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8 毫秒
1.
△对于广大师生来说,他们在学报上发表文章,这或多或少地标志着自己的学术成就。而这些,看似无形,却有力地推动和促进学术活动和科学研究的发展,调动着人们的积极性,办得有水平有威信的高校学报尤其如此。△解放初期,王亚南同志担任厦门大学校长,提出办大学要抓两条:一是教学,二是学报。早在1918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倡议创办《北京大学学刊》,(即学报)并  相似文献   

2.
△一般地不担负政治宣传鼓动和具体政策的说明指导任务;即使对于现实问题,也偏重于从理论、历史发展和学术上探讨。所谓学术性,一是要有理论探讨,二是有新意。仅有资料而不能上升到理论是不具备学术性的。有不同程度的独创性是学术性的另一标志。△学报是定期刊物,不同于须长时间编写的专著,学报是重要的情报信息来源。目前是“信息爆炸”的年代,知识老化速度增快,更迫切需科技文献发  相似文献   

3.
经过多年的实践体会和理论探索,人们对学报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有了较多较深的认识。一般认为,学报的作用大体有五:第一,学报是发表学术研究成果的园地;第二,学报是传递科研信息,进行学术交流的桥梁;第三,学报是开展争鸣、繁荣学术的工具;第四,学报是发现、培养人才的场所;第五,学报是体现学校科研学术水平的一个标志。这种认识是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学报作为高校整个教学科研工作的有机组成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定期对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进行评估。教育评估的对象可以是一所高校,一个系科,一种专业,也可以是一门课程,一个教学环节,一项工作。其中专业水平的评估是整个高校办学水平评估的中心环节。因为专业水平的建设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基础,也是反映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它既能反映师资、设备等  相似文献   

5.
(一) 学报是反映学校的教学、科研成果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体育院校学报是反映体育院校的教学、科研成果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明确体育学报的性质,是我们办好学报的一个重要前提。近些年来,我国各体育院校学报,主要刊载的是各体育学科的学术论文和技术  相似文献   

6.
在全国加强学术规范、大喊“学术打假”的氛围下 ,提出高校学报编辑要拓宽工作领域 ,增强服务意识 ,使学报成为高校科研工作的支柱 ;增强质量意识和把关意识 ,提高把关能力 ;从操作层面加强学术期刊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改革的新形势下,高校学报工作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如何认识这些问题,是我们编辑同仁的当务之急。为此,特结合我们成都体院学报的实际,就学报改革中的方针、效益和质量问题谈点认识。坚持什么样的办刊方针是改革的一个方向问题学报,顾名思义,就是学术性刊物。学,就是学术、学问;报,就是论述,讨论(《汉书》胡建传注释:报,论也)。我国早期研究学报学的李翊灼先生在《中国学术与中国学报》中写道:“中国学报者,盖论中国之学者也。”实际上,“学报”这一名称,就规定了刊物的性质和宗旨。1915年创办的《清华学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等,把拓展训练融入大学体育课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拓展训练与体育课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均有重要作用。2)拓展训练有其自身的优势,但是传统体育课程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中两者只有很好的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预见:用拓展训练的教学模式,补充和延伸体育教育的内容和功能,必将受到重视,那样可以更好地挖掘体育项目在德育、智育、美育等方面的潜在价值。建议高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开设部分拓展训练课程,并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本校教学实际情况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体育院校肩负着培养人才和开展体育科学研究的双重任务。为此,体育院校的学报应反映本校教学、训练、科研和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提供和积累体育科技信息,促进校内外的学术交流,培养扶植中青年骨干知识分子,提高教学、训练、科研和管理水平。本文通过对《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以下简称《学报》)1978——1987年十年间发文的专业分布、年龄  相似文献   

10.
一、体育学报研究内容体育院校学报是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它不仅反映、指导和促进体育院校的教学、训练、科研和管理,同时也反映体育科学领域中的一切研究成果。体育学报刊载的学术论文,就是探讨、研究体育科学领域中某一学科某一具体问题的说理文章。体育学报作者和编者重在以逻辑思维进行较为专门、有系统的学问地创编活动。学术相对于“浅近”而言,学术论文是作者对自己长期治理研究的某一课题的新探索。专门性、系统性是学术论文的基本属性,理论创见和学理论述是学术论文的价值取向,畅达和简约是  相似文献   

11.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4):F0002-F0002
常波(1964-),男,中共党员,博士,沈阳药科大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现任沈阳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常务副主编。全国体育院校学报研究会常务理事,辽宁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常务理事,辽宁省体育科学学会新闻与信息分会副主任委员。沈阳体育学院学术带头人,沈阳体育学院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学报委员会、  相似文献   

12.
体育院校学报特色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多年的办刊经验,从理论上分析了体育院校学报形成特色的要素。学术性是其最显著的特色,学术性以“新、深、实”为评价原则;体育院校学报特色必须以所在学校的学术研究现状为基础,因此以优势学科形成特色栏目是形成本校特色的重要举措。进而阐述了营造体育院校学报特色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13.
海日升残夜,江春入旧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会刊——《体育学刊》(原《体育学通讯》杂志),肩负时代的重托,满载丰硕的学术成果.迎来了她的第十个春天.在短短的十年时间里,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求实、严谨、创新、奉献”的编辑方针,刊发了数百万字的反映我国体育科学化学术成就的研究论文,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肯定和赞誉.我们的刊物不但聚集了一大批学术老将和科研新秀,而且迅速地提高了我国高校体育工作者的科研水平和学术知名度.“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是与作者和编者在科研选题方面共同努力所下的功夫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竞技体育与教育结合的深入,以及我国大学生足球联赛的启动,各个高校为了提高自己校园文化的品味和知名度,提高本校的足球水平,纷纷成立本校的足球队。在此背景下,球队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希望通过对高校足球队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在优化管理模式上进行探讨,为高校提高足球队的管理水平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谢友成 《体育世界》2014,(8):125-126
近年来我国日益加快推进体育事业的改革,对体育的教学工作也有了新的要求,而随着全民健身、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的日益展开,发展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也有着极大的影响。而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应当同本校特点相结合,探索出适合本校实际的运行实践模式,逐步形成运行机制,以增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实效性为根本目标,确保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持久发展。本文先简单阐述了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必要性,又分析了三位一体的运作模式,最后阐述了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杨有为同志撰写了《浅谈加强学报纵横联系的必要性》一文(《天津体院学报》882.),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见解。笔者也就这一问题谈点看法,狗尾续貂,贻笑大方。体育院校的学报工作近年来取得了较为长足的进展,尤其是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勃兴以及体育院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改革深化,作为反映我国体育发展面貌和体院教学科研水平窗口之一的体院学报,正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目前体院学报已拥有一支有一定素质的编辑队伍,办起了二十余种学术刊物,为促进体育院校的教学科研和推动我国  相似文献   

17.
对2001-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G8体育》载文情报源的统计和分析表明:体育学术期刊总体学术水平较高,是情报源的主要来源;体育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两极分化较为明显;大多数省级体育科研所主办期刊的学术水平不够理想;体育学术期刊在总体学术水平上出现了核心期刊远远高于非核心期刊,学报明显超出其它学术期刊的不平衡现象。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第11次年会暨建会20周年庆祝大会,于2007年11月24-29日在海口市举行,530多名代表参加大会。庆祝大会上,现任理事长颜帅做了题为《继往开来,为扩大高校科技期刊的社会影响而努力工作》的主旨发言。年会期间的大会学术报告,有中宣部张建华处长《推进高校科技期刊的改革与发展》、吴向副总编《数字化时代的教育出版和学术出版》、马峥研究员《科技期刊评价体系》、Elsevier安诺杰先生《中国高校学报:一个独特的期刊大群体面临的挑战》等,  相似文献   

19.
由于近几年的"扩点增招",许多非师范类综合性普通高校也获得了体育学硕士点,但是在对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甚至是课程设置上都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主要表现在培养目标雷同,课程设置滞后,师资学术力量薄弱等方面,大大影响了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没有体现出综合性高校毕业生的竞争优势和特点。依据社会需求,结合各高校自身的特点,明确培养目标,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培养带有本校特色的跨学科应用型高级体育人才是非师范类综合性高校培养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我国部分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以来,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大学生运动员,甚至还培养出了全国冠军、世界冠军乃至奥运会冠军。但与提供60%奥运会参赛选手的美国大学相比,相距甚远,并存在诸多问题和欠缺。竞技体育是美国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相当的重视。因为竞技体育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本校的经济效益(美国高校竞技体育有很可观的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本校的声誉,吸引学生报考、社会赞助和政府部门的投入,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办学经费问题。因此在美国,一般竞技体育开展好的学校大都有20多支运动队,运动员多达700~800人。校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