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基于共链与共引关系的期刊结构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30种图书情报学期刊及其网站,通过Yahoo!与Web of Science收集其共链、共引数据,并利用QAP分析、连通性分析、聚类与多维尺度分析、块模型分析以及核心/边缘结构分析法揭示了基于共链与共引关系的期刊结构特征,比较了期刊共链与共引网络在不同结构属性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通过采用作者共被引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针对中国知网"新闻与传媒"子库中关于危机传播研究的所有相关期刊文献进行研究,并构建作者共被引矩阵。利用社会网络分析的知识图谱可视化研究软件UCINET对作者共被引网络进行了网络密度分析、网络中心性分析、凝聚子群分析,绘制了网络图谱,展示了中国危机传播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文章选取全球30个高校图书馆的网站,通过Yahoo!搜集其共链数据,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网络密度、可达性、中心性、凝聚子群、核心-边缘结构以及块模型等角度,对高校图书馆共链网络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明晰了网络整体结构属性特征、群落划分及其相互关系,揭示了网络成员的位置与角色,并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共链分析在企业竞争情报中的应用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链分析是将共引理论应用到网络链接结构分析中,将企业网站共链频次作为企业相似性的度量,通过对共链数据的分析来描述企业的竞争地位.但是在共链分析应用于企业竞争情报研究的过程中也存在问题,未来的研究应从建立共链分析自身理论体系、加强共链分析和其他方法结合以及开发专门的链接分析工具三个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知识网络中的文献共被引网络,它形成着一个学科的知识基础,是学科知识输入和转移的重要知识之源。文章在总结和梳理了共被引网络的一般研究方法后,采集了1900~2012年图书馆与情报学的71350条题录数据,构建了期刊共被引知识网络与作者共被引等知识网络,并对其进行深入数据挖掘和分析,发现了经常反复被引的学科内核心期刊与作者群体,以及在学科的演化历史上连接前后时段的关键性节点期刊与作者群体。论文的最后还对文献共被引网络方法局限性方面和未来发展方面进行了讨论与总结,指出在解决现有理论难题后,共被引网络未来在各具体学科领域内的深化将是其发挥用武之地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图林博客的社会网络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信息量的激增,产生了网络信息计量学。链接分析也逐渐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选择了20个比较著名的图情领域博客,统计各个博客的互链数据和共链数据。运用网络分析法、信息计量学中的引文分析法和Pajek、Ucinet软件,分析了这些博客间的社会网络关系,得到了相应的数据和网络图。  相似文献   

7.
共被引网络中介中心性的Zipf-Pareto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共被引网络的统计特性的研究,以科学计量学领域的权威期刊《科学计量学》(Scientometrics)为数据来源,建立共被引网络,明确了《科学计量学》(Scientometrics)中高被引文献与高中心性引文的特点;以该共被引网络为例,应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共被引网络的统计特性,包括度分布、中介中心性的分布等。结果表明共被引网络是一个具有小世界、无标度特性的复杂网络;中介中心性的分布符合Zipf-Pareto分布;而且只有少部分引文节点具有高中介中心性的值,多数引文节点的中介中心性值都很小。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一领域的文献,如果两个研究对象同现的频率越高,则通常假设二者存在联系的可能性越大,从而促使共词分析、文献共引分析以及文献作者共著分析等共现分析方法的流行.然而,传统共现分析三个阶段中的前两个阶段存在一定的缺陷,从而导致最后得到的共现聚类分析的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导性.为克服该缺陷,本文从关联规则挖掘领域引入了一种新的共现聚类分析方法--最大频繁项集挖掘,它将传统共现分析法的三个阶段压缩为一个阶段,充分利用了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克服了传统方法的缺陷.通过实验分析发现,设置合适的最小支持度阈值,基本上可以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知识图谱是文献计量学理论的推广应用,可以直观展现学科知识结构及其演进。文章以2000~2011年间CSSCI收录的新闻学与传播学来源期刊数据为基础,以知识图谱作为研究方法,从关键词共现、文献共被引、作者共被引和作者合作等方面,可视化呈现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热点、重要文献、高影响力作者以及科研合作情况。  相似文献   

10.
作者共现网络的科学研究结构揭示能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共现网络在科学研究领域结构分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构建了作者合作、作者共被引、作者文献耦合、作者关键词耦合及作者期刊耦合五种网络,利用层次聚类和网络关联分析比较不同共现网络揭示科学研究结构的能力。通过层次聚类发现:作者文献耦合网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最高,作者共被引网络和作者合作网络其次,作者关键词耦合网络的结果容易受到干扰,作者期刊耦合网络的分析效果较差。通过网络关联分析发现:作者合作网络与其他网络的相关性都相对较低,与其他网络发现的角度不同;作者文献耦合网络与其他几种网络之间的相关性最高,对其他网络分析结果的替代性较强,多种方法结合运用更能反映科学研究的实际结构。本文还讨论了共现网络子结构研究中凝聚子群分析及中心性指标的适用性问题。图5。表4。参考文献16。  相似文献   

11.
运用共词分析的方法,检索CNKI数据库中的链接分析领域论文,确定高频关键词,用Bicomb建立关键词共词矩阵,以SPSS为工具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国内链接分析的研究现状与研究热点,发现应用于链接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引文分析、共链分析、可视化、社会网络分析等,链接分析算法主要包括PageRank算法、HIST算法、网页排序等,应用研究集中于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网站的网络影响力评价和大学评价.  相似文献   

12.
共链分析方法的发展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倩 《图书情报工作》2006,50(10):44-46
从分析共链与共引的关系入手,对共链分析方法的产生背景与内涵及其在优化搜索引擎算法、研究学术机构关系、挖掘网络结构、分析学科发展态势与企业竞争情报等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介绍与研究。之后通过一个研究实例描述共链分析的主要应用方式和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为进一步完善共链分析方法,今后应在建立自身理论体系、加强与其他方法的结合、拓展应用领域三个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我国图书情报学期刊网络引文的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HTML格式网络引文的比例在逐年下降,PDF格式和动态类网络引文的比例在逐渐上升,维基、博客、论坛等新型网络学术信息正日益得到我国图书情报学者的认可和接受;动态类网络引文的可追溯性略高于静态类网络引文,但二者可追溯率都介于50%-51%之间;分布在.edu域名的网络引文的可追溯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4.
选择2003-2007年间我国四种图书情报类核心期刊的998篇论文作为数据源,对网络引文总数、篇平均网络引文量、域名分类和作者情况等特征量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我国图书情报学界对网络学术信息资源的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共链分析图形化描述纸业企业竞争地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假定两个企业网站的共链频次可以视作这两家企业相似性的一个度量。既然相似或相关的企业之间存在竞争,那么共链数据就可以用来描绘企业的竞争地位。选择36家纸业公司,从雅虎和雅虎中国上搜集到这些公司的共链数据,利用多维尺度分析法描绘出这些公司在纸业各个产品组中聚类关系图,绘制出社会网络图,用凝聚子群分析中的K-核分析出其隐含的子结构。从雅虎和雅虎中国上搜集的共链数据,可反映出全球市场和中国市场的情形,以上结论可以揭示出企业在这两个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相似文献   

16.
网络引文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首先,通过大量文献调研,对网络引文研究现状作宏观介绍,其次,把网络引文研究内容分为网络引文的使用(是否可以使用、怎样进行使用)和网络引文分析(引文分布分析、可获得性分析、影响与利用分析)两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最后,展望未来网络引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首先阐述在数字科研时代,在学术交流渠道多元化、网络化的环境下,谷歌学术搜索(Google Scholar)可作为计算机科学领域引文分析的数据源的原因。然后,对目前自动化地采集Google Scholar的引文数据的现状进行概述;进而以统计图灵奖获得者所发表论文的年度引文频次为例,着重阐述如何利用Google Scholar引擎的引文搜索功能设计相关程序,实现对论文各年度被引频次的自动统计;最后,将该方法与Web of Science进行比较,并对实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8.
张娴  肖国华 《图书情报工作》2005,49(10):119-121
在对美国专利与商标局于因特网上公开的专利信息特色资源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指出利用网站提供的数据库及网站提供的其他专利信息相关服务,从多个途径检索美国专利引文信息、专利权属信息、专利文献中序列信息等内容的具体方法,并对每一种途径均分别提供相应的检索实例。  相似文献   

19.
网络结构挖掘思想源自于引文分析,本文在阐述引文分析的原理及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网络结构挖掘的原理和作用。目前,网络结构挖掘技术已经在搜索引擎中得到了初步的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