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4年1月2日至9日,<深圳特区报>在一版显著位置连续发表了8篇编辑部文章,统称"新年八论".它们的标题是<紧紧咬住"国际化">、<悠悠万事人为本>、<力筑政治文明城>、<"深圳文化"不是梦>、<产业升级觅新机>、<建立共生经济圈>、<志存高远气自豪>、<千里之行始足下>.这组文章是<深圳特区报>为宣传深圳市委三届八次全会提出的建设国际化城市这一重要题材而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精心撰写的重要评论.  相似文献   

2.
1996年5月1日,《深圳特区报》在“港澳台新闻”版上推出“香港名人专访”专栏,每周定期与读者见面,至1997年7月25日,已累计刊出了61篇专访文章。由于这一栏目在香港回归祖国倒计时一年多推出,设置新颖,采访难度大,各界名人分析香港形势,敞开心扉抒发爱国爱港之情,表达对香港未来充分的信心,很快得到了读者和有关方面的关注和好评。第一篇专访《范徐丽泰的家国情怀》推出时,香港《文汇报》《深星时报》等报刊还刊出消息介绍。这个栏目已成为深圳特区报加大对香港新闻报道力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了一个名牌专栏…  相似文献   

3.
刘保全 《新闻传播》2004,(7):11-11,15
刊登在《深圳特区报》2002年9月4日上的消息《10名“瞎眼”评标专家被清出局》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二等奖。这是一篇舆论监督的好报道。  相似文献   

4.
金文蓉 《青年记者》2016,(19):21-22
“旗报”的改革与创新 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一部记载深圳特区报30年历史的专著《旗报——<深圳特区报>史稿》.这本书从历史的视野,全景描绘了深圳特区报30年的成长历程.“旗报”二字,是对深圳特区报党报文化的精炼概括: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深圳特区报是报业改革发展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5.
应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邀请,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4月11日至14日对日本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中国总理7年来首次访日。笔者对4月12日至4月14日广东部分媒体有关这一重大时政新闻的报道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各报都对“温总理访日”报道做得较为全面、充分,但《南方都市报》、《晶报》和《深圳特区报》做出了时政要闻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观念通过不同渠道凸显碰撞。描绘出纷繁万千的社会。 2007年11月13日,《深圳特区报》、《南方都市报》对深圳多家商业银行11月实行“个人账户一日内取款不得超过3万,公司账户一日内取款不得超过10万”的做法予以披露,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前深圳并非“小渔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8月31日深圳特区报《深港东部“明日之城”腾飞在即》一文说:“……深圳从一个落后的边远小渔村发展到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历史……”在这里,同以往不时看到的报道那样,说深圳在改革开放前只是个“小渔村”。这一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8.
刘洁 《报刊之友》2012,(10):153-153
常说“新闻是历史的草稿纸”、“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报纸承载着记录当下成为历史的责任,报纸与历史是“近邻”,但是,中国当代报纸修史的很少,《旗报——〈深圳特区报〉史稿》就是这“很少”中的一部著作,它面世本身就显得有些特别。中国记协原主席、人民日报社原社长邵华泽认为《深圳特区报》“以编修报史的方式来总结过去,着眼未来,不失为一着妙棋”。  相似文献   

9.
万里铸忠魂──“沿着东纵的脚印”专题采访活动回眸弓玄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和“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为纪念这两个“50周年”,4月18日至6月1日,深圳特区报在一版开辟了《沿着东纵的脚印》专栏,同时派出一支由8人组成的采访队,沿着东...  相似文献   

10.
2007年4月14日,时值《深圳特区报》创刊25周年,由深圳报业集团举办的“党报创新与发展研讨会”召开,30多位新闻学界人士参加会议。研讨会上,学者们以《深圳特区报》为例,讨论了以下问题:新时期党报应如何面对变化的新形  相似文献   

11.
重视社会新闻在党报中的舆论导向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圳特区报近几年来,在舆论导向的把握上多次受到省、市领导的表扬。以社会新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生活》版,作为深圳特区报的一部分,既保持了新闻的可读性,又保持了党报的严肃性,受到群众的欢迎。走出社会新闻认识的误区长期以来,在报社编采队伍中有一种片面的观点,认为社会新闻在党报中只不过是“边角余料”;也有人认为,社会新闻就是登一些鸡零狗碎的东西。1995年,深圳特区报开辟了《社会生活》版,社会新闻在深圳特区报新闻版开始占一席之地。《社会生活》版开办5年来,我们对社会新闻的认识逐步深化。最初,有不少人认为,社…  相似文献   

12.
深圳,作为全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第一个“试验场”和“窗口”,除创造出出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外,还涌现出无穷无尽的新闻。深圳市场有拥有也市委、市政府的机关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之后,还渴望拥有自己的一份晚报。今年元旦,百万鹏声调民期盼已久的《深圳晚报》终于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总书记1992年为深圳特区报题词,称之为“改革开放的窗口”。这是对深圳特区报的肯定,也是对深圳特区报的期望。事实上,深圳特区报15年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宣传、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为改革开放鸣锣开道,立足深圳,辐射海内外,努力办出特区报的“特”色。深圳特区报的“特”色首先体现在以大量、全面、深入、及时的报道宣传改革开放。全国首次土地拍卖、招投标经营方式的引进、人事制度及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股份制及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经验与观念,都曾率先通过深…  相似文献   

14.
深圳特区报从2月28日起连续发表《理论武装:步入新高度》《舆论宣传:掀起新高潮》《精神塑造:寻找新路径》《精品创作:形成新机制》 《服务大局:追求新境界》等5篇“深圳宣传思想战线的探索”的系列报道。文章在谈到理论武装的经验时指出,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学好邓小平理论、坚定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的理想和信念始终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思想政治建设任务。要最大限度地通过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文章在谈到“精神塑造”时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同经济工作和…  相似文献   

15.
《深圳特区报》的“家庭”版创办于1994年元月。1998年9月,《深圳特区报》编委会为满足读者的需求,在原有的每周一块“家庭”版(周日出版)的基础上.加多了一块,即每周两块“家庭”版。我接任新“家庭”版的责任编辑。 如何突破原有的“家庭”版的局限,使广大读者获得更新鲜、更强烈的感受?这是我接任新“家庭”版责任编辑后一直努力思考并解决的问题。在认真地翻阅了《中国妇女报》、《北京青年报》等报纸和一些生活杂志及女性刊物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确立了“专版专题──加强副刊的冲击力”的办版思想。 这是一种…  相似文献   

16.
2000年3月22日上午9点30 分,广东省深圳特区和东莞市的相邻地段──牛湖村和天堂围村,连接两村的道路被挖断,原来日均车流量万余辆的交通要道,骤然中断。 《南方日报》于3月24日在头版发表了署名卢嵘的新闻报道,题目是《不满收费竟挖断公路》。这是事件发生后,最早披露此事的媒体。 紧接着,3月 25日《深圳特区报》在当日头版也登载了署名李伟文的报道,题目是《挖断道路是何道理?》(以下简称“L文”),这是当事一方深圳的首次表态。“L文”在指责东莞一方的同时,为深圳方设牛湖收费站引起东莞天堂围村村民不满…  相似文献   

17.
如果要书写新中国新闻史,有一篇通讯的采写和诞生记,必将成为重要的章节。它不仅见证和记录了历史关键时刻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的丰采,而且以新闻的力量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新一轮浪潮。它就是1992年3月刊登于深圳特区报的万字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 它的作者是现任深圳特区报总编辑、香港商报总编辑的陈锡添。 深情记录“春天的故事” 在近30年的新闻生涯中,陈锡添已经无法统计自己采写过多少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其中,最令他无法忘怀的就是1992年亲历并记录了那个“春天的故事”。 1992年1月18日下午5时,时任深圳…  相似文献   

18.
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张昆教授、《深圳特区报》总编辑陈寅联合编撰的《旗报——〈深圳特区报〉史稿》一书,在《深圳特区报》创刊30周年之际,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并与广大读者见面了。  相似文献   

19.
二月二十日到三月六日,《深圳特区报》陆续推出八篇“猴年新春评论”,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制造舆论,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这八篇评论的题目依次是《扭住中心不放》、《要搞快一点》、《要敢闯》、《多干实事》、《两只手都要硬》、《共产党能消灭腐败》、《稳定是个大前提》和《我们只能走社  相似文献   

20.
《深圳特区报》明年将迎来30华诞。作为中国经济特区第一份报纸,《深圳特区报》肩负改革开放的窗口历史使命,从12平方米的铁皮房起步,发扬敢闯敢拼的深圳精神,迅速发展成为一份立足深圳,辐射南粤,面向全国,影响海外的重要党报。面对当前新的传播环境,《深圳特区报》坚持传播改革强音,报道权威资讯,秉持读者为本,弘扬特区文化,立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