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对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二元一次方程解法”中数学思想方法的表述进行研究,发现以“消元”思想的提法在实际教学中会产生两个矛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通过比较消元思想和化归思想的内涵以及三个版本“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的思路路径,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的思维模型,确定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应渗透的数学思想为“化归思想”,消元是化归思想指导下的转化方法;并给出了教材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2.
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中考数学考查的重点,数学试题中有些问题表面看起来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而实质上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来求解较为简便,现分类举例说明如何构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一、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进行构造  相似文献   

3.
<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初中数学中的四大方程之一(四大方程分别为: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这个板块是中考的必考内容,其中各种方程尤其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是中考的热点.但是很多学生在考试时难以拿到全部的分数,究其主要原因是方程的解法特别是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解法众多,学生难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解题.其实解决二元一次方程组问题的基本思路都是通过消元思想(即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本质思想),将二元一次方  相似文献   

4.
<正>"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1"是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五节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列方程组和解方程组,其蕴含的生活常识、模型思想及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等,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积极的影响.本文将从教学内容分析、学生认知基础、教学片断和设计思路等方面来阐述对本节课的理解.一、对该课的教学理解与定位1.教学内容分析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相等关系的一种有效数学模型,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二元一次方程是义务教育第三学段代数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数学联系生活实际的一个重要方面.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更是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同时又是今后学习线性方程组及平面解析几何等知识的基础.鉴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重要性和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的掌握情况,笔者专门设计了一节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习题课,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笔者执教的"5.1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设计为例,认为开展概念教学应该基于教学目标设计问题情境,并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以促进概念理解,并在概念教学反思基础上,涵育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2012年版)第8.1节《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目标 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们解的概念,会检验一对数值是否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经历由实际问题抽象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一课.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代入消元,有效简化;加减消元,厘清思路;代入加减,深化思维"三个步骤,指导学生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变式理论的二元一次方程复习课,以学生关心的生活情境引入,建立二元一次方程模型,通过变换情境,变换问题的呈现形式及具体的二元一次方程类型渐进的演变,全面系统地复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及各种不同类型的解法,并及时显化换元思想、整体思想、类比思想,使学生领略了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及数学的内在美.  相似文献   

10.
L教师要参加浙江省优质课比赛,邀请笔者与同事参加磨课活动.她参赛的课题是七年级《数学》(下)“二元一次方程组”,这是第四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第2课时.教材的呈现方式是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模型——给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列表尝试求解——给出方程组的解的概念——新问题解决.它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2)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3)会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94页对二元一次方程组概念的叙述是:把具有相同未知数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在实际教学中,却出现了与此概念不符的问题,为此感到非常困惑:如下列方程组中,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此题显然选(C),但学生提出质疑:(A)为什么是  相似文献   

12.
本期阅读提示《二元一次方程组三问》,《字母系数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常见错误会诊》,《特殊方程组的特殊解法》,《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设元技巧》,《矩形拼出来的方程组》,《巧找关系妙解题》等.这些文章都是由数学教育专家或有丰富经验的一线优秀教师撰写,对同学们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最易迷惑的概念和最容易出现错误的题目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大量最新最经典的题目,对各类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学与练同步,学与玩结合,真正读懂这些文章,并认真演练习题,学好二元一次方程组不再是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文[11]和文E12]中以一元二次方程为例,论及数学史知识对于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若干意义.和一元二次方程一样,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个课题也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中国、印度、希腊和阿拉伯,以及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数学文献中都能看到二元一次方程组问题,多元一次方程组问题是多元数学文化之典型一例.  相似文献   

14.
<正>初中数学应用题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中都有重要的地位,它为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认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提供了良好的素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这就要求学  相似文献   

15.
同学们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后,从前面所学的内容中挖掘涉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隐含条件,构造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许多数学问题,这样不但既沟通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又提高了同学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构造二元一次方程组解题的思路、技巧、和方法有以下几种.一、用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构造  相似文献   

16.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二元一次方程组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板块,需要学生正确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和解法,首先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然后再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让学生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和解法。因此本文就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和思考,以此来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下,数学教师要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引导学生去领略生活中的数学之美、实践数学之利,开放学生的空间、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人,为数学有效教学增加催化剂,更加彰显数学魅力.那如何实施和构建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呢?就这话题谈谈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生活化情境导入 新课改提倡数学教学应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的教学模式,结合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把身边的生活事件再现于课堂,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体验、研究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如"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课中,为了形象生动地引入代入消元,我先请同学们讲述"曹冲称象"的故事,让他们在故事中深刻体会"替换"、"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然后请学生自主探索怎样把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通过这些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例子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学生很快理解了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精髓.又如,在讲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作圆时,不是直截了当讲方法,而是先向学生展示一个问题:一个圆镜子破了,现在只有边缘的一块碎片,根据它,你能制造出一个和原来的镜子一模一样的镜子吗?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问题.通过以上方法的引入,还让他们感觉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数学并不是枯燥空洞的.  相似文献   

18.
<正>一、数学思维渗透于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的制定中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证明,数学思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全过程的。在平日的教学中,数学思维首先应该渗透于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的制定中。例如,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具体数学知识问题上,如果教师把教学目标仅仅定位于让学生掌握如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技巧上,那么这样的教学目标最终意味着教师放弃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放弃了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19.
随着课程改革,在数学课程和教学中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越来越重要,其中化归思想是数学中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在数学知识学习和数学解题中都经常用到.初中数学解方程(组)教学主要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尽管每类方程(组)的解法不尽相同,但是归根结底是利用化归的基本思想将方程(组)转化为最基本的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文章主要介绍化归思想在这些内容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文[7]中讨论了数学史上的二元问题在二元一次方程组概念教学设计中的运用.本文对二元一次方程组消元法的教学进行探讨,除非特别说明,文中所涉及的方程组均为文[7]中出现过的历史问题.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方法是化二元为一元.从数学史上看,化二元为一元的方法有消元法和换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