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科的育人元素,发挥其育人功能,真正实现从“学科教学”到“学科育人”的转变。教师应结合教学实践,聚焦价值导向、文化自信、品德养成,培育和践行课堂教学中的育人理念,积极探索小学英语课程中育人目标的实施路径及策略:深挖教材育人元素,夯实思想;深入语言实践活动,淬炼品格;深植优秀传统文化,拓宽视野;深悟语言文学之美,浸润审美。  相似文献   

2.
作为指向整体关联的一种创新学习框架,高中思政课综合学习针对知识分割化、教学碎片化、能力迁移悖论等问题,通过回归学习初始,更全面透析世界、重塑认知架构,更深度重建理解,勾勒学科教学变革的新图景,绘制课程综合化实施的行进路线图:通过学科内容间重构整合,实现知识一体融通;通过学科跨界处实践融合,促进知行学用合一;通过学科无界处反思聚合,增进学思正向迁移,从而构建螺旋式上升的综合学习连续体,实现全面育人。  相似文献   

3.
彭亮 《江苏教育》2023,(44):21-24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提出:强化学科实践,注重“做中学”。学科实践是课程育人方式变革的一种尝试。小学数学学科实践是提升数学素养的一种学习方式。它需要从“学习情境应确保真实性”“学习方式应体现‘做中共学’”“学习任务应兼具多切入性和挑战性”以及“学习评价应凸显层次性和表现性”等要义出发予以落实。“学科大课堂”即是体现小学数学学科实践的一项有意义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英语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学科育人的要求,倡导以单元整体教学作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目标的有效路径。依据高中英语教师落实学科育人的实践问题调研与分析,结合高中英语教学案例,研究认为,单元整体教学中实现英语学科育人的实践策略包括:基于主题意义确定单元育人价值及主线、围绕问题解决总体刻画单元育人目标、整合性学习活动贯穿于单元育人过程和基于学生核心素养表现评价单元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5.
王宪军 《福建教育》2023,(19):26-29
新时代中国基础外语教育以学科育人为导向,以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贯彻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聚焦于学生外语学科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培养。对外语学科育人价值的探讨、研究十分重要。笔者基于多年一线基础教育的实践摸索和思考认知,从基础外语教育课程本身及其实施的具体经验出发,重点围绕基础外语教育中德育、智育、美育等方面的学科育人价值进行探讨交流。  相似文献   

6.
学科育人价值是在学科教育中蕴藏和应当实现的,具有学科特质的生命发展素质与能力,包括知识育人价值、情感育人价值、能力育人价值、道德育人价值和审美育人价值五个构成要素,具有人本性、完整性、发展性、实践性和融通性等特点。探讨学科育人价值的教育意义在于,推动学科教学转向学科育人,找到学科育人的动力源泉,实现学科教学的转型重构,引导学科育人的价值方向。  相似文献   

7.
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脱节、轻视实践育人,是制约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大障碍。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强调素养导向、学科育人,着力推进以学科实践为标志的育人方式变革。中学地理学科实践的逻辑起点为“基于地理空间思想统筹实践整体”,逻辑中项为“结合实践要素联通学科实践过程”,逻辑终点为“落实地理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并表现出三维(3D)样态:实践方式重在“做”(Doing)、实践内容“学科化”(Discipline)、实践情境的“发展性”(Developmental)。操作层面上的地理实践实施策略是主题化建构课程内容体系、推进问题式教学逻辑设计、设计合理的学习进阶路径、建设师生高效合作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紧紧围绕五育融合理念开展初中物理学科教学设计,是发挥物理学科活动育人功能、响应新课标跨学科实践主题的有效途径.本文从五育融合的角度出发,整合物理学科教学要素和跨学科实践主题要求,以“投石机的制作”为例,阐述五育融合视域下的初中物理跨学科实践教学流程和案例设计.  相似文献   

9.
分析学科德育的内涵,厘清小学科学德育在实践层面的影响因素,并以《运动和力》单元教学为例,探讨如何挖掘小学科学中的德育资源要素,实施有效的学科德育。德育要素的有效融合使小学科学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步协调、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学生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在爱国情怀、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从而真正实现立体化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10.
在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背景下,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因此,应重新审视、思考综合与实践活动的目标、途径和策略,把立德作为首要目标,把知行合一作为实施途径,优化实施策略,力求在实践中立德,在活动中树人,使其成为数学学科育人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1.
周敬山 《江苏教育》2023,(30):22-23
学科德育促进了学科教学形态的改变:德育从“课外”走进“课内”,学科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从“分离”走向“融合”,教师从“专人”走向“人人”,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和育人价值得到进一步体现。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深化对学科教育属性的研究,加强对学科德育与学科课程教学中蕴含的其他诸育的融合关系的研究,将价值观引导和必备品格培养落实到学科教学中,在“跨学科综合育人”“跨学习领域全面育人”方面进行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2.
革命文化题材课文发挥着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是体现中华民族风格的重要内容。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教学更是落实语文要素和发挥学科育人的重要路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结合学科特点,本文对编排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意义进行梳理,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学科育人已经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教育评价的目标指向。厘清高中物理学科育人的基本概念,从物理德育、物理智育、物理美育三个方面,爱国主义、问题意识、对称之美等十二部分构建高中物理学科育人结构模型,编制高中物理学科育人现状问卷并展开调查分析,提出审视知识价值,明晰利用育人模型促进学科育人理论系统化,加强校外实践,创建学科育人社会场域,构建育人评价体系,科学监控育人效果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4.
表现性学习倡导“学以致表”,是一种通过主题任务中的“表现”,主动获取知识、培养情感态度的学习方式。基于新课标的数学主题式学习,将学生视为学习表现的中心,注重学科整体策划、综合设计、聚焦实践、交互生成等要素,让学生在表现核心素养中发展核心素养,传递学科育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学科实践指具有学科意蕴、能够促使学生在行动中学习的亲身实践。义务教育阶段强化学科实践符合学科与实践关系规律,适应素养取向的学科教学目标和新时代育人目标,切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知特点和社会转型期现实需要。强化学科实践可能遭遇多重路径依赖、深层资源依赖,引发来自应试传统的抵制,并且学科实践概念含义较为模糊,容易导致实施过程中的诸多困难。教育改革者必须构建理念指导、资源保障、素养提升、制度牵引相结合的立体推进格局,阐明义务教育阶段强化学科实践的具体要求,为强化学科实践提供资源保障,增强教师设计、实施学科实践的能力和意愿,善用制度手段推动学科实践实施与评价。  相似文献   

16.
核心素养要解决的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作为教师,要将学科育人的观念融入日常教学中。通过拓展课外阅读资源,让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是视野开阔、学科育人的一个好途径。  相似文献   

17.
蓝其高 《广西教育》2008,(21):25-26
中职生源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逐年下降,因此德育工作更显重要。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有赖于全体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行动。本文提出了学科德育的理念,并阐述了学科德育的意义和实施学科德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李屹 《江苏教育》2023,(30):7-10
“学科德育”是对中小学“德育学科”育德的“超越”,是对所有学科教师提出的育人要求。从操作层面而言,学科德育实质是教师基于学科特质,引领学生在知识学习中进行价值体认,和学生一起过有道德的生活,从而实现学科教学方式和学科育人要素的有机融合。新的历史时代,学科德育如何创新发展、深入实施,成为中小学教师面临的新挑战与新课题。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理应肩负起探索学科德育的新使命,在学科德育的研究和实践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9.
将学科德育定义为"加法式"的学科德育或"专门化"的学科德育,在逻辑和实践上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学科当中天然内含着德育,或者说德育是学科的内在属性,这种理解更能够体现学科德育这一概念的实质。学科德育中的"学科"和"德育"是一体的,二者统一于教育本身是一种价值实践活动这一规定性。学科德育中的德育更多是作为学科教学中自然流淌出来的育人效果,并不是对学科教学目标的僭越。学科德育主要有直接德育、间接德育和隐性德育三种主要形态。学科德育归根结底是要求学科教学回归教育的原点,即使人向善。学科德育就是确保每一个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必须体现自身的教育属性。  相似文献   

20.
学科理解研究是对浅层学习和离身认知的省察,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彰显学科整体育人价值的需要,也是培养终身学习者的需要。学科理解是对学科本体知识的回溯性、结构化的深层认知,是教师有效开展学科教学的基础,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服务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时代意义。但是,对学科理解的概念把握障碍、理论与实践割裂、理解结果外显困难等现实问题也在不断涌现。学科理解研究亟需推动全学科参与和学段联动,形成学科理解内涵的全域性解读;破除传统授受教学困囿,导向实践性、意义性的学生学科理解;让理解在行动中表现,以真实问题解决促进学科认知和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