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运用生物力学解析法,设计了单杠后摆振浪团身后空翻再握动作技术。并对这一最新飞行动作的下摆、撩腿上摆与撒手、腾空翻转与再握各技术环节进行了详细研讨。指出了后摆振浪团身后空翻再握动作技术创新的生命力及其教学训练要点。意为我国九十年代体操难新动作攻关提供效益。  相似文献   

2.
胡守文 《福建体育科技》2002,21(3):26-27,30
本文重点对单杠后空翻三周动作的振浪技术、撒手技术、腾越和再握技术进行讨论研究。  相似文献   

3.
七十年代后体操技术水平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单杠向后空翻类的下法出现了许多惊险的高难度新动作。目前我国运动员除能完成后空翻三周外还突破了“旋”的技术,出现了“折体旋”、“旋720°”等新动作,在难度方面我们已进入世界较高水平。在后空翻这种同类结构的体操训练中,基本动作的练习是十分重要的。正如《单杠“旋”》一文中所说:“学‘旋’之前要学会团身后空翻两周,这已经有了一致的看法,并  相似文献   

4.
单杠正握向后大摆振浪动作的力学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杠正握向后大摆振浪动作是发展单杠高难动作的基础,本文将向后大摆振浪动作按接做不同动作的需要,分成大回环型、下法型、空翻再握型和空翻越杠再握型4种。对各种振浪动作、人体受力情况、能量贮备与转换、振浪速度、用力方向、脱手时间部位等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采用人体力学模型的单杠大摆动振浪动作的计算机模拟对比,指出当前很多运动员采用的大屈体振浪动作与直体大摆振浪动作相比较,能量浪费多,动作不流畅,还易造成运动员肩、腰部损伤,振浪的效果几乎相同。建议在做下法时以不采用大屈体振浪动作为宜。  相似文献   

5.
一、研究的范围(一) 振浪种类和适应性;(二) 振浪的基本技术规律。二、研究的意义单杠振浪技术是单杠项目向现代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它便于高质量完成动作,利于机变创新,能为高难下法、腾越、空翻再握类动作开辟领域。三、研究方法1.共分析电影技术图片(动作)81个(主要是79、80年两届全国体操比赛优秀振浪运动员的技术片)。2.观察统计79、81年两届全国体操赛全部运动员(包括国际邀请赛某些运动员)振浪完成高难动作的某些有关问题。3.访问各省市、国家集训队,体育学院部份教练员,优秀运动员,科研人员共  相似文献   

6.
王进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3):304-307
单杠正握向后大摆振浪动作是发展单杠高难度下法型、大回环型、空翻再握型和空翻越杠再握型的基础.文章对4种类型振浪技术动作中出现的9种肌肉用力感觉的方法,通过参考文献,经验的传授,进行归纳与总结,得出不同类型振浪技术动作中的各种肌肉用力感觉的方法,并对它们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的重点部位找出有效的训练手段.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随竞技体操运动水平的提高,单杠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飞行”动作中空翻多度数转体抓杠类难新动作已成为专家们评估运动员单杠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单杠后空翻转体540°抓杠动作自82年出现后,一直受到体操行家的关注,但目前,国内外体操比赛中仍难见到,本文就这一动作的基础“京格尔”空翻(后空翻转体180°抓杠)实施定量的影片分析,旨为单杠后空翻转体540°抓杠进行前期可行性研究,并为  相似文献   

8.
单杠的正握前摆分腿向后腾越成悬垂简称分腿后切,是一种新式飞行动作。其技术特点是正握大摆落下,向前摆,兜腿撒手,身体不是向前跳下,而是经过单杠上空向后飞越单杠,然后再抓住杠子,这是一个非常漂亮而又惊险的难尖动作。整个动作过程可分为下落鞭打、兜腿振胸、撒手过杠,伸手抓杠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9.
单杠前空翻和腾越类动作振浪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体操技术的迅速发展,单杠向前类型下法和脱手再握动作的难度越来越大,这对振浪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振浪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下法和脱手再握动作的掌握和技术质量,所以分析研究振浪技术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研究的动作有:团身前空翻二周转体180°,屈体前空翻二周转体180°,直体前空翻转体540°,“猫跳”,反吊前空翻抓杠,燕式转体360°,团身前空翻二周越杠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通过50格/秒电影图片,结合力学分析的方法,对李月久单杠三周下进行初步的分析,从而找出其主要环节技术上的优缺点。並在此基础上对提高后空翻周转数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供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实践时参考。单杠后空翻三周下是运动员在单杠上用大回环来连接的一种高难下法,目前国内外能完成此动作的人並不多,我国运动员李月久已能在成套动作中质量较高的完成这一下法。团身后空翻三周下,是运动员从单杠撒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 纵观体操发展史,在单杠项目中下法和脱手再握动作的每一次发展、变化和突破都是与新的较为先进的大回环技术分不开的。如果说老式的挺腹大回环只能完成直体空翻下,而较为先进的“鞭打振浪”大回环技术却产生了众所周知的“特卡切夫”“京格尔”等飞行动作的话,那么在今天应用崭新的“盖浪鞭打”大回环技术,将会使单杠的飞行动作带来一个令人瞩目的飞跃。对于“盖浪”技术的  相似文献   

12.
单杠技术的发展是迅速的,在比赛中也是最精彩、最激烈的一个比赛项目。要想在比赛中得到这枚金牌,必须以“三性”技压群芳。“三性”促进了各国运动员顺应发展的潮流,向腾空飞行发展。纵观体操单杠技术发展史,单杠技术是从五十年代开始迅速发展的。五十年代鞭打式振浪和盖浪技术的出现,不仅提高了当时下法的高度,而且也为后来创造腾越、空翻、转体类  相似文献   

13.
目前单杠向后大回环连接的下法采用了“盖浪”与“鞭打振浪”相结合的技术(下称“盖浪鞭打”技术),然而同样连接的脱手再握动作在结构和技术上与下法有许多相似之处。为了进一步发展脱手再握动作,不妨对二者进行简略分析。一、二者发展之相互关系在采用向后大回环的技术与动作的发展过程中,二者都经过了前三十多年的演变。下法采用的向后大回环技术经过挺腹式——鞭打振浪式——盖浪鞭打式的发展过程。其动作则从简单空翻下——复杂空翻下——高难空翻下。脱手再握动作在前  相似文献   

14.
体操中的每一个动作都是有智慧、有运动能力的人创造的,从前滚翻、后滚翻直至单杠上后空翻三周下,都是如此。如果有一本体操动作发展史作过详细记载的话,每一个动作在它刚刚问世的时候,都可称为创新动作,只不过有些动作生命力很强,至今沿用,成为基本动作、基本难度动作或高级难度动作,而有些动作却在体操运动发展的潮流中逐步淘汰了。七十年代体操技术有了飞速地发展,这种发展以创新动作为主要标志。以单杠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我国优秀运动员完成的单杠团身后空翻转体180°越杠再握动作进行了运动学研究,重点揭示了该动作的下摆振浪的技术特征,为提高该动作质量和动作的创新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资料、视频观察、调查访问和运动生物力学分析等研究方法较为深入的研究了我国优秀运动员梁富亮完成的单杠直体后空翻2周转体360°下的技术特点和运动学规律,为我国年轻运动员改进该动作并继续发展和改进直体后空翻2周转体720°、1080°下,提供理论依据和可供参考的技术参数,对于提高我国单杠的技术水平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单杠振浪技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锡枝  王梅 《山东体育科技》2000,22(2):32-33,35
根据文献资料和对国内外优秀体操运动员动作录像定格观测,以及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对单杠振浪技术进行分析,意在为体操教学、训练和创新活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男子部分一、单杠自21届奥运会以来,单杠技术的发展的男子六项中发展最快的一个项目。这一发展是以18—20岁的年轻运动员为代表,其特点如下:1.腾越动作和脱手再握动作更加惊险独特。直角腾越现在都趋向于用直体来  相似文献   

19.
采用影片解析和生物力学分析法,对单杠“屈体前空翻一周半越杠再握”动作的振浪、撒手腾起、空中翻转及再握四个技术环节进行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20.
通过录像分析和专家访谈等方法,以伦敦奥运周期中的4届世界体操大赛单项决赛成套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当今世界单杠杠上动作、飞行动作、连接动作、动作难度以及世界优秀运动员成套动作的发展特征进行解析。研究表明:杠上动作选择更趋集中,具有连接价值或高难动作成为运动员首选;后空翻越杠类成为飞行动作主流,并有加难趋势;特卡切夫类单个动作及连接价值凸显;叶格尔与京格尔类发展平缓,前空翻越杠类绝迹;杠上动作接飞行动作和中穿前上类接飞行动作是单杠连接的主要类型和方式;单个超高难度动作和连接加分是运动员提高成套动作D分的主要途径,连接加分增长速度明显,并将会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