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利用咔唑衍生物和三芳胺类化合物合成了一种新型咔唑基三芳胺空穴传输材料,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测试手段对合成产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分析鉴定.测定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并利用循环伏安法结合紫外-可见光谱测定了其HOMO能级和LUMO能级.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优良的空穴传输性能.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光响应超分子凝胶制备与性能研究的综合化学实验。通过螺吡喃与胶凝剂分子进行二组分共组装构筑了光响应凝胶,并对其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不同波长的光下该体系表现了很好的光响应性质,螺吡喃分子结构的变化引起了光致变色现象,而且具有很好的可逆性,其对应的紫外可见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也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通过实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以2,6-吡啶二甲酸为原料,经过酯化、氨解、关环和取代等四步反应合成了一种含1,3,4-噁二唑和吡啶基团的化合物2,6-二(2-乙酸甲酯基硫醚-1,3,4-噁二唑)-吡啶(4),利用IR、UV-vis、1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化合物4在281 nm激发波长激发下,354 nm处出现强荧光发射峰,化合物4发射紫色荧光.  相似文献   

4.
田林  周中山  薛文胜 《考试周刊》2014,(92):149-149
荧光量子效率是表示物质荧光性质的重要参数,它可以衡量一个化合物将吸收的光能转变为荧光的能力。吖啶酮类化合物分子含有大环共轭体系,一般具有较强的荧光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合成荧光试剂。本文拟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几种吖啶酮类衍生物在乙醇溶液中的荧光发射光谱,从而计算荧光量子效率,对几种吖啶酮类衍生物的荧光性能进行初步判断,并将实验结果与文献报道的已测得的部分化合物的荧光量子数值进行比较,对实验方法的准确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
在氮气保护下,制备了3种二芳基乙烯化合物1o、2o 和3o,通过核磁共振进行结构表征,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其光致变色性能进行研究。在紫外光照射下,3种化合物在可见光区均出现了特征的关环吸收峰,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440、511和605nm,溶液的颜色分别由无色变为黄色、红色和蓝色,到达光稳态时间分别为150、160和600s。到达光稳态的溶液在可见光照射下,发生开环反应,溶液颜色由有色恢复到无色。实验结果表明,乙烯环与二芳基不同位点的连接影响着二芳基乙烯分子的π-π共轭性,从而影响化合物的光致变色性能。  相似文献   

6.
通过钯催化的Heck耦合反应,合成了一种含噁二唑基团与MEHPV单元的交替共聚物(oxa-MEHPV),并利用UV-vis,FT-IR,^1H-NMR对其单体和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目标聚合物的荧光性能、由于在MEH-PPV的主链骨架上引入噁二唑基团,oxa-MEHPV分子链的刚性得到增强,表现出更好的热稳定性能,在常规有机溶液如氯仿、二氯甲烷、甲苯等中也有更好的溶解性.同时,由于噁二唑具有很好的电子亲和能力,聚合物紫外吸收波长发生了较大的蓝移,较MEH-PPV拥有了更好的电子迁移率和更高的荧光量子效率,因而在聚合物电致发光(PLED)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介绍一种新型的功能性咔唑羧酸配体--4-(9-咔唑)苯甲酸(L1)的合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谱进行了表征,测定其紫外吸收光谱和单光子荧光光谱.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具有好的紫外吸收和单光子吸收荧光效应.  相似文献   

8.
报道一种新型的功能性咔唑二羧酸配体--9-乙基-3,6-咔唑二甲酸(L1)的合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谱进行了表征,测定其紫外吸收光谱和单光子荧光光谱.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具有好的紫外吸收和单光子吸收荧光效应.  相似文献   

9.
通过氯甲基化等一系列反应合成了含有醛基的螺吡喃,一种方法是在原合成方法基础上对最后一步提纯过程进行了改进,较简便地得到了纯净的化合物;另一种方法是在合成过程中加入抗氧化剂和阻聚剂直接得到纯度较高的化合物。简化了提纯步骤.两种方法中得到的化合物熔点都与文献值吻合较好.测试了化合物的光致变色性及荧光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水热反应合成了超分子化合物1,2-二(2-苯并咪唑基)乙烷磷酸盐(C16H16N4)(H2PO4)2(H2O)2,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化合物属于单斜品系,P21/n空间群,a=0.703 1(5) nm,b=1.774 3(13) nm,c=0.846 9(7) ...  相似文献   

11.
合成6个2一氯甲基-5-芳基-1,3,4-噁二唑,化合物的结构经。HNMR、FT—IR、MS表征.光谱分析表明:在260—279nm出现最大紫外一可见吸收峰;在DMF溶液中,334—362nm出现最大荧光发射峰,是一类紫色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12.
为获得具有理论100%激子利用率的深蓝色荧光发光聚合物,以N-苯基咔唑和三苯基三嗪分别作为推/拉电子单元,并修饰以乙烯基作为共聚单体,经自由基聚合获得系列不同单体配比的空间电荷转移型热激活延迟荧光聚合物。结果显示该系列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固体发光峰位于425 nm附近,瞬态寿命30 ns左右,稳态寿命2~10 ms,具有热激活延迟荧光发光性能,并且聚合物溶液发光表现出明显的溶剂化效应。通过改变化合物单体的配比可对其分子量、溶解性、发光峰进行调控。本文为深蓝光发光的高效发光聚合物的设计与制备提供了理论借鉴与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相平衡的方法合成了化合物4CdCl2.CeCl3.12H2O,对该化合物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以260nm波长光进行激发时,在波长340 nm和655 nm处具有荧光光谱;以860 nm和570 nm波长光激发时,在波长335nm处具有上转换发光光谱。  相似文献   

14.
1,8-萘二酸酐能发出微弱的蓝紫色的荧光.当其4位上引入给电子基后具有较好的荧光发光性能和优良的耐光牢度,可作为荧光发色团的母体,是很多重要功能染料的中间体.本文通过1,8-萘二酸酐进行硝化、硝基的还原、重氮化、再与N,N-二甲基苯胺发生偶合反应,合成了一种的偶氮化合物.在紫外光(365nm)的照射下,该化合物呈现强烈的蓝色荧光.  相似文献   

15.
以吡咯、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醛、1,8-二溴辛烷等为原料合成一种新型烷氧氨基桥连双卟啉锌Ⅱ配合物,并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等手段对其进行结构表征.荧光光谱研究结果表明:烷氧基桥连双卟啉及其锌Ⅱ配合物分别在652 nm和598 nm、642 nm处有较强的荧光发射,位于可见光的红光区,有望成为一类具有实际应用前景的新型光敏剂.  相似文献   

16.
通过2-羟基-1-萘甲醛和盐酸氨基脲反应,合成了探针分子2-羟基-1-萘甲醛缩氨基脲(L)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熔点测定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在1:9的水-乙腈溶液中,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方法,研究了探针分子和各种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它对锌离子有很好的选择性,在混合溶剂中形成1:1的稳定化合物,结合能力的顺序为Zn2+>>Mg2+>Cd2+>Na+≈Al3+≈K+>Ca2+>Ba2+>Li+,利用吸光度比率(A400nm/A348nm)与Zn(II)离子的响应关系,可作为比率探针来检测Zn(II)离子。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验合成了标题化合物[Ni(L)2](L=2-苯甲酰基-2-噁唑啉),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对其单晶结构进行了测定.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分子量Mr=437.09,晶胞参数a=0.51096(13)nm,b=1.5186(4)nm,c=1.1513(3)nm,V=0.8932(4)nm3,Z=2,Dc=1.625 g.cm-1.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8.
解析LHCⅡ在437nm和470nm激发下的稳态荧光光谱,分别得到多个谱带,与吸收光谱对比,认为437nm激发下受激的一部分色素分子的振动自由度比较大,产生了激发态到基态的无辐射内转换,使得该部分的色素分子的能量传递几率降低.同时也说明,不同色素分子之间的能量传递几率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9.
用FeCl3氧化聚合法和GRIM置换法合成了无规和规整的3-辛基噻吩共3-(2-乙基-1-己基)噻吩共聚物.通过红外、紫外、核磁共振、凝胶色谱和荧光光谱法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头-尾相连的规整3-辛基噻吩共3-(2-乙基-1-己基)噻吩共聚物,带隙能较无规共聚物低,且2种共聚物均表现出能垒低、荧光量子效率高、溶解性好和易于加工处理的特点,可以是一类应用于发光二极管、电化学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具有广泛前景的聚合物.  相似文献   

20.
用紫外光谱法初步测定了芹菜叶提取液中的黄酮含量.分别用紫外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该提取物中黄酮类物质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性能.结果表明:该提取物中的黄酮类物质对羟基自由基表现出较强的清除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