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使人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解决我国当前所面临的各种困难非常有益。胡锦涛主席所提出的这一思想,是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理论的延伸,反映出党中央对人的内在精神力量的重视和更加务实的态度与作风。不过,人们之所以知道什么是耻,什么是荣,是由于信仰使然,一个没有信仰的人很难形成稳定的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植根于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中。但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共产主义的认识更加理性化,导致共产主义作为信仰的功能大大削弱,由此也使中国德育几乎成为无根的德育。这是德育实效性一直不高的重要原因。加强信仰教育是中国德育的迫切任务,但同时应注意防止信仰、道德对人的异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德育应加强信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德育的实效性之差已经引起了不少人的深深忧虑。笔者认为,这一局面的产生是因为以往的中国德育忽视了信仰教育,由此导致中国德育几乎成了无根的德育。在我国古代,道德教育是和修身、齐家的儒家教化相结合的,没有独立的德育这一科。西学东渐以来,我们仿照西方的教育制度设德育,但却忽视了重要一点,即,西方除“德育”外,还有一个强大的宗教信仰的传统,教会体制从来就没有被废除。我国显然缺少这样一个传统。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共产主义”信仰的强大影响,中国德育的这一缺点尚不突出,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对共产主义的认识更加理性化。由此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大大削弱了它作为信仰的功能。于是,中国德育的无根窘态便逐步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高校德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使其进入课堂、教材、学生头脑是新时期高校德育的客观需要。通过对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思考,使我们对社会主义荣辱观走进高校德育的意义、途径与策略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高校德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使其进入课堂、教材、学生头脑是新时期高校德育的客观需要.通过对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思考,使我们对社会主义荣辱观走进高校德育的意义、途径与策略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广大德育工作者更加准确、深刻地理解“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我们特刊发此文,希求广大德育工作者撰文谈自己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德育实践中的体会和做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政协委员时发表了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顿时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3月18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又在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的文章,他强调:“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通过课堂教学,不断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努力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入耳、人脑、人心。针对大、中、小学生的特点,科学设计教育内容,在中小学德育课程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中重点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这在教育界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作为中学生德育的主阵地——中学思想政治课理所当然担当起了教育中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任,发挥中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基本道德的简单概括。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引领社会风尚的光辉旗帜。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能更好地指导思想政治教育,而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得到更好的贯彻和执行。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八荣八耻”也已成为倡导社会主义新风尚的一面旗帜。在认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知耻之心”的树立有利于激发出人们心中的道德感,进而使“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更加深入人心,使人们自发地、自觉地践行荣辱观,起到“润物无声”的教育和感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谈艰苦奋斗荣辱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荣辱观是人们关于光荣与耻辱的一种道德评价标准。艰苦奋斗是劳动人民固有的优良道德品质,是我党的优良传统,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在少数党员、干部中,艰苦奋斗荣辱观被扭曲,他们视艰苦奋斗为耻,以奢侈浪费为荣,使艰苦奋斗淡化,奢侈浪费盛行。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我党、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把被少数人扭曲了的艰苦奋斗荣辱观重新扭转过来。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关于人类未来社会各方面特征及实现途径的伟大构想.这一思想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支持,能够更加坚定人们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也为中国共产党的长久执政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支持.文章从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演进过程、鲜明特征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2006年3月31日至4月1 日,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文明办和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与青少年德育高层论坛”在南师大仙林校区举行。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省文明委副主任孙志军出席论坛并讲话,教育部和江苏省教育厅有关领导及来自省内外伦理学和德育学的知名学者等近100人参加了论坛。“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本质要求和实践价值是什么?如何认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当前德育中的推进作用?来自全国伦理学和德育研究界的近百名专家一致认为,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应注重日常生活实践,切忌喊口号搞形式主义。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主席在2006年3月4日提出的“八荣八耻”,全面阐述了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对明确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推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同时,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为我们德育工作者提供了具体的工作方向,为我们搭建了学校德育的新平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也对我们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如何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之与学校的德育相结合,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与教师的实际相结合?开展哪些活动才能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更好地落到实处?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高等教育以发展科学技术作为基本理念。这在一定意义上忽略了对人本身的教育,即道德教育。对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强调,表明德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被提高到了一个新的位置。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高等教育的德育将逐步回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4.
雷锋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的事迹和精神感召着一代代中国人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事业。雷锋火热的共产主义信仰锻造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这个火红的年代,表现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仰行为,表现为对党的领袖毛泽东的崇敬热爱之情,表现为热心学习毛泽东著作的日常活动。在雷锋的一生中,他坚持在本职工作上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好人好事,将爱党、爱社会主义和忠于人民相统一,彰显了他真诚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5.
王海 《农村教育》2006,(9):56-56
进入21世纪,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物质与精神,本土文化与西方文明,各种观念和意识形态交织在一起,冲击着未成年人的道德认识,使中小学德育面临着较为严峻的现实,但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新时期衡量社会价值导向的一把标尽,明确地告诉我们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坚持什么、抵制什么,为新时期构建和谐德育提供了新的蓝本。  相似文献   

16.
德育再认识     
德育再认识陶娥,张继军什么是德育?照一般的说解,德育是“向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新中国学校中德育的任务是把我国年青一代培养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接班人。”最简单的理解和解释,德育就是道德品质的教育,是与智育、体育相区别...  相似文献   

17.
蔡锋 《教学与管理》2009,(11):22-24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党的教育方针赋予学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期间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他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全面阐明了“培养什么人”的重要标准,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的新标杆。加强对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新时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战略任务,做好这一工作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落实到教育领域需要一种理性思考。通过从学理上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质、历史地位和作用、根本原则等方面分析得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我国较长一段时间以来存在的文化偏至现象的反对和纠正,是当代中国进步发展的新纲领,是中华民族精神人格建构理论发展的新高度,是当代中国人精神人格建构的新起点。其解决了人们如何获取利益及富裕起来的中国人的精神灵魂向何处去的问题。从而。笔者不仅提出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根本原则,同时探讨了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如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具有时代针对性。它为广大社会成员分清是非、善恶、美丑观念,以及在全社会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树立了一个鲜明的标准。但如何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转化成广大群众自觉遵守的行动是个关键性问题。道德内在本性决定离不开信仰的支撑,所以通过加强道德信仰教育,建立道德奉献和道德回报机制以及加大舆论监督力度等途径来重塑道德信仰就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从文化的视角来解读荣辱观不仅有利于践行,而且能够从思想传统和现代精神的层面来加深认识,使全社会更加自觉地理解和弘扬。“八荣八耻”提出的文化意义,就是用正确的、积极向上的荣辱观去引导人、培养人,去规范人的行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传统精神的凝练,是新时期道德规范的提升与创新。社会上存在荣辱观颠倒现象其文化原因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缺失、“文化大革命”反文化的危害和多元文化撞击的负面影响。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荣辱观,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示范作用,要加强纪律、法律的保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