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虽已开展多年,情况却依然不尽人意。一方面,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讨论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广大中小学教师也都知道一些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知识;另一方面,大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认识不清,  相似文献   

2.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过程中,不少教师过于依赖信息技术,板书使用明显减少,有的教师甚至在课堂上完全放弃了板书的使用。诚然,信息技术教学课件既可以帮助学生比较深刻地感知和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又可以节省教学时间,优化教学过程。但笔者认为,计算机的演示无法完全取代传统板书的功能,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过程中教师不应忽视板书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超越不同知识体系,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兴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课程,应用于教学;它有利于突破传统教育观念,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它丰富了教师课堂教学手段,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它引导学生学习向“探究性”转变,教师教学向“研究性”转变,激发教与学主体的创造性;它促使师生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信息技术下的新课程实验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哲学意义探讨,无疑可以加深教师的理论认识,从而提升现实价值.信息技术于课程教学整合根本上是信息技术与教育之根本——人的整合,也就是信息技术与教师和学生的“整合”,而信息技术与教师的“整合”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促成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教学技术与教学艺术从剥离异化走向“合璧”.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中,教师的主体意识和本质力量必须的第一位的,就是说教师必须以主体意识和本质力量整合信息技术,而不是对信息技术的简单使用或“亦步亦趋”.在教育教学实践,绝不是教师退居为幕后工作者而变成各种信息技术的汇演,教师要通过主体意识和本质力量的建构,将信息技术转为自身独具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教学技术,重新走上教育教学实践的舞台,让教学技术与教学艺术的“合璧之魅”重放光彩.  相似文献   

5.
唐红林 《考试周刊》2009,(46):215-215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课程及教学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给历史课程教学带来的种种变化.必须努力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理论,以改革创新的姿态迎接挑战,大胆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探索。在这种大的背景下,笔者对现代新型的网络工具——博客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得出了一些肤浅的认识,现撰写成文,敬请各位同行及先行者们指点。  相似文献   

6.
浅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对于信息技术认识的误区,认为要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效,不仅要重视对教师观念和技术上的培训,更应该重视教师的教学经验、学科教学能力,从具体的教学结构出发来研究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方式。  相似文献   

7.
许宏伟 《中小学电教》2011,(10):128-128
现代信息技术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课程改革带来了“满园春色”。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些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认识上有所缺失.出现了许多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镜头。笔者撷取以下几个教学镜头,对其作了问诊。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对于信息技术认识的误区,认为要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效,不仅要重视对教师观念和技术上的培训,更应该重视教师的教学经验、学科教学能力,从具体的教学结构出发来研究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方式.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需要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运用非线性的学习资源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运用网络多媒体数字化教材有利于变革传统教学模式,冲破教材在内容、形式上的束缚;运用专题学习网站进行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师改变教学观念、激活学生思维。同时,师资建设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败的关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应具有创新性、多样性,但模式先导制约了它的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被现有教学评价体系所束缚,是一个漫长的、历尽艰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角色的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职能、角色、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等。教育要适应全球技术的革命,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整合是其必然,而整合的关键在教师。  相似文献   

11.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目前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就是要把信息技术课程与其它学科课程融合在一起,建构基于信息技术与信息文化的整合型课程新形态,以便在学习其它学科课程的同时能更有效地学习信息技术。另一种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的教学结构的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为此,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在积极探索、尝试应用信息技术实施新课程的方法。为了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使信息技术最终成为支持和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效手段,必须树立以下几个观念。  相似文献   

13.
许多学校都在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怎样认识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尤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这样的整合,对师生提出了哪些要求和条件呢?运用哪些整合模式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本文对当前相关的研究成果以及学校教学实践,探讨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  相似文献   

14.
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在全国普遍开展,教师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也产生了不少疑惑,发现了不少问题。本文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定位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上(即在各学段的课程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只是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以整合的方式应用信息技术),并在此基础上,以整合的理念为核心和线索、整合的目的为导向,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进行了详细论述,以期对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有一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提出后,各地区和学校都在积极地进行探索与实验,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也越发深刻。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求与课程(或学科教学)的整合应是一个以符合教学和学习需求的方式.高效益地应用信息技术.不断优化教学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随着实践和研究的深入,教师们通过一个个鲜活的课例展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魅力,但我们也注意到,目前整合的状况与我们期望的目标仍存在着很大差距,不少教师存在着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及操作误区。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研究也早已成为热门话题,即人们常说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专家学者教师都在努力地进行着各种关于整合的实践与讨论.但整合的结果却不是那么令人满意,整合的过程也呈现出令人担忧的盲目性。人们往往片面地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将信息技术置于万能的地位,视其为改善教学的灵丹妙药,将教学媒体的现代化等同于教学最优化。从而导致信息技术与教学的非最佳整合。只有彻底地了解整合过程中的盲目性所在,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使其最优化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过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教学的整合,要求厂大教师在其它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它学科的学习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改革。这段话不仅明确指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具体目标,而且还揭示了它的深刻内涵即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正在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资源产生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实现教与学方式转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径和手段。对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认识、实践和反思,对把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划分为三种模式,一是作为学习对象.主要目的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工具:二是作为学习工具;三是作为教学工具。笔者在从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及我校的实际情况.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第一种模式进行了实践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