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汉英翻译由于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特色,翻译时往往没有借鉴,而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现状又迫切需要发展相关的外宣翻译以提高时外宣传质量。维索尔伦的顺应论为此翻译提供了新视角,探讨了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汉英翻译在具体语境下的动态顺应策略,并指出,译者在该策略指导下,主动或被动地选择归化、异化、直译、意译、零翻译、音译等方法所形成的译文都是主观、相对性判断程度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用一种翻译标准去衡量所有的翻译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能的;同时,指望用一种或几种翻译模式就解决所有的翻译问题也是徒劳的。翻译标准和翻译模式应随着原文、译文、原文风格、译者和译文读者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3.
在翻译中处理好文化上的差异问题一直为各国学者所重视。一些学者认为,翻译的服务对象是译文读者,应该充分尊重译文读者的文化习惯,译文越接近译文读者的本族语越是上乘。另一些学者认为译文应该以原文作者的文化习惯为主,尽量保持原文译文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本文意在通过书名翻译探究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研究翻译的本质入手,认为“忠实”是翻译的基本标准。译者的工作是“一仆侍二主”,翻译不仅要忠于原文(包括忠于原文的内容、形式、风格、效果等各个方面),还要忠于译文读者。但由于原语和目标语之间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绝对的面面俱到的“忠实”是做不到的,译者不得不有所取舍。取什么,舍什么?这就取决于翻译目的了。“忠实”与翻译目的之间的关系,就如同马列主义一般原理与社会主义国家具体国情之间的关系,在翻译实践中,它们相互结合,译者何去何从的问题,译文的衡量尺度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5.
关联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阐释性运用,阐释是有限的、相对的,译文只能在相关方面与原文相似,最大程度地趋同于原文,译者对原文与译文的阐释所采用的翻译标准不尽相同,多纬度、多层面的翻译标准,构成翻译标准的相对性。  相似文献   

6.
不同的翻译方法产生风格各异的译文。并直接关乎译文质量的优劣程度。合理的翻译应该是正确理解原文,创造性地运用另一种语言,准确无误地再现原文。直译与意译是翻译界比较通行的方法,不仅能再现原文的意义,更能关照到读者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7.
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海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介绍文本有必要译成英文以便有效地推广海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中含有大量文化专有项,是翻译中必须解决的难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的英译应采用异化策略,译文中尽可能保留源语文本的文化元素和特质,以便帮助译语读者了解源语文化。  相似文献   

8.
传统翻译理论赋予原文与作者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译文只是原文的临摹或仿拟,必须忠实于原文,做到与原文完全对等.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翻译理论研究与女性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它解构传统翻译忠实观,否定原文高贵而译文低贱的等级观念,重新表述"忠实",本文通过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来重新审视传统上的忠实观.  相似文献   

9.
阐释哲学和解构主义哲学在翻译标准、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原文与译文的关系等几个核心问题上对翻译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影响。阐释学翻译理论与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在翻译过程中心的确立及对文本终极意义的总体把握、原语文本的研究范式、译文文本的关注点以及原文与译文的关系等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实现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预期目的和功能是翻译应遵循的重要原则.十七大报告的英译不仅牵涉到文化、语言和翻译问题.而且还涉及政治问题.因此.运用功能翻译理论来看十七大报告的英译,就是要在基本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选择有助于达到译文目的的灵活多样的翻译策略.即可根据需要对原文的词汇、句法结构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1.
西方翻译等值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等值问题一直是现代翻译学中的重要议题,西方语言学翻译派对等值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极大地促进了翻译研究的发展,但国内外围绕它进行的讨论也始终没有停止过。本文综述了西方翻译等值研究,认为翻译等值并不是指原文与译文的绝对对称,而是在某些层次,一定程度上的对应。对翻译文本的研究,必然离不开对原文与译文关系的讨论,等值将始终是原文与译文关系中的中心话题和重要的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12.
结合泉州旅游翻译的案例,以德国学者提出的翻译功能理论为基础,分析旅游英语的特点.从理论和实例角度说明,以原文分析为基础的删减法和改译法在汉英旅游资料翻译中使用较为频繁,是实现译文预期功能的必要手段,只要运用得当,能起到一般翻译技巧不具有的积极效果,可作为供选择的翻译方法被研究和应用于旅游资料的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翻译理论的形成,是建立在翻译实践的基础之上,是大量的翻译实践活动经验总结的结果。因此,有理论指导的翻译实践才能使译文在不使原文意义受损的情况下做到游刃有余,让译文在忠实原文意义的基础上更贴近译语。所以,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有着特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翻译及其翻译标准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跨文化互动的研究。“杰罗姆模式”主张译文必须忠实于原文,强调词与词的对应翻译;“贺拉斯模式”主张译文必须忠实于其“顾客”,强调协商是翻译过程的核心概念;“斯库勒马切尔模式”主张“异味”翻译,强调为读者保留原文风采。而一般翻译标准则强调“忠实”与“通顺”。在翻译教学与实践中,译文必须体现原文所反映的历史文化背景,其内容和语言应该忠实于原文;同时译文还必须满足读者易于阅读理解和欣赏的需求,在其翻译技巧或方法的应用上不拘泥某一种固定模式,而要考虑到其变通性。  相似文献   

15.
纽马克在《翻译问题探讨》一书中阐述了他的交际翻译理论。交际翻译理论强调译文要给译入语读者在阅读译文时具有原语读者在阅读原文时所具有的同样的感受。根据这一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译者应当坚持准确、严谨用词,合理调整文化不对等现象,不断充实商务专业知识,尽可能保持原文与译文语义的信息对等。  相似文献   

16.
"功能对等"是指"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等值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即译文和原文在交际效果上具有象似性。纵观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基于象似性的翻译理论和方法不仅构成其核心理念,而且有助于指导、优化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7.
分析商贸汉英翻译的现状与问题,对商务部副部长干广州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讲话的汉英译文做出评论。并通过对原文与译文的对比分析,找出了翻译中的问题,列出了用词问题、术语问题和语法问题。  相似文献   

18.
如何正确理解原文和采用什么样的翻译方法来传达原文的意思,一般不是一个人,一个时代所能完成的,不同的时期对译文的要求各不相同,这就使得译者以地前辈或他人的译文进行批评成为可能,随着人们对外部世界了解的增多,今天的翻译既要注重准确性,更应保持原文的风味。  相似文献   

19.
模糊性是诗歌语言的重要特征。本文主要探究了在诗歌原文和译文的翻译过程中模糊性方法的使用:(1)原文模糊、译文明确;(2)原文模糊、译文相应模糊;(3)原文明确、译文模糊。  相似文献   

20.
"归化"翻译是传统翻译,很早以前就存在。鲁迅在1935年首次提出"归化"这个名词,60年后,西方翻译理论界使用domestication这一术语描述翻译策略,中国翻译理论家将它翻译成"归化"。翻译理论界普遍认为"归化"翻译的特点是译文易懂、透明、流畅,读起来不像译文,译文投胎转世,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译文没有"翻译腔"。然而,有人误解"归化"翻译,把易懂、透明、流畅等作为"归化"翻译的唯一标准。深入研究发现,译文具有易懂、透明、流畅等特点的翻译是"归化"翻译,却不一定是最好的"归化"翻译。最好的"归化"翻译是译文首先翻译出了原文的意义,译文通顺易懂;其次,译文保持了原文的结构,翻译了原文的文体风格,即传统上说的神形兼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