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宜宾学院学报》2018,(1):34-41
表面上看,招赘婚姻是对传统婚姻主流形式的背叛和"革命",但从婚姻的实质看,招赘婚姻实现了传统婚姻所追求的家系维持与家庭劳动力再生产的功能与目标。尽管个别招赘婚姻是由情感因素促成,但是绝大部分的招赘婚姻都是婚姻双方家庭为其儿女和家庭自身所安排的一种婚姻策略与生育策略选择。招赘婚姻遵循的是家庭本位的行动逻辑,而并非是婚姻当事人的个人化选择。  相似文献   

2.
《歧路灯》重点描写了谭绍闻的婚姻,表现了作者对婚姻与两性关系的看法。李绿园对婚姻与两性关系的认识有着不同于封建礼教的一些看法,隐约表现出了一种新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流露了作者对封建礼教制约下的婚姻与两性关系的思考和不满。  相似文献   

3.
很多学者认为合法性是婚姻的本质属性.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不是婚姻。这种观点导致了很多的冲突与矛盾:它与婚姻的产生、人们对婚姻的认识不符;与法律、法规的规定相矛盾;导致法律、法规的自相矛盾。因此,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是婚姻。确认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是婚姻有着重要的意义:它符合立法的本意厦人们的思堆习惯;它真正堆护一夫一妻制的原则;它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它有利于人们更好地规范婚姻行为。  相似文献   

4.
王宛颍 《培训与研究》2007,24(10):16-18
弗郎索瓦.莫里亚克的作品大多是从家庭入手,婚姻是其故事展开的基础。以婚姻神学的角度来观照他作品中的婚姻描写,可以看出,婚姻已失去了其神圣的意义而异化为物质的载体与痛苦的温床,尽管这位天主教小说家苦心设计了回归婚姻的一线光明,但无法改变其神圣性走向凋零的趋势。婚姻神学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揭示了一个重要问题:人的精神归属应在何处。  相似文献   

5.
民间故事中流传着许多关于公主婚姻的故事。从男女主人公的类型及其婚姻的意义、所经历的难题和解决难题的方式、婚姻的结局几个方面来看,民间故事中的公主婚姻反映了人们对理想婚姻的向往与追求。  相似文献   

6.
北魏杨之所撰的《洛阳伽蓝记》如实记录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婚姻关系,对北魏宗室的婚姻记载尤多,有元氏与少数民族内部的婚姻,有与汉化的胡族的婚姻,也有与江南世家大族的婚姻。展示了北魏中后期北魏宗室的婚姻关系的演变轨迹。而北魏宗室的婚姻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均以皇室自身利益为出发点,造成夫妻感情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7.
以660名在读研究生为被试,采用婚姻态度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考察了研究生婚姻态度现状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发现:①当前研究生婚姻态度表现积极主动,婚恋压力普遍存在;②研究生的一般婚姻观念在性别、家庭关系和学科专业表现上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生的自我婚姻评价或期望在家庭关系和自身婚恋状况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家庭关系是影响研究生婚姻态度的重要因素;③婚姻态度与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研究生的一般婚姻观念和自我婚姻评价或期望均可以预测其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婚姻内涵的探讨是社科领域的热点主题,相关成果极为丰富,却难于梳理。作为人类学亲属关系研究领域的核心主题,超越个体的婚姻关系探讨吸引着一代又一代学人。从婚姻与性、婚姻与家庭、婚姻与制度性规范等视角,简要梳理婚姻内涵的学术史,有利于婚姻、家庭等相关领域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吴国平 《商洛学院学报》2010,24(1):18-22,56
我国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制度的相关立法还存在可撤销婚姻的法定情形过于单一、对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的法律后果没有进行区分等不足。需要通过扩大可撤销婚姻的范围、规定无效婚姻宣告制度、细化行使请求权的主体和期限、区分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的法律后果、强化对善意相对人的保护等来进一步加以完善,以适应新时期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苗族在滇东南边疆地区分布较为广泛,由于自然、历史与现实社会的诸多原因,滇东南边疆苗族的婚姻习俗较为独特,并具有边境地区的特点,即跨国婚姻较为普遍。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滇东南地区苗族婚姻的种类与形式、婚姻范围、择偶标准、结婚过程以及跨国婚姻等情况作了考察,并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简.奥斯丁在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描述了四种不同类型的婚姻,而她本人最推崇的是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婚姻模式。因为,她认为幸福的婚姻不能只有财富,还要有爱情。她对于文中夏洛特的婚姻选择一直持有批判的态度。然而,笔者认为夏洛特与柯斯林先生的婚姻是社会的产物,是理性和明智的选择,不应该遭到批判。在如今的社会,同样有着许多类似夏洛特与柯斯林这样的婚姻。  相似文献   

12.
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描写了四对年轻人的爱情婚姻.文章通过<傲慢与偏见>中这四对年轻人婚姻的分析,提炼出了作者的爱情婚姻观:贪图金钱和情欲的婚姻不会幸福,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才会幸福;财产和社会地位是幸福婚姻的重要保障,但不应单纯地为了金钱而结婚.  相似文献   

13.
基督教视野中,婚姻是上帝与其门徒之间爱的盟约的象征。以《圣经》对基督教婚姻观的阐述为前提,结合基督教学者对基督教婚姻观的解读与思考,从禁欲与婚姻的关系、婚姻的本质、一夫一妻制、夫妻关系、婚姻的缔结条件与禁忌、离婚与再婚六个方面对西欧传统基督教的婚姻观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自己对西欧基督教婚姻观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家庭暴力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并随之进入学术界尤其是法学界、社会学界研究的视野。从研究的主题来看,我国家庭暴力研究的核心是婚姻暴力问题的研究。在新婚姻法的修订过程中,家庭暴力尤其是婚姻暴力问题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这些研究涵盖了婚姻暴力概念的理论探讨及其特征与分类、婚姻暴力的成因与表现及其后果、婚姻暴力问题的对策与干预、国内外婚姻暴力问题的比较研究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的著名代表作,这部作品通过对四场婚姻的描述表明了未婚妇女对婚姻的态度,也集中地体现了奥斯丁的婚姻观: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才是幸福的婚姻,一味贪图金钱和情欲是不会幸福的。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婚姻史》中,韦斯特马克对人类缔结婚姻的各种形式进行了详尽的考察。他指出,这些婚姻形式受到诸多经济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因而其实质是“实利婚姻”,而不是爱情婚姻。从一夫一妻制、一夫多妻制、一妻多夫制、内婚制、抢夺婚和转房婚等形式来看,“实利婚姻”的性质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爱德华八世和辛普森夫人的婚姻、查尔斯王子与戴安娜王妃的第一次婚姻、查尔斯王子和卡米拉的再婚,透视了王室婚姻价值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简·奥斯丁是英国著名现实主义女性小说家,《傲慢与偏见》是她的代表作品。故事讲述了四对青年男女不同婚姻故事,折射出当时中产阶级妇女对婚姻的不同看法,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本人对爱情和婚姻的见解,只要爱情和财产融合起来才能构成一个美好的婚姻,这种婚姻价值观对现代社会仍具有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英国著名小说家简·奥斯汀对婚姻有着独创的见解。代表作《傲慢与偏见》通过对四起婚姻的描述,揭示了爱情是婚姻的基础,财产是婚姻的保障,以及个性吸引对现实婚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传统社会中不会产生恐婚族,因为传统的“家本位”文化使个人的婚姻选择必须服从于家庭利益;传统婚姻受到各种亲缘与地缘关系的监督与限制;个人在婚姻面前没有选择压力。婚姻自主意识处于蒙昧状态。婚姻风险意识不强,个人将婚姻选择及其结果的好坏全部归结于命运和天意。内容丰富的传统型婚姻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空壳化”,其“家本位”特点和各种血缘地缘限制随之减弱或者消失,个体的婚姻自主意识张扬,婚姻风险意识增强。城市化的推进和流动性的增强。以及随之发生的社会价值观的变化极大地增加了婚姻风险,婚姻自由的获得要以失去某些婚姻方面的保障为代价,个人现在必须单独承担越来越大的婚姻风险.这是恐婚现象产生的深层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