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惜”属联合式的合成词,“爱”和“惜”的意义相近,关系并列。它着重在“惜”字上。对象多是在使用的而又容易逐渐消耗的事  相似文献   

2.
《新闻前哨》2008,(9):7-7
据文汇报:在创作上,有“惜墨如金”的成语,在出版上,当今则有必要提倡惜纸如金。  相似文献   

3.
于淼 《中国新闻周刊》2007,(31):I0017-I0018
香港富华集团总裁赵勇的办公室,可谓古色古香,他的座位后面还挂着这样一副对联:“利世岂惜身,欲抱江山托霁月,多姿堪入画,最宜大笔写春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新闻写作勿忘“直接引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同春  邓涛 《记者摇篮》2004,(12):12-12,18
马克思在《(莱比锡总汇报)的查封》一文中.把“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和“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作为区分“好报刊”和“坏报刊”的标志之一,他认为好的报刊应该是“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的。诚然,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用事实说话”是个简要表述,全面表述应为:迅速地用新闻事实向受众(读者、听众、观众和网民)报道。  相似文献   

5.
在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小品《马大姐外传》中的女主角“损”男主角“抠门”,举例说他因惜财而做出吝啬的“怪招”:寄信从来都不贴邮票,总是故意把收信人和发信人的地址写反。邮局发信时看到邮资不足,就退回去。这样,收信人就收着了。  相似文献   

6.
唐永忠 《新闻窗》2006,(4):22-22
如何把经济报道写好、写活,使经济新闻更具可读性和亲和力?许多成功的新闻实践表明,让经济报道形象化表现,把理性的东西感性化,用形象语言包装,从生活的角度来着眼、来入手,用“贴近性”代替“指导性”,用“新鲜性”代替“理论性”,加强经济报道的生活气息和现场真实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池莉 《出版参考》2011,(2):39-39
爱惜,不是爱,不同于爱,也不是惜,也不同于惜,就是爱惜。爱惜是小时候会意的,长大逐渐倒不会意了。小时候端起饭碗,很郑重,记得要把碗端牢,别摔破了;喝水要把杯子柄捏好,别摔破了。这就是爱惜。郑重,用心,专意,别让不该破碎的东西失手破碎。  相似文献   

8.
谭际源 《图书馆》1992,(6):66-66
笔者在图书馆工作近十年,感到公共图书馆有一棘手的问题需要解决,即部分持有惜书证的读者不按期还书或借书不还,在文学和综合外借处尤为显著,致使图书馆文献资料不能顺利在读者中流通:这些读者中有的因客观上的原因无法归还,有的则是原工作调动、参军,出国或离退职而将书带走。还有的读者借了工具书长期占用不还,最后干脆来个“舍”证“保”书。  相似文献   

9.
李修波 《图书馆》2007,(2):119-123
作为藏书人、惜书人、护书人共尊的神祗,“司书神长恩”身上寄托着人类热爱知识热爱文化的一种美好愿望。本文在大量史料及优美传说的基础上,对“长恩”进行追根求源,寻找其对后世人的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0.
准确为上刻意求工──浅论新闻标题的艺术舒培华报人皆知,标题是新闻的“门面”,所谓“题好文一半”。一则好标题,既能为一条新闻增色,也能紧紧抓住读者的“眼神”。新闻标题是用精警之语,对新闻内容和中心思想加以浓缩与概括,具有提挚全文、凝聚文意、引导读者的重...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使用“和浩化”的新概念,强调建没和谐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指出建设和谐化,首先应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峡日报作为全省重要的主流媒体和中共宜昌市委机关报,坚持用代表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正面英雄人物和事迹报道,发挥其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主导作用,为构建和惜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和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全国二十多家异军突起、引人注目的都市报,以“中国报林中一匹黑马”的态势,刮起一股强劲的报业改革旋风,带来了中国报坛的“全面性的竞争”,使传统晚报面临着实实在在的冲击、挑战和竞争。可以预期,这个竞争还会继续扩大与深化。 说到底,都市报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晚报,是日报、机关报报系中的“城镇市民生活版”。用都市报的同志自己下的定义,就是“市民新闻报”,即“定位市民、彻底走向市场的城市报纸”。都市报的崛起,一如80年代以来晚报勃兴的大背景,首先是党和政府政策好,社会舆论环境好,读者需求市场好,为新型…  相似文献   

13.
盘马弯弓惜不发,顿挫蓄势浪滔滔。“顿”,停顿;“挫”,悬搁;作者行文到紧要关节,突然收束,欲语不语,在未曾了结之处暂且了结,故意不说,必能收到奇效。写文章离不开跌宕顿挫。清人方东树在《昭昧詹言》中明白指出:“诗文无顿挫,只是说白话,无复行文之妙。顿挫者,横断不即下,欲说又不直说,所谓‘盘马弯弓惜不发’。若一直滚去,如骏马下坡,无控纵之妙,成何文法?”这段话,既解释了什么叫顿挫,又指出了顿挫会给行文带来妙处。顿挫的笔法,到底给文章带来了哪些妙处?文章有顿挫,文势必然畅达,波澜壮阔。顿挫必舌势,好似…  相似文献   

14.
刘峰 《声屏世界》2005,(4):37-37
要准备“说”的提纲 一名“说”得好的主持人.应该坚持参加采访和写作.用自己撰写的提纲说话,即使是编辑写好了解说词.事先也要认真准备一番,在充分理解、消化、记忆后,把它变成自己的话才能形之于声。切忌读稿、背稿。  相似文献   

15.
为“四不”叫一声好!沙金报载:经济日报一位记者赴温州采访,主人没有用专车接送,没有专人陪餐,没有宴请,也没有安排去歌舞厅、打保龄球,当然更没有请去“桑幸”一下,成了不接、不陪、不宴、不舞的“四不”接待方式。这位记者深受感动,誉此为“温州接待模式”。眼...  相似文献   

16.
《四个老兵的心里话》与《中国硅谷:“劳动和劳动价值”有新说》两篇记者调查,在《解放军报》和《中国国防报》刊发后,引起一些媒体的关注,受到从总部到基层的普遍好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和《中国新闻出版报》等分别摘播报纸或刊发消息,称“这是深入学习‘七一’讲话、进一步统一思想的好教材”,是“一篇难得的好报道”,是“深化《讲话》的一次成功的新闻实践”,是“用新闻手段宣传《讲话》精神的一个贡献。”作为这两篇调查的作者,重读两篇作品,回顾采写过程,感到一个最深切的体会是:用新闻手段宣传重大…  相似文献   

17.
曲艺 《青年记者》2006,(10):11-11
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序幕已经来开,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这既要求新闻媒体从全局的高度运用好舆论的力量,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也要求新闻媒体树立高度的责任感,本着重农、惜农、爱农、支农的态度,真正把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相似文献   

18.
1993年,我幸运地在工人出版社出版了处女作——长篇小说《惜楼烟云》,并且通过这本书结识了一位忘年交——南京大学的青年学者、书评家徐雁。那时,我已年届古稀,而他才达而立之年。《惜楼烟云》是我对人生旅程的回眸。它通过旧中国一个特殊家庭的盛衰,反映了我所经历的时代和我所走过的路。虽然这本书是我的心酝酿了几十年,于退休后以“十年磨一剑”之力而写成的,也曾敝帚自珍地自诩为“老蚌奉献出的一颗五彩缤纷的珍珠”,但作者毕竟是无名“老”卒,虽说也曾得到一些好评,但并未  相似文献   

19.
宗培书 《新闻窗》2013,(4):93-93
新闻界流传着这么一句老话,“新闻是没有专业的专业”。长期以来,大多数新闻从业者都认为,一个优秀的记者要具备“万金油”式的工作能力,什么都要懂一点。曾有一位新闻前辈用挖井来做了这么一个形象的比喻,搞科研的就如同是在挖一口深水井.井口不大,但深;做记者的就如同在挖一口大口井,井口很大,但很浅。以此教导笔者说,做记者涉猎要广,什么都薯懂一地.伯不一帘惜徨名.  相似文献   

20.
档案工作具有存史鉴真、察知往来的优势.涉及社会各行业建设和实践的各个环节。作为一个知荣明耻的档案干部,应具备“八知”,即知责思为、知荣惜誉、知足常乐、知恩图报、知难而进、知耻后勇、知困自返、知学增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