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司马光(1019年——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士。北宋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神宗时任枢密副使,他坚辞不就,于熙宁三年(1700年)出知永兴州(今陕西西安),次年,退居洛阳。元丰八年(1085年)哲宗继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  相似文献   

2.
苏东坡是徐州人民十分熟悉的历史人物。他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文学艺术大师,诗、词、散文创作和书法、绘画艺术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宋神宗实行变法的期间,他由于同王安石的政见不合,被迫离开了朝廷,历任地方官。熙宁十年(公元1077)四月,由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县)知州调任徐州知州,在徐州做了将近两年的地方官,于元丰二年(公元1079)三月又由徐州调往湖州(今浙江省吴兴县)。他在徐州任职的时间尽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爱国名人。宋朝著名思想家、文坛巨匠苏轼。曾先后于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和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两莅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的密州。第一次是以太常博士直史馆权知密州(州治在今诸城市)达二年有余;第二次则复朝奉郎起知登州(州治在今蓬莱市)途经密州作短暂逗留。宋代之密州,辖诸城、安丘、高密、莒县、胶西五县(区域相当于今日的诸城市、安丘市、高密  相似文献   

4.
司马光是我国北宋中期的大政治家、大史学家。他自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二十岁中进士起,至六十八岁死于宰相任上,一生经历了风云变幻的政治风浪;在反对王安石变法的斗争中,他态度激烈,指斥最力,被视为保守派的领袖。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他辞去永兴军兵马都总管安抚使的要职,退居洛阳编著《资治通鉴》,“穷探治乱之迹,上助圣明之鉴”。为了突出这部书的镜鉴作用,司马光在有关史实之后写了二百一  相似文献   

5.
黄巢起义军远征略图说明公元八七四年底濮州人王仙芝在长垣领导农民起义,次年攻下濮州(今山东濮县东)、曹州(今山东曹县北),震动了整个山东.这时候,寃句人黄巢亦聚众数千起义响应.公元八七六年,农民军从沂州(今山东临沂县)转向河南,攻下汝州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梅山文化?道光《宝庆府志·大政纪》:“上下梅山溪峒,其地千里,东接潭(潭州,治今长沙市),南接邵(邵州,治今邵阳市),其西则长(长州,治今沅陵),其北则鼎(鼎州,治今常德市)。马氏以来,蛮人据之,号曰莫徭。有厉禁禁其出入。”宋熙宁五年(1272)开梅山,以其地置新化、安化两县。按其地理范围来说,包括今新化、安化两县地及涟源、桃江、隆回、新  相似文献   

7.
“出淤泥而不染”的成语,出自周惇颐的《爱莲说》.周颐惇,北宋学者,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省道县)人,生于宋天禧(真宗朝)元年(公元1017年),死于宋熙宁(神宗朝)六年(公元1073年).曾知南康军,因为在庐山莲花峰下的小溪上,建造了一所住屋,拿他营道故居的濂溪作为这所住屋的名字,于是后人就称他为濂溪先生.他的学说对于以后理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著作有《太极图说》、《通书》等,后人编为《周子全书》.  相似文献   

8.
试论何绍基的生平及其诗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何绍基,字子贞,晚自号猿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生于清嘉庆四年(1799)十二月初五日,卒于同治十二年(1873)七月二十日,享年七十五岁。 何绍基的一生大致可分为求学应考(道光十八年以前),编修典试(道光十八年至咸丰元年)、简放学政(咸丰二年至五年)和绝意仕进(咸丰六年至同治十二年)四个时期。他的儿童时代生活在道州。两岁前住道州东门本家,两岁后因父拔贡入都,随母“就育于舅氏”。  相似文献   

9.
此词作于元丰元年(1078)初夏,苏轼知徐州任上。苏轼熙宁十年(1077)三月由山东密州改知徐州,这一年七月黄河在河南澶渊决堤,八月二十一日大水到了徐州城下,徐州遭到特大的洪水灾害。当时彭门城下水二丈八尺,七十余日不退,吏民疲于守御(苏轼《河复》诗  相似文献   

10.
苏轼密州遗迹考宋惠国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和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苏轼曾先后两莅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的密州。第一次是以太常博士直史馆权知密州(州治在今诸城市)达二年有余;第二次则夏朝奉郎起知登州(州治在今蓬莱市)途经密州作短暂逗留。宋代之密州,...  相似文献   

11.
苏东坡(1036~1101),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坛领袖。他一生两莅密州,第一次任密州知州,第二次赴登州任知州时路经密州。熙宁七年(1074年),苏东坡卸杭州通判任,诏命其以太常博士直史馆权知密州军州事,五月得“移知密州之命”,九月动身赴任。路上,苏东坡写下(沁国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东坡乐府笺》卷一)一词。词云:“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搞锦,朝露团团。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证鞍无语,往事千端。当时共客长  相似文献   

12.
安史之乱和个人仕途失意,弄得杜甫走投无路,迫使他不得不入蜀谋生。杜甫自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十二月入蜀,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正月出川,在四川整整生活了八年(按虚岁算为十年)。他的脚迹踏遍了四川的东西南北。从760年1月至762年7月和764年3月至765年5月,前后有将近四年的时间在川西,定居于成都,偶尔曾出游新津、青城等地;从762年7月至764年3月,不足两年的时间,在川北(时称东川),以梓州(今四川三台)为中心,先后到过绵州(今绵阳)、射洪、通泉、涪州、盐亭、汉州(今广汉)、阆州(今阆中)等地;765年5月,杜甫乘舟沿岷江南下,经川南的嘉州(今乐山)、戎州、(今宜宾)、泸州、然后沿长江东下渝州(今重庆)、忠州  相似文献   

13.
《泊船瓜洲》一诗写于何时,说法不一大多数注家认为是王安石第一次辞相后赴江宁(今南京市)路经瓜洲时写的.我认为此说不能成立,应是他第二次为相时的作品.熙宁七年(1047年)四月,王安石第一次辞去相位时,他并没有当月就至江宁.在  相似文献   

14.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①十年生死两茫茫 ② ,不思量 ,自难忘。千里孤坟③ ,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 ,短松冈。[注 ]:①乙卯 :宋神宗熙宁八年 (10 75 )。②十年 :王弗卒于宋英宗治平二年 (10 6 5 ) ,至作此词 ,正十年。③千里孤坟 :苏轼的妻子王弗葬于四川眉山 ,苏轼为官密州 (今山东诸城 ) ,故有“千里”之遥。【新读】这是一首千古传颂的悼亡词。它作于神宗熙宁八年(10 75 ) ,时苏轼正在密州 (今山东诸城市 )知州任上。苏轼亡妻王…  相似文献   

15.
毛贵,元朝后期人,出生年月不详。原为赵均用部将,后投奔韩林儿、刘福通领导的北方红巾军。 1355年二月,以韩林儿、刘福通为首建立大宋农民革命政权后,积极向元统治区发动进攻。1357年二月,毛贵受命率军向山东进军,由海州(今江苏东海)乘海船到达山东半岛,攻克胶州(今山东胶县)、莱州(今山东掖县)、益都路(今山东益都)、滨州(今山东滨县西北)、莒州(今山东莒县)等地,连战皆捷,进军神速。六月,刘福通兵分三路(东、中、西)北伐。毛贵担任东路军统帅,北出山东,直捣元都。  相似文献   

16.
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先任观文殿大学士,后又出任江宁(今南京市)知府。放舟南下,熙宁八  相似文献   

17.
唐代(618—997年)二百九十年间,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记载,地震频繁,其中有不少次还是烈度强、破坏性大、灾情严重的大地震。 1.唐开国之初的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十月一日,京师(今陕西西安一带)发生地震。三年(620年)二月三日,“京师西南,地有声,如山崩。”七年(624年)七月,巂州(今四川西昌一带)地震,山陵崩裂,河道壅塞,江水为之断流。这种“山摧壅江”的地震,其“烈度”似乎相当于今天国际所使用的“十二度地震烈度表”的十度至十一度。 2.唐太宗时,更是“地屡震”。史载:贞观七年(633年)十月二十一日,京师地震。八年(634年)七月七日,陇右(今甘肃中、西部,新疆东部边沿,青海东北部)“山崩”。十二年(638年)正月二十二日,松州(今四川松潘一带)、丛州(在松潘附近)地震,房屋被震塌,压死了一些人。二十年(646年)九月十五日,灵州(今宁夏灵武县西南)“地震,有声如雷。”二十三年(649年)八月一日,河东(今山西境内黄河以东)地震,其中从晋州(今山西临汾县一带)最为剧烈,死五千余人;三日,这一带又发生震动;十一月,这一带又出现震动。  相似文献   

18.
先请看2010年~2013年四年高考安徽语文卷中四首诗八小题。一、2010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岁暮①【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8.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  相似文献   

19.
一周敦颐,北宋著名思想家,理学的先驱,濂溪学派创始人。字茂叔,原名敦实,后避英宗旧讳改敦颐,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生于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卒于庐山莲花峰下濂溪书堂。周氏虽非江西籍,但他一生在江西有许多重要的政治活动和教育活  相似文献   

20.
肖正伟 《保山师专学报》2007,26(3):12-15,20
诸葛亮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帮助刘备入蜀建国后,正值南中越嶲(今四川西昌)、牂牁(今贵州)、益州(今昆明)、永昌(今保山)4郡叛乱,于是诸葛亮率军南征"四郡",史籍只说"三月出发"、"五月渡泸"、"十二月回成都",其路线不明,有的史家认为没有到过永昌(今保山),有的史家认为有可能到过永昌,根据今保山存在着大量的诸葛亮到过永昌(今保山)的遗迹传说,以及有关史料,并进行考疑和推断,抛砖引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