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下文简称工程硕士)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必须改变传统培养观念。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工程硕士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毕业论文等培养环节进行了充分探讨,力求构建符合企业需求的多样化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关于我国工程硕士培养现状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们通过对工程硕士相关群体的调查发现,我国当前工程硕士培养基本符合工程硕士教育的设置原则,能满足大中型国有企业的需求,但依然存在着培养过程不到位、生源单一、服务面向过窄等教育功能狭隘的问题。而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企业与学校沟通不够以及相关制度建设的欠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对当前工程硕士培养模式进行多层次的改革与调整,也有待于专业认证、资格认证等各项制度的建立与健全。  相似文献   

3.
倪敬  孙珺 《教育教学论坛》2014,(16):220-221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科学发展取决于其适应社会需求的程度,而校企互动不足是目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科学发展的瓶颈。高校聚焦企业需求,以学科实验室为依托,开展团队项目式实验技术应用人才培养,努力创造各种条件让工程硕士参与企业项目运行和研发,从根本上全面提升工程硕士的工程实践能力,为企业培养更好更多的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4.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是为企业培养急需人才所创造的一条有效途径。它是按照企业的特点和需求来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应用型的高层次人才。本文探讨了工程硕士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5.
校企合作培养工程硕士的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认为校企互动不足是影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科学发展的瓶颈.介绍天津大学在长期的工程硕士教育实践中的做法,即坚持校企紧密合作,聚焦企业需求,服务行业发展,创新工程硕士教育的办学理念:面向企业自主创新,实施"订单"培养,创新工程硕士生的培养模式;重点服务国家大中型企业和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校企合作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6.
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核心。在"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工程硕士培养中,探索了"实践-论文-就业-创新"四结合培养模式。该模式将工程硕士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校内教育、企业实践、毕业论文与就业的各个环节,构建了校企深度融合的工程硕士协同培养机制,有效解决了工程硕士研究生企业实践与毕业论文、就业和科技创新之间相互脱节的矛盾,为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探索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以车辆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为例,介绍了吉林大学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院校,坚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对工程硕士培养的科学定位和工程硕士培养各环节的创新性改革,积极探索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且体现工程硕士培养特色的车辆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基于知识创新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分析企业在知识经济社会中自主创新的需求和为适应企业需求需要解决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面向企业自主创新需求的基于知识创新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工程硕士教育的迅速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为适应这一新形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稳步扩大工程硕士教育规模的同时,不断创新工程硕士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并构建创新性工程型培养模式,从而克服了工程硕士和工学硕士原有培养模式的不足,实现了工程教育新突破,初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工程硕士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关于工程硕士教育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程硕士学位教育是一种新型的学位教育,在培养环节上,其课程设置、教学要求和论文选题等与工学硕士有所不同,因此,必须制定可行的方案,确保教育质量。 一、工程硕士的特点及培养目标 工程硕士教育是以培养工程技术方面的高层次人才为目标。工程硕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工程硕士的生源是工矿企业中有三年以上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第二,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相对陈旧,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基础较弱;第三,工程硕士的培养方式是“进校不离岗”,即主要以在校的课程教学和与在企业从事实践课题研究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从理论探索与实践经验两个方面论证了从区域层面将工程硕士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相衔接,不仅有必要而且切实可行,由此最终形成集政府、高校、行业协会、企业为一体的有机合作培养体系,以回归工程硕士教育初衷,保障工程硕士培养质量,促进我国工程硕士教育与国际接轨,实现工程硕士教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前指挥型工程硕士培养基本符合工程硕士教育的设置原则,能够满足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需求,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本文结合多年对指挥型工程硕士培养经验和实际调查反映的情况,研究了指挥型工程硕士培养现状和影响培养质量的几个因素,提出了培养模式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工程硕士属于应用型硕士,主要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高层次应用性技术人才。结合湖南工业大学校企合作培养工程硕士的实践经验,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学位论文三大环节探讨了过程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做法,提出了企业深度参与,与高校共同培养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概况及其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学发展情况,对高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从培养方案和计划、教学课程设置、教学实施方法和学习阶段的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及其保障是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在研究生课程体系中,公共课程的教学及其质量评价较之专业课而言独立性更强,也更容易被忽视。从质量保障角度看,工程硕士研究生知识产权课程存在地位边缘化、教学实施与课程目标契合不够以及教学目标达成评价的事实缺位等问题。由知识产权法学教育向知识产权教育回归,进而明确其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是质量保障视角下该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为此,要通过围绕教学目标更新教学内容、突出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培养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配套改革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式等综合措施,确保该课程为培养目标和学位要求提供支撑的有效度。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我国工程硕士培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国家工程硕士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在工程硕士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并对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进行详细阐述.同时指出,要不断精选典型案例,加快我国教学案例库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介绍西安科技大学在电气工程领域专业学位长期的工程硕士教育培养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及体会,即坚持"以企业需求为目标,满足行业发展为动力,实现校企合作互惠互利,创新工程硕士教育"的理念.面向企业自主服务,实施"专项"培养,实现校企合作,双方共赢.  相似文献   

18.
针对工程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招生机制、课程体系、培养方式、师资队伍、学位论文和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和实践,建立了一套开放式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针对部分企业需求实行了"订单式"培养,通过质量保障体系切实提高了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21年“全国研究生培养质量反馈调查项目”数据,对我国29对具有相同学科背景的工科硕士就业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到企业从事技术研发工作是工科硕士的主要就业选择,但工程硕士去企业就业的比例更高,工学硕士去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比例更高;工科硕士在地区间的就业流向基本符合我国行业结构分布状况;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学用匹配度及就业起薪均较高且差异不显著,但工程硕士就业满意度略高于工学硕士。以上问题聚焦到相同学科背景下,差异有所不同,工程硕士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优势尚不明显。建议根据专业性质确定工科硕士授位类型,紧密结合产业需求设置工程硕士专业,根据技术发展调整工程硕士生培养方案,以优化工科硕士生的分类培养模式,提高工程硕士生培养质量及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从教育社会学的视角看工程硕士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程硕士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工矿企业培养合格的工程师。企业界对工程硕士教育的关心和参与是保证工程硕士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本文从教育社会学的视角,着眼于工程硕士教育产生和存在的社会条件与环境,从文化传统和体制、政府、企业、学校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企业界对工程硕士教育参与不足的原因,并提出健全机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