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2.
民族院校校园文化既具有普通大学校园文化之大学教育文化和高级主流文化的本质特征,同时又具有自身多元文化共生性和文明德性教化性等特有本质。民族院校校园文化的发展要经历自发、自觉和自由三个阶段,自由阶段的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趋于成熟。民族院校校园文化的理念特征要具有生成性、教育性、大学性、民族性和主流性。  相似文献   
3.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做了“八荣八耻”的讲话,接着,在4月28日的《求是》杂志上又专门发表题为《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文章,要求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一定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使我们在思想上对建构社会主义荣辱观更加坚定,在行动上使建构社会主义荣辱观更具有实效性,有必要从它的历史、现实和实践渊源等方面进行一番学理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大学精神是大学成为大学存在的本质规定性,大学精神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学精神植根于人类对认识自我和实现自我的自由幸福的追寻中,植根于科学的本性。大学精神不同于大学职能。中国当代大学新精神建构的途径是坚持中国古代大学之善路径,汲取西方现代大学之新精神。大学精神要回归科学本真和教育本真,生成充实和健全的个人。  相似文献   
5.
要想更好地探讨教师专业化知识基础需要从教育视域本身出发。从正在生成中的“成人”教育视域出发,教师专业知识基础应包括目的性知识、工具性知识和根据性知识,这是对传统的学科知识教育视域下教师知识基础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7.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落实到教育领域需要一种理性思考。通过从学理上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质、历史地位和作用、根本原则等方面分析得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我国较长一段时间以来存在的文化偏至现象的反对和纠正,是当代中国进步发展的新纲领,是中华民族精神人格建构理论发展的新高度,是当代中国人精神人格建构的新起点。其解决了人们如何获取利益及富裕起来的中国人的精神灵魂向何处去的问题。从而。笔者不仅提出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根本原则,同时探讨了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如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文明多样性的教育学审视明确,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方式,教育则是人类文明的存在和发展方式。人类文明多样性的教育意义在于生成人的文明德性。这些德性包括文明理解、文明尊重、文明宽容、文明互补、文明自信等。  相似文献   
9.
哲学的存在方式应该而且必须表现为一种寻根究底的追问方式。经由这种追问,"钱学森问题"的深层意蕴向我们显现出来:创新、创新人才及其培养绝不是某种工具化的东西,创新是创新人才和大学存在方式和生存方式。只有依照创新人才的生存方式的本性让创新人才充分地自我生成,人们才能够达成追求创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模糊境域——学术性和师范性之争必须走向终结。走向教育学术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教育学术包括教育哲学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要保证教师专业走向教育学术,教师教育的起点必须要从现今的高中起点提升为大学后的教育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