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法律文本而言,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在家上学”的合法性问题的核心是对“入学”这一义务教育法定形式的解释.根据扩大解释的法律解释方法,“入学”可理解为“进入义务教育内容的学习过程”,从而“在家上学”的法律性质可界定为“法益”.从权利关系来看,儿童的教育利益最大化是教育活动的应然目标,父母教育权与国家教育权的分配也应当以此为基础.“在家上学”是家长以个性化方式积极履行父母教育权并保障子女受教育权利的活动,具有法理上的正当性,能够成为学校教育的辅助形式而存在,并在家庭和政府的合作间不断成熟.应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公民“在家上学”的合法性,并将其纳入政府的有效管理之中.  相似文献   

2.
褚红娜 《辅导员》2014,(2):15-16
近两年来,“在家上学”在国内已经由一个新鲜的名词变得为人熟知,并且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带领孩子加入了在家上学的行列,他们成立了“在家上学联盟”网站,分享在家教育孩子的心得和经验,交流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组织“在家上学”全国会议,讨论在家上学遇到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案。其实,“在家上学”并非新鲜事物,在国外也一直存在着,并且已发展得十分成熟,本期,我们一起来看看各国的“在家上学”。  相似文献   

3.
2010年5月,英国卡梅伦政府上台后对中小学教育系统进行了革新,试图通过加强中小学自主权,削弱地方当局的控制,扩大学校、家长等利益相关者的选择权,进而提高教育的质量。从此,英国各地(特别是英格兰)掀起了建立公立自治学校的浪潮。文章对公立自治学校的产生背景、申请程序、运行机制、相关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在家上学”是在学校教育制度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出现的一种教育形式,是家长依据自己的教育意愿兼顾孩子成长需求的一种自主选择.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家上学”在全美实现合法化后,这种形式获得了更多的生长资源,特别是与公立学校的合作不断增加,促使“在家在校”教育类型的出现.虽然争议不断,许多家长也在自力更生与融合发展之间进行着艰苦地抉择,但“在家上学”与公立学校之间的合作会继续下去,“在家在校”教育类型也彰显出成长的活力,这体现出教育部门对“在家上学”的关注,反映了“在家上学”的成长路径不断开阔.  相似文献   

5.
二、地方教育当局对课程的管理 地方教育当局是英国负责地方普通教育管理的政府机构。英格兰和威尔士共有105个地方教育当局,除伦敦地区有21个这样的机构外,其余基本上是一个郡一个。地方教育当局的领导机构是教育委员会,常设工作机构是教育局。 《1944年教育法》以来,地方教育当局承担了本地区普通教育的管理工作。从法律上讲,地方教育当局应当对公立中小学的课程负责,但长期以来情况并非如此。正如英国教育和科学部及威尔士教育局1985年编写的小册子(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教育体制》中指出的那样:“大多数关于公立学校的地方政府法规中都明确规定,每所学校的操行与课程的一般指导由学校董事会负责;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表及教科书的选择通常是由校长和教师决定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地方教育当局对学校课程不闻不问。在80年代以前地方教育当局对学校课程的管理是一种间接管理,是通过人事任命、经费分配及教育视导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英国首都伦敦很早就认可了“在家上学”的合法地位,并建立了一套有关“在家上学”的完整体系,从原则、规定、申请流程等方面制定了“在家上学”的具体政策.借鉴伦敦“在家上学”政策的特点与经验,中国应尽快确定“在家上学”的合法地位,建立“在家上学”的管理机制,实现监督和指导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并培养监督管理“在家上学”的专业人员.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在义务教育经费的分配与管理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合理的地方义务教育拨款制度对实现义务教育的公平、质量和效率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一些地方政府缺乏科学规范的教育经费分配和支付制度,从而造成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发展不均衡等问题。英格兰地方教育当局义务教育经费拨付制度所具有的特点对我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何颖 《中国教师》2011,(23):14-16
<正>近几年来,我国教育实践中出现了个别父母将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子女带回家自行教育,或将子女送到由"志同道合"的家长所组织的未获办学许可的全日制"私塾"里教育的"在家上学"现象。这一现象虽不普遍,但却因其特殊性引起了公众的广泛讨论,其论争焦点之一是这类行为是否有违我国法律关于义务教育的规定。本文即梳理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教育权利、义务保障等方面,对当前"在家上学"现象的合法性及相关法律规定的欠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当众多发展中国家竭尽全力使每一个孩子都能走进学校课堂之时,美国却有越来越多K1-12阶段的孩子从学校回到家庭,在家中上学,家长充任教学之责,美国人称之为”在家上学”(Hom e school-ing)。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人们选择“在家上学”呢?相对于学校教育,“在家上学”利弊何在?在文章中,作者简述了“在家上学”的历史和现状,概括阐述了这首独特的教育形式可能具有的优点和局限之处,以期对我们的学校教育有启示。  相似文献   

10.
作为"在家上学"最为普遍的国家之一,美国"在家上学"的发展全过程与相关法律议题的争论一直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家上学"的支持者视教育选择权为父母的一项基本权利,政府官员则以"政府监护权"为法理依据坚持对其监管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由于双方都可以在美国社会文化及其法律背景中找到支持其基本观点的依据,美国联邦法院的法官就必须在保障"基本权利"、宗教信仰自由等法律原则和多样的法律技术间小心地判断、评估和取舍.随着美国联邦政府、各州支持"在家上学"的立法,对"在家上学"的法律规制日趋宽松,但如何面对和处理儿童可能面临的宗教狭隘性问题、被忽视和被虐待问题以及使用公共教育资源问题仍然充满争议.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方法 “在家上学”,又称“在家自行教育”是指在家长的安排下,由符合条件的专门人员,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教育,以完成基础教育任务的教育活动。它包括传递知识、发展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心理品质等。在家上学这种教育方式,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兴起,如今正以一种迅速发展的态势影响着本国的基础教育。它迅速地重新确定家庭教育的价值,彻底改变着教育的现状。到  相似文献   

12.
提起上学读书,人们首先联想到的就是端坐在教室里上课学习。然而近年来,这种状况开始有了一点改变。在英国,越来越多的家长申请让子女一周仅上3天课,其余时间在家由父母教导。一些教育学专家认为,某些学生确实比较适合这种弹性上学的方式,而这种方式皇对传统教育方式的一种挑战。6岁的奥立佛和8岁的哥哥菲力克斯,每星期一到星期三,乖乖去上学演他的日子则持在家里,在厨房的餐桌上,接受妈妈的教导。和奥立佛家一样让子女弹性上学的英国家庭越来越多。不过家长要征得校方和地方教育当局的同意,才能采取这种革命性的学习方式。美国…  相似文献   

13.
“在家上学”通常指基础教育阶段的孩子到了入学的年龄,仍以家庭为基础,在家庭内部接受以父母为主要教育者的有计划的教学、育人和管理活动,它是一种与公立学校教育相对而言的“非学校形态化”的教育形式。自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出现以来,在家上学及其相关的在家教育、家庭学校等表现形式就一直是公共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个“精小”而“持久”的话题,其存在与发展本身就是公共教育颇为耐人寻味且值得不断追问与反思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学校教育适合我的孩子吗?如果我的孩子不适应学校的生活,我能做主在家教育自己的孩子吗?儿童教育究竟是政府的责任还是父母的权利?目前,欧美国家关于孩子“在家上学”相关的立法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来,在对义务教育阶段家长择校问题集中研究的背景下,"在家上学"这种教育方式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舆论对其合法性与合理性的争议与深思。对相关文献的研究与分析表明,关于"在家上学"的研究主要探讨了"在家上学"的内涵、性质、背景、原因、现状、条件以及对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启示等问题。文章分析"在家上学"的研究现状和主要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探讨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和教育质量,香港从20世纪90年代起发起了“校本管理改革”,该项改革在实施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主要是相关人士对校本管理的理念认识不够、办学团体的抵制、学校各利益相关者角色没有转变、学校缺乏校本管理实施的组织文化等。香港教育当局对此采取了应对策略,包括加强学校管理者的培训.密切家长与学校的联系,提升校长的专业素质等。  相似文献   

17.
据统计,目前在法国有超过1万名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之下,选择在家自行求学或到世界各国旅游求学。这种“在家上学”的申请方式相当简单,只要在每年开学前,向市政府递交请示单,即可成为“在家上学族”的一员。法国教育管理部门每年派专业的督察,到学生家里了解孩子的学习环境以及检验学习成果。如果达不到教育部门制定的标准,家长则必须将孩子送到学校里上学。  相似文献   

18.
史泽东 《中国教师》2011,(23):18-18
无论是学校教育模式,还是以“在家上学”为代表的家庭教育模式,都是教育的工具或是手段。一个人成功了,一批人成才了,这种模式就是成功的。学校教育给社会培养了大批的专业人才和合格建设者,这是主要的、也是主流的教育模式。“在家上学”针对个体,对家长的要求较高,需要精力、财力、智力、体力的投入,取得成功是不容易的。  相似文献   

19.
张晓雯 《辅导员》2014,(3):15-16
近两年来,"在家上学"在国内已经由一个新鲜的名词变得为人熟知,并且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带领孩子加入了在家上学的行列,他们成立了"在家上学联盟"网站,分享在家教育孩子的心得和经验,交流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组织"在家上学"全国会议,讨论在家上学遇到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案。其实,"在家上学"并非新鲜事物,在国外也一直存在着,并且已发展得十分成熟,本期,我们一起来看看各国的"在家上学"。  相似文献   

20.
现状     
《中学生电脑》2011,(11):5-5
不满目前教育体制 不少家长让孩子“在家上学”当很多家长费尽心思、斥重金要把孩子送进好幼儿园、好小学、好中学的时候,一些父母、尤其是城市中的家长却对身边的基础教育有着诸多不满,并涉足学科教育——让孩子在家上学。亲力亲为地做起了老师,或者让孩子进入个人办的私塾、学堂。他们的做法可行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