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绿海战略”这一新的概念,并为其确定内涵、理论基础和实现途径。通过对战略管理理论的回顾,根据其目的和导向,将经典的战略理论进行分类,以自然界中的颜色作为其标志,借用“商海”、“下海”中将商业比作“海洋”的比喻,将经典的战略理论分别称作“黑海战略”、“红海战略”、“蓝海战略”。结论指出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绿海战略”研究的理论基础,利益攸关方共同利益最大化是“绿海战略”的目标,可持续竞争优势是“绿海战略”的核心;建立优秀企业文化和学习型组织、不断创新与开展绿色营销是实现“绿海战略”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实施要做到“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除了人力资源的常用技术手段外,还要把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与企业文化相结合,把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灌输到员工的思想之中,体现在行为上,这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企业文化包括价值观、行为规范、精神风貌、企业员工文化素质和文化生活等。具体来讲,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哲学的指导下,由目标文化(企业目标)、政治文化(企业民主)、规范文化(企业道德)、制度文化(企业制度)、团体文化(群体意识)、功能文化(为发挥文化教化功能而开展的德智体美活动)和实体文化(企业实体)组成。对企业文化也可以作这样的理解,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方法,是管理的“硬件”,而企业文化则是管理的“软件”;科学管理是以“物”为中心的“理性管理”,而企业文化则是以“人”为中心的“灵性管理”,是“以人为本”的工作。当前,企业文…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公认的纺织大国,要想从世界跨国供应链的低端步入高端,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迈进,最重要的是要有创新精神,拥有自主品牌。要不断创新,不仅要有技术创新、营销创新、管理创新,而且还包括企业文化创新。美国是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发源地,许多成功的美国企业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借鉴美国企业培育创新文化的经验,对于培育发展我国纺织企业的创新文化,增强纺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无疑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期,通过对几个成功企业文化建设案例的分析,笔者认为,民主管理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充当了助推剂的作用,单纯的管理行为是无论如何无法上升到文化的高度,而单纯的管理思想离开了管理行为,也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企业文化观念的深入谛造,在优秀的企业中,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民主管理影响下员工精神的升华(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管理行为”与“管理思想”放在突出的地位,达到物质与精神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当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用顾客满意的产品才能造就顾客的忠诚,许多企业已把“使顾客满意最大化”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