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倾听、不善于倾听,是目前语文教学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为改变此现状,语文老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讲究。语文教师只有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捕捉学生的学习心理,说出与"此情此境"浑然一体的话语,学生才听得进,喜欢听。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发现学生们在老师提出问题后不愿意主动回答,甚至沉默低头。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沉默和课堂表达现状反映出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敢于表达自己是养成小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的基础。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平等、自信、和谐的师生关系,让着那个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让教学中的课堂表达和课堂沉默能够给语文教学带来有效的推动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爱上语文学习。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小学语文的课堂沉默与课堂表达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做为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每到开学初安排课时,总有中老年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我都这么大岁数了,别让我教课了,学生不喜欢我们,不愿意听我们讲课,现在的学生都喜欢年轻漂亮的老师。听了这个问题,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相似文献   

4.
课堂效率不高,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问题,也跟老师的教学方法有关,老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有效教学的不二良方,学生一旦对英语课程产生兴趣后,上课时就更为容易的集中精力,也就越是喜欢研究、探索,愿意把自己很多的精力放在这上面,上课的效率也就大大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我们每一位老师都经历过学生时代,都有过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的经历。即使现在自己已为人师,但还是会常常想起自己的课堂体验。会想到某位老师的课上得好,很喜欢听;某位老师的课上得不怎么样,不愿意去听。导致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我想应该和教学行为有关。正如一项研究所发现的那样,教师使学生对课堂发生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善于采取多样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6.
沉默现象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越来越普遍,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们课堂中不愿意发言呢?  相似文献   

7.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质的转变,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互动"、"对话",气氛非常活跃.特别在公开课教学中,教师一般都不愿意面对沉默,似乎沉默就一定意味着教学的失败,教师几乎是使尽浑身  相似文献   

8.
小学教学课堂上的气氛与教学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课堂气氛融洽,那么教师和学生的情绪高涨,教学的效果就会很好;反之,课堂上气氛低沉,师生没有情绪,彼此的合作不顺畅,教学收效肯定不理想。小学课堂教学掌控不好会出现以下现象:教者在课堂上只会一个人讲课,对所有学生不管不顾,在课堂上表达方式不生动逼真,方法单一学生很难接受。教者把不好的情绪带到课堂上,课堂上遇到问题不能适时解决,对小学生发火,掌握不好,小学生就会由不欢迎这样的老师发展成不喜欢这个老师的课。教者在课堂上对学生答错问题,不仔细倾听,而恶  相似文献   

9.
我们常说“爱屋及乌”,在教学中,不论什么课程,如果学生喜欢授课老师,就会相信这位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这位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会对这位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程感兴趣是很困难的。  相似文献   

10.
杨敏 《考试周刊》2013,(94):187-187
现今一些初中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被动性,不愿意举手发言,遇到老师提问,就低下头。如果被老师点名要求回答问题,便吞吞吐吐,沉默甚至产生不满情绪。部分明明有强烈表现欲望的学生却在课堂上迟迟不愿开口回答问题,这些状况都对课堂学习效率产生了不利影响。针对这些情况,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围绕如何调动初中生课堂发言积极性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1.
杨红 《考试周刊》2014,(8):33-33
<正>作为多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老师,我发现现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越来越差,主要表现在:课堂上学生不喜欢开口,大多数情况下选择沉默;表述困难,说话无中心,词不达意;缺乏想象力,词汇量不足,人云亦云。我们的孩子怎么了,表达如此含糊不清,这与语文教学有关吗?面对这些现象,教师应该怎么办呢?一、认清语文的本质,回归"语言"的本源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语文课应当体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所以一些教师在理解方面出现严重的偏差,课堂  相似文献   

12.
王雅洁 《考试周刊》2014,(25):186-187
<正>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孩子们在低年级时非常喜欢美术课,在美术本上信手涂鸦,然后请同伴或老师欣赏,告诉他们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然而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他们不喜欢美术课,不愿意涂涂画画,美术课久而久之变成老师或极少数所谓"学优生"展示的舞台,而绝大多数学生在美术课上尽力完成自己语文、数学作业,他们在课堂中感受不到美术带来的乐趣,体验不到画画的快乐。表现在课堂中,学生把美术课堂当做放松的乐园,更有学生显现出  相似文献   

13.
《可贵的沉默》一课以教师的提问为主线,重点记叙了课堂上由热闹到沉默,又由沉默再到热闹的情景。老师提出的问题,看似不经意,却层层深入,是学生深入思考的诱因,体现了教师引导的巧妙。教学时,可借文中老师提出的五个问题,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深入领会课文内容,懂得要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本课教学大致可以这样展开:  相似文献   

14.
张英 《考试周刊》2014,(47):35-35
<正>作为多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老师,我发现现在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越来越差,主要表现在:一是课堂上学生不喜欢开口,大多数情况下选择沉默;二是表述困难,说话无中心,词不达意;三是缺乏想象力,词汇量不足,人云亦云。学生怎么了?表达如此含糊不清,与语文教学有关吗?反思当前语文教学,的确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语文教学强调听、说、读、写,但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是既不考听,又不考说,160分的高考试卷中,读和写占据了140分,有的省份(如上海)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的数学教学仍然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现象。教师是传授知识的"工具",学生是知识的"接受器"。教师总是喜欢把知识嚼烂了喂给学生,不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致使学生缺少自主探究的能力,变得麻木、呆板、什么都等着老师来讲,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态度;变得消极沉默,失去了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封闭自己;变得不主动,不懂的问题不去问老师,不和同学交流,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和对学习的兴趣。面对这个教育亟待  相似文献   

16.
赵亮 《儿童音乐》2012,(9):48-49
相信很多老师在高中的音乐课堂中都曾遇到过这种情况,课堂中觉得学生不够活跃,老师提问题,没人愿意回答,或者回答得非常简短。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慧曾说过:"教师的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对比初中与小学,高中生更加成熟,要让高中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很少主动提出问题,这样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之中.杨振宁博士曾评价: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中国学生不喜欢提问题,不愿意提问题.为了教学效果的更好实现,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生成的情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8.
所谓和谐就是协调相容。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和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产生最佳效益。因此我们课堂上出现众多问题的根源就是师生间的不协调不相容。我们知道,在教学活动中不同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教学中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情绪,协调相容就能提高教学效果。不论什么课程,如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程感兴趣是很困难的,这也正是我国古语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了。可见,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顾及到师生的协调相容。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课堂上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越来越低,他们越来越倾向于在沉默中听课,课堂成为教师表演独角戏的舞台。沉默的学生则成为教师关注的死角。新课程是为学生服务的课程,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把合作、参与与探究列为重要的培养内容。面对课堂的沉默,作为老师应该如何创设全员积极参与的和谐教学环境呢?“有想法就直接发言”由学生沉默而引起教师的“一言堂”,是一种普遍的课堂病症,不仅反映出教学策略和教学生态的问题,而且引发我们思考学生的参与权力和责任意识等的培养问题。对症治疗就要改变传统的单一…  相似文献   

20.
课堂管理中的沉默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中以非语言的静默无语和一定时间的言语中断的方式,有效地处理影响教学的诸种因素,协调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率,满足学生心理发展需要的管理策略。在课堂管理中,没有几个老师会青睐“沉默”这样的措辞,因为它暗含着教师对课堂管理“置之不理”的意味;但是仔细品味,可以发现沉默策略是教师在课堂管理中的智慧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