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体育   1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单杠前空翻和腾越类动作振浪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体操技术的迅速发展,单杠向前类型下法和脱手再握动作的难度越来越大,这对振浪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振浪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下法和脱手再握动作的掌握和技术质量,所以分析研究振浪技术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研究的动作有:团身前空翻二周转体180°,屈体前空翻二周转体180°,直体前空翻转体540°,“猫跳”,反吊前空翻抓杠,燕式转体360°,团身前空翻二周越杠下。  相似文献   
2.
一九七六年在蒙特利尔举行的第廿一届奥运会体操比赛中,美国体操运动员托马斯在鞍马上做了一个新奇的全旋动作,他把两腿左右分开进行上下左右的互相交替的回旋。动作又象全旋,又象交叉,使人们眼花缭乱。这就是有名的“托马斯”全旋。其实这个动作并非托马斯所创造,而是另外一位不知名的美国运动员创造  相似文献   
3.
单杠后空翻类动作振浪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几年来,体操技术水平飞快发展,单杠项目出现了许多新颖的、惊险的难新动作。特别是向后空翻类的下法和越杠再握动作越来越复杂、惊险,使单杠的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随着后空翻类动作技术的发展,作为这类动作技术的基础的振浪技术也随之发展和变化。这反过来又推动了空翻类动作技术的发展。所以,总结后空翻类动作振浪技术,研究其合理的技术要领,对进一步提高这类动作技术质量和创造更多的新动作,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4.
向后大回环与向前大回环动作一样,都是吊环摆动类动作中比较重要的C组难度动作。它在成套动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掌握好这一动作技术,提高它的稳定性,对顺利地连接下一动作具有重要忌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儿童少年体操运动员科学选材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男女体操运动员大样本的形态和综合测试,用专家法和数理统计法筛选选材指标,以及研究不同年龄和不同水平体操运动员骨龄、形态、心功指数、智商和动作神经过程综合反应的特点和规律,制定出5~12岁骨龄组体操运动员的形态、素质、机能、心理、基本技术和教练员评定六个方面的全国统一的综合选材标准。同时,划分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的选材分数线。  相似文献   
6.
一、概况第二届城运会于1991年9月21日至26日在河北省唐山市举行。有21个城市和地区的12个成队68名运动员参加了决赛。 1.年龄情况①参赛队员的年龄在11岁至17岁之间。15岁至17岁者占64.8%,其中16岁最多,15岁次之。年龄小的运动员增多,11至13岁运动员占24.9%,年龄跨度较大,从竞赛角度看,比赛条件不均等,从训练角度看,影响青少年运动员系统训练和成才。  相似文献   
7.
第十一届亚运会男子体操比赛调研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届亚运会的体操比赛,从难度、创新和比赛得分来看,堪称为世界级的比赛。冠军中国队表现突出,是亚洲一流队水平;日本、南朝鲜和朝鲜队实力相当为二流队水平;中华台北为三流队水平。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吊环是体操项目中技术比较复杂的项目。由于其支撑点的活动性,一些换握、转体和腾越类动作就很难完成,除了下法之外,动作的发展比较慢。吊环技术的发展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为连接技术加难;一为动作技术的革新。  相似文献   
9.
该调研摸清了我国男子一线队伍的人数、年龄结构和技术水平状况,特别是对1996年奥运会要使用的后备队伍的人数、技术装备和训练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摆荡是指身体重心离开吊环垂直面的一种钟摆式运动。重心向前运动为前荡,重心向后运动为后荡。明显的摆荡是吊环动作技术上的一种错误。但是,在国内外的比赛中出现吊环摆荡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的,特别是采用直臂窄环“单杠式”大回环的新技术时,产生摆荡的可能性更大。小摆荡可影响动作的质量,大摆荡可导致动作的失败。对于吊环大回环产生摆荡的原因,多归结于下摆至垂直部位前后的技术,国外有些文献认为下摆接近垂直面,由于水平方向反用力的作用使身体重心离开垂直面,而在训练实践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