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李燕 《学周刊C版》2014,(9):66-66
生存和发展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主题。环境问题一直是伴随着人类的活动而产生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环境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我们一定要把环境问题解决好,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生存和发展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主题。环境问题一直是伴随着人类的活动而产生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环境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我们一定要把环境问题解决好,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环境是人类及其所有生物生存的场所。但是,人类活动却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例如,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土壤荒漠化、全球气候异常等,以及由此导致的野生生物物种的快速消亡等。环境问题对未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将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因此,关注环境,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国家环保局提出了“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口号。环境意识已经成为衡量社会进步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作为一名生物学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科特点,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环境及其问题的严重性,唤起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树立起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和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行为。笔者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作了一些探索,以下是笔者的初浅体会。  相似文献   

4.
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社会性的问题,关系人类的生存与未来,关乎国家发展与社会民生。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也是生物课堂的重要任务。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和掌握有关环境保护的基本观念和基本常识,同时彰显"生物圈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这一根本观点。  相似文献   

5.
环境问题是本世纪人们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因为人的生存离不开环境,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牛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一旦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人类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现代中学生是本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环保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从现代人才观看,树立环保意识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故此,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环保意识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由于自然和人的原因,环境问题日趋恶化,人类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环境危机,它将对未来时期的人类生存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探讨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影响,对学生乃至全民进行环境教育,已是十分迫切的任务。在生物教学中,涉及环境的问题较多,教师可采取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7.
中学地理教学目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和全球观念的教育,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当前,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创造了日益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但由于人类在人地关系上的无知、缺乏自觉的环境意识,使全球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不断困扰着人类,环境问题和人类命运紧密相连。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学生自觉维护人类利益又不损害环境的地理行为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是地理素质教育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信息发展迅速的21世纪,人与自然的冲突已经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问题是摆在21世纪急需解决的新课题。加强对环境的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把社会、环境、人类三者拉到统一和谐的发展线上,是遍布于全球的问题,环境教育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点。从高中地理教材展开讨论,它是人类与环境关系的着眼点,对环境教育的知识主要是讲述地理环境的基本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质,已经成为了高中地理学科的重难点。  相似文献   

9.
环境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提供了大量资源和能源,但是由于人类破坏和污染环境在加速,全球性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各种新型疾病爆发的越来越快,人类生存面临严重威胁。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将环境保护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作为一名烹饪教育工作者在烹饪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环境教育也是义不容辞。  相似文献   

10.
生物教学在提高人口生态素质中的作用安徽师大附中罗菲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在处理与环境的关系上要遵守一定的规范。要保护好环境首先必须提高人口生态素质。通过生物学教育活动,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具备良好的生态素质,对保护和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1.
因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滥开乱采等系列人类不合理生存行为方式,当今世界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环境问题,不得不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而生物作为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必备因素之一,直接影响着环境的变化发展。而对生物教学来讲,教师言传身教传播环境教育必然对学生建立环境保护意识起着一定的关键作用。本文就此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进行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12.
朱燕麟 《陕西教育》2009,(12):56-56
自然环境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它孕育了人类,供我们生存和繁衍子孙。由于社会的日益发展,人类破坏和污染环境在加速,全球性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它们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保护环境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将环境保护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作为一名烹饪教育工作者。在烹饪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教育也是义不容辞的。  相似文献   

13.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强学生环保素质的培养已刻不容缓。所谓环境保护素质,是指公民应具有的保护自然环境,防止其受到破坏利污染,使之更好地适宜于人类劳动、生活和自然界生物生存的素质。提高学生的环保素质,对化学教师而言,贡仟重大。笔者对此作了以下尝试:一、渗透环境忧患意识强化学生的环保素质,首先应在化学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渗透环保知识,如什么是环境污染等'z其次,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l、全球环境问题面临的严峻形势。农药、化肥、生长素等滥用,严重危及人类自身,患…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地球的环境日益恶化,能源也急剧短缺,人类生存的各类环境受到污染.所以世界各国都越来越重视环保问题,环保意识也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化学是与环境密切相关的学科,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环保教育,符合我国教育的现状和社会需求,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公众环保意识,树立科学的化学观,获得有关环境的科学知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环保素质.  相似文献   

15.
周红英 《教师》2011,(10):97-97
人类的生产活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向前发展,与此同时,环境、资源、人口、粮食、能源则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人类的生物科学素质水平和环境意识水平的提高,大力加强对中学生的环境教育很有必要。那么,作为生物教师应该怎样把环境教育渗透到中学生物教学中去呢?为此,笔者有如下浅见。  相似文献   

16.
龙梅 《中学教学参考》2009,(23):115-115
在中学各学科中,生物与环境是紧密联系的,生物与环境教育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一切生物和环境之间都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所以一旦生物所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生物(包括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将受到阻碍,受到威胁.因此,保护环境、优化环境和使整个生物界得以延续生存和发展成为我国及全世界都非常重视的问题.全世界积极行动起来,采取各种形式、各种活动惊醒世人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及紧迫性.中学阶段正是人生观、道德观形成时期,中学生物课又与环境知识紧密相连,因此,中学生物课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渗透和培养中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重任.  相似文献   

17.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已经引发了全球的环境问题,不仅对个别国家与地区构成威胁,而且对人类赖以生存的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已经成为制约经济与卒十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与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已为人类面临的两难问题.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相似文献   

18.
生物学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生物学教育对受教育者的素质提高有明显的影响和突出作用。人类生活的所在地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环境条件,因此,要提高生物学的素质教育效果,应紧密联系本地社会生产、生活实际,挖掘和拓展相关生物学的教学内容,进行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教学,以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19.
环境问题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提高全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必要而紧迫。环境教育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高度重视的教育领域,而地理教学是渗透环境教育的最好途径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多种途径进行环保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实现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的双赢。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未来人们最基本、最重要的生存素质,同时,创新又是社会的要求,是时代的呼唤,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主题.然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重视.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生物教师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本人就谈谈高中生物教学中有关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